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602000000015

第15章 类风湿关节炎 (11)

第3章 类风湿关节炎 (11)

【经验体会】 方中白花蛇、乌梢蛇、全蝎性擅走窜,通达力强,内走脏腑,外彻皮毛,透骨搜风,祛风除湿,温经通络;防己、秦艽、忍冬藤、豨莶草、薏苡仁相配能祛风除湿清热,利水消肿,通络止痛;杜仲、淫羊藿、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散寒;土鳖虫、制乳香、制没药活血化瘀,通痹止痛;西洋参、黄芪、当归相配补气益血。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清热消肿、散寒通络、活血舒筋、补气血、益肝肾、除痹止痛之功。

【方剂来源】 钟磊.祛风除湿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4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93

59.祛痹汤

【药物组成】 雷公藤30g,锦鸡儿30g,穿山甲6g,绣花针10g,陈皮15g,地龙10g,全蝎5g,乌梢蛇6g,僵蚕10g,当归12g,蜂蜜50g。

【随症加减】 如偏于风寒,加细辛、桂枝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如偏于湿热,加忍冬藤、黄柏等清热利湿通络;如偏于湿,加薏苡仁、木瓜等利湿通络;如偏于阴虚,虚火不旺,可用石斛、麦冬、生地黄每日泡茶饮服,以养阴生津;如阴虚火旺,加地骨皮、知母、石斛等以清热养阴;如病久,肝肾不足,可加桑寄生、续断、杜仲等以补肝益肾;如病久,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加服归脾丸8粒,1天2次以补气养血。

【治疗方法】 将前10味药加水浸泡60分钟,武火煎开,文火再煎约45分钟,把药汁250ml左右倒在碗里。再加水,文火煎约45分钟,把二煎药汁250ml左右倒在另一只碗里。把2碗药汁混合,用文火慢慢浓缩成约250ml,兑入蜂蜜50g,调匀煮开即成。分3次,每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功效主治】 散寒除湿,通络祛风。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0例,治愈41例,治愈率为68.3%;显效10例,显效率为16.7%;有效8例,有效率为13.3%;仅1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8.3%。

治验:郁某,女,36岁。患者患类风湿关节炎已4年。诊见两手指关节,腕关节,两膝关节、踝关节均对称性疼痛,两手指关节已变形,腕关节已僵硬,两膝关节肿大,全身怕冷,舌苔白腻,脉沉细。X线片示:两手指关节间隙较狭窄,指骨稍有变形,有骨质疏松现象。辨证为风寒湿型,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以自拟祛痹汤加细辛5g。半个月后疼痛即明显减轻,腕关节僵硬、膝关节肿大约有所改善,前后共治疗3个月,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经验体会】 方中主药雷公藤,苦寒、大毒,归心、肝经并行十二经,能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锦鸡儿即土黄芪,健脾补气,祛风湿;绣花针味甘,性平,“理一切肿痛风疾”,能祛风利湿,活血消肿;穿山甲、地龙、全蝎、乌梢蛇、僵蚕等虫类药祛瘀搜风,剔络止痛,前人谓“风邪深入骨骱,如油入面,非因虫蚁搜剔不克为功”;当归养血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陈皮理气和胃;蜂蜜补中、止痛、解毒,与陈皮合用保护胃气。

综观本方,有三大特点:①重用大毒之品雷公藤对羊无毒性,人服用雷公藤中毒后用新鲜羊血可解毒得到启示,新鲜羊血能解雷公藤毒性。雷公藤经新鲜羊血反复炮制,七蒸七晒,煎药时反复长时间煎熬,再加蜂蜜50g,经过上述程序后,雷公藤已基本无毒性,故可大胆使用至30g,在临床应用至今未发生1例中毒反应。②大量应用虫类药。全方11味药,虫类药就有5味。人们普遍认为虫类药属有毒之品,而不敢大胆使用。事实上除特大剂量外,一般没有毒性反应,更何况入药前经过加工炮制,其干燥标本之虫体毒素早已破坏,故毋须担心。③本方扶正祛邪并进。方选土黄芪、当归、蜂蜜补气养血,为扶正之品,雷公藤、虫类药、绣花针祛瘀搜风,活血通络,为祛邪之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方剂来源】 潘裕辉.祛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4(4):22

60.清热宣痹汤

【药物组成】 黄柏、苍术、蚕沙各10g,姜黄、海桐皮、连翘各12g,防己、豨莶草、桑枝、牛膝各15g,薏苡仁20g,土茯苓30g。

【随症加减】 关节肿痛甚者,加猪苓、木瓜各15g;热毒甚者,加水牛角50g,白花蛇舌草30g;热甚伤阴者,加石斛、牡丹皮各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用药3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83例,治愈58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

【经验体会】 方中防己、黄柏大苦辛寒,长于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君药;苍术、薏苡仁、姜黄、海桐皮、蚕沙助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臣药;土茯苓、连翘、豨莶草、牛膝以增强清热利湿、通利关节之功,均为佐药;诸药合用,有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之功效,使湿祛热清、经络宣通,痹痛自愈。

【方剂来源】 王宁.清热宣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3例.广西中医药,2004,27(5):17

61.清浊克痹汤

【药物组成】 黄芪10g,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0g,薏苡仁15g,苍术6g,黄柏6g,细辛2g,麻黄3g,全蝎3g(研细冲服),黑蚂蚁3g(研细冲服),清风藤10g,忍冬藤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5例,治愈15例,显效31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77%。

【经验体会】 从病因上看,风寒湿热之邪只是本病发生的外部条件或因素,而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才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内部原因或根本因素。从临床表现上看,本病中晚期除四肢小关节疼痛胀肿、关节肿大变形、骨质改变以外,常伴有关节肌肉疼痛、无力,少气乏力,心悸、头晕、面黄少华等症状,所以气血不足、营卫不和既是本病的重要内因,也是病情发展变化的主要机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经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俱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经用虫类搜剔,以动药使血无凝著,气可宣通”。瘀血与痰浊既是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又是机体进一步病变的因素。本病日久痰浊与瘀血互结,以致病情缠绵难愈,关节肿大变形、僵硬,皮下结节,肢体麻木,病处固定而拒按,日轻夜重,局部肿胀或有硬结、瘀斑,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或干燥无光泽,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纡曲、延长,脉细涩等。

【方剂来源】 王银山.清浊克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例.湖南中医杂志,2004,20(3):34

62.祛风活血通络汤

【药物组成】 当归30g,地龙15g,全蝎10g,皂角刺15g,川芎10g,威灵仙15g,桑寄生15g,鸡血藤30g,青风藤30g,桑枝20g,甘草6g。

【随症加减】 关节剧痛者,加附子10g(先煎),制川乌10g(先煎);湿热明显者,加忍冬藤30g,防己15g;寒湿明显者,加附子10g(先煎),桂枝10g;肝肾两虚症状明显者,加狗脊15g,续断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风通络,舒筋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6例,治愈6例(占13.04%),显效20例(占43.48%),好转14例(占30.44%),无效6例(占13.04%),总有效率为86.96%。

治验:王某,女,32岁。全身大小关节游走性肿痛5年。双手掌指关节肿大变形,活动受限,双侧膝关节外侧出现结节,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沉涩。X线片:双手掌指关节间隙变窄且骨质疏松,掌指关节肿大变形。证属瘀阻脉络、肝肾亏损之痹证。治拟化瘀通络,祛风止痛,补益肝肾。药用:当归30g,地龙15g,全蝎10g,皂角刺15g,川芎10g,威灵仙15g,桑寄生15g,鸡血藤30g,青风藤30g,附子10g(先煎),狗脊15g,续断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个月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停服吲哚美辛,泼尼松减为每日2.5mg。上方加滋补肝肾之淫羊藿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以固其本。再服1个月后,症状消失,停服泼尼松。经检验,各项检查正常,X线片:关节肿胀变形消失,骨质疏松及关节间隙有明显改善,达到临床治愈。

【经验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尪痹范畴,肝肾亏损为主要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主要诱发因素。根据中医“久病入络”理论,外邪入侵,日久生瘀,痹阻脉络,“不通则痛”。在临证应用中,重用活血化瘀、虫类搜剔之品,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方中重用当归、地龙、全蝎、皂角刺活血祛风通络止痛,川芎、威灵仙、青风藤、桑枝祛风通络止痛,桑寄生祛风补肝肾,鸡血藤舒筋活络、通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瘀祛络通痛止。

【方剂来源】 张晓贤.祛风活血通络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6例.山西中医,2001,17(3):25

63.热痹清通汤

【药物组成】 金银花30g,黄柏30g,马勃6g,僵蚕15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薏苡仁30g,苏木15g,刘寄奴30g,水牛角30g,乌梢蛇15g,胆南星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98例,显效50例,好转4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6%。

【经验体会】 方中金银花、马勃、僵蚕既能清热解毒散结,又能轻宣透表、疏散风热;黄柏、薏苡仁分消湿热之邪;苏木、刘寄奴活血祛瘀;胆南星清热化痰;鸡血藤、伸筋草、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痛;水牛角以骨走骨,病重时更加羚羊角(代)1~3g冲服,引诸药直清深入筋骨之热。

【方剂来源】 熊传榘.热痹清通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98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4,13(4):209

64.柔痹汤

【药物组成】 豨莶草、土茯苓、白术、白芍各30g;当归20g,全蝎6g,鸡血藤、桑寄生、杜仲、熟地黄各15g,威灵仙12g,桑枝、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白芷、茜草各10g,独活、炙甘草各9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扶正补肾,祛湿通络,柔筋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6例,近期控制12例,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

治验:王某,女,33岁。5年前晨起左手发僵,握物无力。1年后出现双手关节肿大疼痛,指关节呈梭形状。手、足小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手指指关节呈典型梭形状。舌胖、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为“历节风”,给予柔痹汤。用药1个疗程后,以原方5倍量配成丸药服用,随访未复发。

【经验体会】 方中豨莶草早期必须重用至100g。入肝、肾二经,祛风湿,平肝阳,强筋骨。久病入络,用全蝎搜风通络,柔经止痛。当归、鸡血藤、茜草、熟地黄补血活血止痛,取“治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土茯苓、茜草利水消肿、祛湿,消除关节肿胀;白芍、炙甘草舒筋通络,止痛缓挛急;桑枝、威灵仙、独活通十二经络,使药力直达病灶;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白术消除内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而防止再感外湿;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健脾开胃,与白术合用有消除内湿作用。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扶正补肾,祛湿通络,柔筋止痛之功。

【方剂来源】 刘流.柔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陕西中医,2003,24(3):307

65.祛湿活血汤

【药物组成】 雷公藤20g,马钱子0.6g,苍术10g,独活10g,丹参30g,川芎10g,木瓜10g,全蝎5g,乌梢蛇10g,威灵仙15g,附子10g,细辛3g。

【随症加减】 红肿者加石膏15g,知母12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最多服用2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消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0例,治愈15例,显效10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