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读经典学名方
601300000010

第10章 黄连解毒汤

第九章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原文】又前军督护刘车者,得时疾①三日已汗解,因饮酒复剧,苦②烦闷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余思作此黄连解毒汤方。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目明,再服进粥,于此渐瘥③,余以疗凡大热盛、烦呕、呻吟、错语④、不得眠,皆佳。传语诸人,用之亦效。此直解热毒,除酷热,不必饮酒剧者,此汤疗五日中神效。忌猪肉冷水。(《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注释】①时疾:外感疾病。②苦:苦于。③瘥:痊愈。④错语:中医学名词,指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的症状。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多见于久病体虚或老年脏气衰微的人。

【译文】还有前军督护刘车,此人患外感疾病3天已出汗好转,因饮酒再次加重,苦于心中烦闷,干呕,口舌干燥,呻吟不止,错语不断,不能静卧,我想以此黄连解毒汤治疗。黄连9g,黄芩、黄柏各6g,栀子9g。以上4味药切碎,以水1200毫升,煎煮到只剩下400毫升药液为止,分2次服用,服1次后,眼睛明亮,再次服用时病人已能进粥食,这样疾病就逐渐地痊愈了。我认为凡热势较高,心中烦闷干呕,呻吟错语,无法入睡的患者,以此方治疗,效果都很好。告诉周围其他人,用后也有效。此方清解热毒,消除酷热,不能大量饮酒的人,服用此方5天后疗效神速。忌食猪肉、冷水。

【按语】本方证乃火热毒盛,充斥三焦而致。实热火毒盛于三焦,充斥上下内外,表里俱热而大热不解;内扰心神则烦躁错语,不能静卧;热伤津液则口燥咽干;火在胃中,影响胃气下降,发为干呕或呕吐;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皆火毒炽盛之征。治当泻火解毒,火毒去则诸证自愈。方中大苦大寒之黄连,既清泻上焦心火,又可泄中焦火热为君;黄芩清上焦之火热为臣;黄柏泄下焦之热为佐;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火热下行,使热从小便而出,为使药。4药相合,苦寒直折三焦火毒,通治一切实热火毒之证。

【方歌】黄连解毒汤4味,黄柏黄芩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使。若云三黄石膏汤,再加麻黄及淡豉。此为伤寒温毒盛,三焦表里相兼治。栀子金花加大黄,润肠泻热真堪倚。

【趣味速记】三黄子(三黄:黄连、黄芩、黄柏;子:栀子)。

临床应用

(一)外感发热

【原文】清者,清其热也。脏腑有热,则清之。(《医学心悟》)

【译文】清法,是指清除体内热邪的治法。体内脏腑有热,则当选清法治疗。

【按语】本方4味药均为清热药,黄芩善长清上焦热,黄连善长清中焦热,黄柏善长清下焦热,而栀子则清三焦之热,故全方对于三焦热盛,或各脏腑有热,均可治之。

【病案举例】患者男,1岁。发热3天,体温37~39℃,不咳嗽,不流涕,无腹痛、腹泻,不吐,口渴,多饮,纳少,大便干,尿黄,舌质红、少苔,咽部充血,外阴红赤。静脉滴注头孢唑林3天,静脉滴注前白细胞11.2×109/L,现白细胞13.1×109/L。此证系外感邪热,三焦热盛而阴分已伤,治宜清热泻火养阴。处方:

黄芩6g栀子6g黄连3g黄柏3g竹叶6g

桔梗6g木通3g生地黄9g葛根9g麦冬9g

连翘9g太子参9g板蓝根15g金银花15g

水煎服,日1剂。服3剂而热退,又予6剂调理而愈。[边宁,刘伟.黄连解毒汤应用3则.陕西中医,2003,24(5):466-467]

【中医解析】本病为虚实夹杂之证,虽是感实热之邪,但已出现明显的伤阴之象。方以黄芩、黄连、栀子、黄柏、竹叶、木通清泻三焦之热,以桔梗、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葛根清热解毒,疏散外邪,以太子参、麦冬、生地黄养阴生津。全方合用,药到而病除。

(二)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原文】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①溢。(《济生方》)

【注释】①淖:原指烂泥,湖泊之意,此处是指血液大量溢出的样子。

【译文】血液妄行,都是因为热邪所致,血液有热就会大量溢出。

【病案举例】王某,女,16岁。1991年8月26日初诊。月经淋漓不净1个月,时多时少,多则如崩状,夹有小血块,颜色深红,稠黏,腰酸,头晕心烦,夜寐不宁,面色少华,大便干结。月经初潮14岁,常1月1行或3周1行,行则量多如注,需10~14天干净。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B超子宫未见异常。血红蛋白70g/L。诊断: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证属心肾失交,冲任不调。治法:清心滋肾,调经止血。以黄连解毒汤加味。处方:

黄连3g黄芩10g茜草10g栀子10g

黄柏5g牡丹皮5g苦石莲15g香附9g

生地黄炭12g白芍12g龟甲12g生龙齿12g

服药5剂,症情缓,经量大减,但觉神疲难寐,原方加远志再服5剂,血止、寐安。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月经周期正常,全身症状消失,血红蛋白上升到110g/L。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许柏泉.黄连解毒汤在妇科病的应用.光明中医,2007,22(1):63]

【中医解析】该患者崩漏已将2年,由于子宫的胞脉属心,系于肾,阴不足,火易旺,心火亢动,又下及阴精,伤之肾气,引动肾火,致使胞络之血两无所归,故以黄连解毒汤清心火,心火不亢则血脉自无沸溢之患,配生地黄、白芍、龟甲宁心涵濡心液,益肾滋育肾阴;苦石莲交水火而媾心肾,安宁上下君相之火邪,茜草、牡丹皮凉血止血而不留瘀滞;香附调龟、芍之滞,芩、连之寒,使血脉得安而运行如常;龙齿收敛浮越之气以镇心益肾。通过调节心肾阴阳之升降,使胞脉宁静,行归藏之功。本方通泄三焦之热,对于因热而出现的各种出血疾病,均可治之。

结语

本方是治疗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的代表方。以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若便秘者,加大黄以通腑热;若吐血、衄血、发斑者,可加生地黄、玄参、牡丹皮以凉血止血;若热毒发黄者,加茵陈、大黄以清泄热毒退黄;若疔疮肿毒者,加蒲公英、金银花以清热解毒。

本方是大苦大寒之剂,易损伤脾胃,非壮实之体,实热之邪,不可轻投,而且不宜多服、久服。对于非火毒炽盛或津液受损较重者,不宜使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