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临证效典
601200000036

第36章 精浆异常引起的不育 (2)

第十四章 精浆异常引起的不育 (2)

2.施汉章治疗精液不液化症 施汉章认为不育症因精液不液化者为数甚多。不液化之因繁杂,并与环境污染关系密切,治疗除重视补肾,尚应针对邪毒采用导泻之法。化精汤二者兼备,补肾泻浊并施,用药平淡而简,但临床收效颇著。药物组成:生薏苡仁30g,生地黄10g,麦门冬15g,女贞子10g,滑石30g,茯苓10g,虎杖12g。热盛加知母10g,玄参10g;湿盛加猪苓10g,泽泻10g,关木通5g。具有滋阴清热,健脾渗湿作用。

3.张志远精液不液化症治疗经验 张志远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肾阴虚或肾阳虚为主,阴阳互损可致肾阴阳两虚。标实者主要责之一个“浊”字,影响及肾精、肾气的清升浊降、阴升阳降功能,包括痰浊、瘀浊、湿浊、肾浊等,致精浊相干,精固不化而发病。临床治以祛邪为主,分清化浊,“化痰浊、利湿浊、祛瘀浊、泄肾浊”,兼顾扶正。待邪去后,阴虚补阴,阳虚补阳,或阴阳双补。治疗验方化精汤:萆薢30g,石菖蒲18g,泽泻、丹参各30g,水蛭6g,半夏12g,枳实、茯苓各15g,何首乌30g,龟板12g,砂仁9g。若夹脓细胞者可加生地黄、金银花、蒲公英、赤芍、黄柏等。

4.张介宾经验 明·张介宾指出,精道之血发自精宫、血海,而出于命门。盖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凡劳伤五脏或五志之火,致令冲任动血者,多从精道而出,然何以辨之?但病在小肠者,必从溺出;病在命门者,必从精出;凡于小腹下精泄处觉有酸痛而出者,即是命门之病。而治之之法,亦与水道者不同。盖水道之血宜利,精道之血不宜利,涩痛不通者亦宜利,血滑不通者不亦利也。若果三焦火盛者,惟宜清火凉血为主,以生地黄、芍药、牡丹皮、地骨皮、茜草根、栀子、槐花及黄芩、黄连、知母、黄柏之类主之,或约阴丸、约阴煎俱可用。若肾阴不足而精血不固者,宜固涩为主,以秘元煎、苓术菟丝丸、金樱子膏、玉锁丹、金锁思仙丹之类主之,或续断、乌梅之属亦所宜用;若心气不定,精神外驰,以致水火相残,精血失守者,宜养心安神为主,以人参丸、天王补心丹、王荆公妙香散之类主之;若脾肺气虚下陷,不能摄血而下者,宜归脾汤、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举元煎之类主之。(《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5.刘三明血精治疗经验 少腹逐瘀汤加味:小茴香9g,没药6g,当归9g,川芎12g,肉桂6g,赤芍6g,蒲黄炭6g,炒五灵脂6g,淫羊藿12g,紫河车12g,熟地黄12g。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可行气活血,止血生新。适用于血精性不育属气滞血瘀者。

6.周国民治疗精囊炎血精经验 周国民认为,本病无论何证何型,应以解毒为主,辅以利湿,止血,益肾。周氏在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治疗血精症的“血精解毒饮”,方中地锦草、鹿衔草各30g,石韦、马鞭草各40g,土茯苓20g组成。方中地锦草、鹿衔草、石韦、马鞭草均具有较强的解毒作用,后三味特别是对泌尿生殖系统的炎症具有独特的功效;土茯苓健脾利湿兼以解毒;地锦草、石韦兼以止血;鹿衔草兼以益肾,除湿,止血。全方配伍精当,突出解毒治则,主辅恰相兼顾。

7.尹桂馥血精治疗经验 尹桂馥创萆薢解毒利湿汤(萆薢20g,土茯苓、白术、石菖蒲、石韦、败酱草、冬葵子各15g,黄柏、莲子心、车前子各12g)治疗血精症,总有效率83.33%。认为血精一症主要由于过食肥甘酒酪,脾胃健运失常,聚湿生热,热毒深陷于血分,壅塞精囊,灼伤阴络而致。萆薢解毒利湿汤是由《医学心悟》萆薢饮化裁而成。萆薢饮功效在于清热利湿,分清泄浊。又加味解毒,化积滞,行瘀血,滑窍通利的大黄炭、琥珀、阿胶、败酱草、土茯苓、石韦、冬葵子等。故而治疗本病不仅可以杀菌,消炎,而且可以收敛,止血,止痛。

(四)常用中成药

1.五子衍宗丸 适用于肾精不足少精液症患者。每次1丸,2/d。

2.金锁固精丸 适用于肾气不固型精液不液化患者。每次1丸,2/d。

3.金匮肾气丸 适用于肾阳不足精液不液化患者。每次1丸,2/d。

4.龙胆泻肝丸 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血精症患者。每次3片,3/d。

5.知柏地黄丸 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精液不液化患者。每次1丸,2/d。

(五)单方验方

1.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苦参10g,土牛膝15g,车前子15g,甘草5g,1/d,水煎服。用于湿热内蕴患者。

2.泽泻15g,猪苓15g,关木通3g,车前子15g,龙胆草5g,水煎服,1/d。用于下焦火旺患者。

3.肉苁蓉30g,山茱萸30g,干地黄20g,远志20g,五味子20g,防风20g,茯苓20g,菟丝子20g,牛膝20g,杜仲20g,山药20g,蛇床子15g。上药共为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2/d,每次10~20g。用于肾气虚衰患者。

4.鲜藕120g,鲜茅根120g。鲜藕洗净切片,鲜茅根切碎,用水煮汁,代茶饮,不拘时饮服。用于血热型血精症。

5.陈槐花10g,粳米30g,红糖适量。功用清热凉血,用于湿热所致血精症。

6.制何首乌30g,韭菜子12g,当归12g,熟地黄12g,菟丝子12g,覆盆子12g,仙灵脾12g,川牛膝12g。功用补肾育精,用于精液不液化症。

7.仙灵脾30g,乌药10g,萆薢10g,小茴香10g,苍术10g,沉香10g,藿香10g,茯苓15g,车前子15g,丹参30g,吴茱萸5g。功用温阳行气散寒,用于精液不液化症。

8.生地黄15g,黄柏12g,萆薢20g,泽泻12g,车前子20g,菟丝子20g,石菖蒲12g。功用清热泻火,用于精液不液化症。

(六)针灸治疗

1.体针

(1)针法1

取穴:主穴肾俞、志室、关元、精宫,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委中。

操作:主穴中刺激,配穴用补法。隔天针刺1次,每次选3~5穴,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型血精症患者。

(2)针法2

取穴:主穴血海、肾俞、肝俞、脾俞、胃俞、气海,配穴上巨虚、梁丘、伏兔。

操作:主穴采用中刺激,配穴采用补法。1/d,一次选用3~5穴,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少精液症患者。

(3)针法3

取穴:主穴会阴、足三里、中极、命门、精宫,配穴绝骨、阴市、蠡沟、太溪、大钟。

操作:中刺激,补法,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肾气不调型患者。

(4)针法4

取穴:主穴命门、肾俞、气海、委中,配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带脉。

操作:中、强度刺激,或中度刺激。留针10~15min,1/d,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脾肾阳虚,命门火衰型精液不液化患者。

(5)针法5

取穴:主穴脾俞、肝俞、三焦俞、气海俞、精宫,配穴委中、会阴、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中、重度刺激,留针约10~15min。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血精症患者。

2.穴位埋线

取穴:关元透中极、三阴交、命门。

治疗方法:埋线器械用埋线穿刺针、4cm的0~2号羊肠线数根、镊子、注射器、4号针头。患者仰卧床上,将关元、三阴交、命门穴常规消毒,用1%利多卡因注入穴位左右,首先注射出皮丘,然后向穴位中心注药,将羊肠线放入穿刺针芯内,右手持穿刺针,左手固定穴位皮肤,将穿刺针刺入穴位推动针栓,羊肠线即进入穴位内,埋1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15d。

3.耳针

取穴:肾俞、睾丸区、皮质下区、脑点区、精宫区、心区、肝区、脾区。

操作:每次取3~5穴,穴位常规消毒,用28或30号0.5寸毫针,选准穴位刺入,留针30min,隔5min捻转1次。

4.手针

取穴:肾点、命门点、三焦点。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28号1寸毫针,直刺入0.5寸,刺激2min,留针30min,隔5min捻转1次。

5.足针

取穴:肾穴、肝穴、生殖器穴、膀胱穴。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28号1寸毫针,直刺入0.5寸,刺激5min,留针30min,1/d。

6.鼻针

取穴:肾穴、肝穴、膀胱穴。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30~32号0.5寸毫针,轻捻刺入穴位皮下,得气后留针20min,1/d。

(七)西医治疗

精浆异常性不育主要采用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病,多以对症处理为主。

精液不液化症用含4%的α-淀粉酶50mg混入可可酯内做成约3cm长的药栓,性交前塞入阴道内,α-淀粉酶具有促进精液液化作用。或用含5%的α-淀粉酶的生理盐水在性交前冲洗阴道,或性交后注射1ml于阴道内,可收到同样的效果。α-糜蛋白酶5mg,加生理盐水1ml,性交后注射于阴道内。维生素C 0.2g,3/d,连用1~2个月;玻璃质酸酶每次1 500U,1/d,肌内注射,连用20d,也可以试用。

如前列腺炎、精囊炎引起者抗感染治疗。出血量多者,可用己烯雌酚1mg,加泼尼松5mg,3/d,连用2~3周;维生素K3,每次4mg,口服,3/d,氨基己酸,每次2g,3/d。如由于前列腺、精囊结石、肿瘤以及射精管狭窄等可用相关手术治疗。对于精浆异常而致的不育,也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

(八)其他疗法

1.熏洗疗法

(1)熟附子10g,肉桂10g,小茴香15g,吴茱萸10g,干姜10g,乌药15g。加水煎至药液2 000ml,放置到皮肤温度时熏洗外阴部,1~2/d,10d为1个疗程。用于肾阳不足型。

(2)土茯苓30g,石菖蒲10g,黄柏20g,大黄50g,银花藤50g。加水煎至药液2 000ml,放置到皮肤温度时熏洗外阴部,1~2/d,每次20~30min,10d为1个疗程。用于湿热下注型。

(3)桃仁10g,红花10g,泽兰15g,生牡蛎(先煎)50g,路路通20g,王不留行20g。加水煎至药液2 000ml,放置到皮肤温度时熏洗外阴部,1~2/d,每次20~30min,10d为1个疗程。用于瘀血阻络型。

2.薄贴法 硫磺3g,五味子6g,炙黄芪6g,穿山甲2g,大附子1个、麝香0.3g。以上诸药除麝香外,共研为细末放入250ml白酒中,微火煮干,取出捣烂成膏,最后取麝香放入脐中,将上药膏敷在上面,包扎固定,治疗3d后取下,10d敷药1次。

3.腹部外贴 由乌药、锁阳、关木通,赤芍、大黄、续断、椿根皮、川牛膝、杜仲、附子、巴戟天、香附、肉桂、益母草、金樱子、血竭、没药、儿茶、黄丹、植物油组成。温补辛散,活血涩漏。适用于精液异常属肾阳不足型不育症。温热化开,贴于小腹部,1/d,每次一贴。

4.中药浴足 葎草100g。功用清热利湿,主治血精症。鲜葎草切碎,用水250ml,煎取200ml,倒入瓷盆中,于水温适度时将双足浸入,水冷时再放炉火上温热,每次浸泡30min,1~2/d。

(李振民 周素苓)

参考文献

1王 琦.王琦男科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94

2王益鑫,等.男性不育症诊断与治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

3罗丽兰.不孕与不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6

4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8

5沈观印.不孕与不育.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162

6范思竹.不孕不育症单验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79

7王明惠,金维良.不孕不育症独特秘方绝招.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52

8郑国庆.张志远诊治精液不液化的经验.辽宁中医杂志,1998;25(8):341

9张丰强,郑 英.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426

10张丽珠.临床生殖内分泌与不育症.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24

11郭应禄,李宏军.男性不育症.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222

12柯清林.男性病证治精要.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2

13裴 林,刘亚欣.不孕不育症.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