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602000000016

第16章 类风湿关节炎 (12)

第3章 类风湿关节炎 (12)

【经验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类证治裁·痹证论治》曰:“痹久必有痰湿败血瘀滞经络。”清·唐容川说:“凡是疼痛,皆瘀血凝滞之故也。”因此关节肿痛畸形总以痰凝血瘀为主要病机。而祛湿活血汤中雷公藤、马钱子、苍术、独活、木瓜、威灵仙、附子、细辛能祛风除湿化痰以通络;丹参、川芎、全蝎、乌梢蛇可活血消肿止痛。

【方剂来源】 孟春阳.祛湿活血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总结.湖南中医杂志,2003,19(5):19

66.乳香追风汤

【药物组成】 乳香15g,没药15g,寻骨风8g,透骨草4g,制川乌8g,乌梢蛇10g,秦艽12g,知母10g,白术15g,白芍15g,当归12g,黄芪20g,炙甘草10g。

【随症加减】 肿痛日久有灼热感加生地黄30g、牡丹皮15g,去制川乌;关节肿大,僵硬冷痛,四肢厥冷,加淫羊藿12g、补骨脂6g,去知母。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搜风治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0例。治愈3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

【经验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属痹证、历节病、尪痹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由于卫表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入侵,搏于肌肉、筋骨、关节,经络痹阻,气血不通所致,患者正气日渐亏损,而成虚实夹杂之证,治则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乳香追风汤方中乳香、没药、寻骨风、透骨草、制川乌、乌梢蛇、秦艽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搜风治络的功效,以治病之标;当归、白芍、黄芪具有健脾益气、养血柔肝的作用,以固病之本。

【方剂来源】 马彬.乳香追风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山东中医杂志,2004,23(6):337

67.三乌祛痹汤

【药物组成】 附子、川乌、草乌各3~10g,桂枝、甘草、羌活、独活各10~30g,牛膝、三七、防己、防风、细辛各6~15g。

【随症加减】 头痛者加白芷、藁本,腰痛者加蛰虫、狗脊、桑寄生;体虚者加人参、黄芪;瘀重者加川芎。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温经通络,扶正活血。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3例,3个月治愈20例,4个月治愈3例,5~6个月治愈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0例;治愈率65%,无效率16%,总有效率为84%。

治验:梁某,女,45岁。四肢关节肿胀,晨僵1个月,尤以腰骶关节僵痛为甚,生活不能自理,难以起床行动。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肌注风湿宁,口服非普拉宗、布洛芬、雷公藤等治疗1个月余,病情时轻时重,仍难以行动,转余以三乌祛痹汤,附子、川乌、草乌、细辛各10g,甘草、桂枝、三七、狗脊、桑寄生各30g,羌活、独活各20g,牛膝、防己、防风各15g,蛰虫50g。服1剂痛减,3剂生活自理,5剂行动自如。本方加减治疗1月而痊愈。

【经验体会】 本病治疗应温经通络以祛风除湿散寒,扶正活血以补虚祛瘀,故拟三乌祛痹汤用附子、川乌、草乌,大热之药散寒而温经通络,搜风除湿止痛,以桂枝、羌活、独活、细辛、防风、防己通阳化气祛风胜湿止痛,用狗脊、三七、牛膝补益肝肾益气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久病体虚者加入人参、黄芪培元益气。在用药剂量方面,应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化裁加减,灵活掌握。

【方剂来源】 贺立忠.三乌祛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3例.陕西中医,2002,23(3):239

68.三痹汤

【药物组成】 黄芪30g,川芎15g,牛膝15g,当归9g,熟地黄10g,白芍10g,党参12g,茯苓10g,桂枝6~9g,细辛3~6g,秦艽10g,独活10g,防风9g,续断12g,杜仲12g,甘草6g。

【随症加减】 关节疼痛加川乌6g,全蝎9g;关节肿胀加黄柏10g,苍术12g;手足麻木加鸡血藤20g,威灵仙15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至200ml,分早晚2次服。每晚加水煎药渣熏洗患处15~30分钟。

【功效主治】 柔润熄风,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2例,临床治愈5例(15.6%),显效9例(28.1%),有效14例(43.8%),无效4例(12.5%),总有效率87.5%。

【经验体会】 本病多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风、寒、湿、热诸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闭阻而成。治疗大法,首当滋养肝肾,调养气血,祛风除湿,化瘀通经。三痹汤出自《妇人良方》,方中四物汤补血养血、行血通经,重用川芎祛风止痛,活血化瘀;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调养气血;牛膝、续断、杜仲补益肝肾,荣养筋骨;牛膝具有散瘀血,消痈肿,补肝肾,强筋骨,通四肢,除拘挛,逐恶血,治痿痹的功效;细辛、桂枝、防风、秦艽、独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细辛温通入肾经,佐桂枝通经活血,通阳化气。诸药合用,共奏柔润熄风,通络止痛之功,减轻了局部组织水肿,促进了炎症的吸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方剂来源】 黄能.三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02,24(1):10

69.舒筋通痹汤

【药物组成】 麻黄6g,白芍9g,防风9g,甘草6g,桂枝10g,黄芪15g,地龙10g,全蝎10g,红花10g,川乌10g(久煎)。

【随症加减】 若风偏盛加羌活、秦艽;寒偏盛加附子、肉桂;湿偏盛加茯苓、苍术;热偏盛去麻黄、川乌,加知母、生地黄;兼血瘀证加三棱、莪术。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益气养血、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5例,近期治愈32例,占49.2%;好转28例,占43.1%;未愈5例,占7.7%。总有效率92.3%。

【经验体会】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痹证,后世医家有“顽痹”、“尪痹”之称,亦说明了该病在治疗上的顽固性。自拟舒筋通痹汤是根据《金匮要略》中乌头汤加减而成,具有益气养血、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方选黄芪、白芍益气养血敛阴;地龙、全蝎、川乌散寒除湿、搜风通络、除痹止痛;红花、桂枝活血通络;防风、麻黄祛风散寒;甘草调和诸药。

【方剂来源】 周玉梅.舒筋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例.中国民间疗法,2006,14(7):32

70.双柏散外敷

【药物组成】 大黄2份,侧柏叶2份,黄柏1份,泽兰1份,薄荷1份。

【治疗方法】 按比例制成散剂。将双柏散粉末倒入碗内,加入适量的蜂蜜和水,调成糊状。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处皮肤,将调好的药物平摊在“舒适妥”胶布上,厚薄适中(过厚浪费药物,过薄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然后放入微波炉中加热1分钟,立即敷在患处。

【功效主治】 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寒消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0例,治愈27例(67.5%),好转10例(25%),无效2例(5%)。

【经验体会】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热毒或风寒湿邪入侵人体经络,血瘀痰浊,痹阻于肌肉、关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双柏散外敷法是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药物热敷在人体的局部(病变的关节)或穴位,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达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方剂来源】 王德萍.双柏散外敷为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湖南中医杂志,2002,18(3):50

71.四妙散加味

【药物组成】 玄参15g,牛膝15g,苍术10g,黄柏10g,白芍10g,细辛3g,丹参20g,青风藤20g,薏苡仁30g,甘草6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利湿消肿,散结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2例,治愈31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7%。

治验:李某,女,43岁。反复发作性双手指关节疼痛年余,近1周加剧,局部红肿灼热感,伴有晨僵、手指关节活动不利,口干稍苦,小便黄,大便偏干,舌红、苔薄黄,脉弦。类风湿因子阳性。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气血瘀阻。治宜清热化湿,活血通络。用上方治疗10天后双手指关节疼痛已明显减轻,红肿消退,纳食正常,二便调,再服7剂,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血类风湿因子阴性,随访至今未发。

【经验体会】 四妙散清热利湿,加丹参、青风藤、细辛祛风消肿散结止痛,玄参、芍药、甘草滋阴缓急。全方合用,使热毒可清,湿邪能祛,壅结可散。气血经络通畅,因此可获得满意疗效。

【方剂来源】 姜华安.四妙散加味治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3):29

72.四生散外敷

【药物组成】 半夏、天南星、黄柏、大黄各等份。

【治疗方法】 烘干粉碎、过筛(60~80目),置于钵中加食醋5份,充分研匀,呈糊膏状,备用。将上述调制成的药物,均匀外敷于关节患处,厚度均3~5mm,并以多层纱布覆盖包扎,待敷药干燥后(1~2天)再行换药,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8例,近期治愈22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5%。

治验:王某,男,16岁。两膝关节肿胀,左膝明显,疼痛呈游走性2周。诊见双膝关节肿胀,左膝明显,膝部触诊有明显压痛感,膝关节活动受限;脉弦紧,舌红苔黄腻。诊断: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两膝外敷四生散,隔日换药1次,敷药10天后,双膝肿胀基本消失,继续敷药。

【经验体会】 外敷用药即敷贴疗法。正如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所述:“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祛脓祛腐,止痛生肌;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本组病例即以四生散外敷治疗显其功效。四生散方中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之功效,《本草逢原》记载:“同天南星治风痰”。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为正虚邪恋,瘀阻于络,津凝为痰,痰瘀痹阻,出现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症,半夏配伍天南星为治痰的要药,黄柏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四药伍用具化痰祛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之功效,以醋调制使药物成分溶于其中易于吸收而祛痹。

【方剂来源】 张培宪.四生散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8例临床观察.天津药学,2005,17(3):36

73.四妙勇安汤加石斛

【药物组成】 金银花20g,玄参20g,当归15g,甘草5g,石斛20~30g。

【随症加减】 肿痛甚者加赤芍、牡丹皮,重用当归。兼湿浊者加薏苡仁、黄柏、防己。兼阴虚者加生地黄、麦冬,重用石斛。兼气虚者加太子参。病久不愈或关节畸形者加赤芍、丹参或地龙、全蝎等活血祛瘀与通络利络之品。

【治疗方法】 先煎石斛1小时后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3例,显效17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37%。

【经验体会】 四妙勇安汤出自鲍相敖的《验方新编·卷二》,初为“头角太阳生疮”及“手脚指头生疮”而设,后世多用治外科脱疽症。脱疽症与热痹病名不同,病位与临床特点也有所差异,但二者均具有邪热阻络、气血郁滞不通这一共同病机,故可遵治病求因之法则,异病而同治。从方义上看,方中重用金银花、玄参,前者为清热解毒之要药,后者苦咸而寒,主入血分,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且兼有养阴作用。二者相伍,气血两清,相辅相成,使清热解毒之力倍增,且清热无伤阴之忧。当归为血中之气药,可“行血气之凝滞而止痛”,因其能补血养血,故活血而无伤血之虑,有祛瘀生新之意,甘草生用既助清热泻火之功,又能调和诸药。全方药仅4味,量大力专,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此与热痹“治以清凉”、“消瘀血、养新血”之大法正好吻合。

【方剂来源】 王勇.四妙勇安汤加石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例临床观察.卫生职业教育,2003,21(8):148

74.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 桃仁10g,红花12g,当归20g,熟地黄20g,川芎10g,赤芍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