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临证效典
601200000028

第28章 中医对男性生殖及不育的认识

第十一章 中医对男性生殖及不育的认识

中医对男性生理特点的认识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详细的论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竭;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其中所谓“肾气”和“天癸”与男性生育与不育有密切关系。

中医学认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经络及其他脏腑组织,通过互相依存和制约的关系维持人体的协调与统一。五脏六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相对又紧密联系,只有各脏腑功能正常并协同作用,才能够产生生殖之精并具有生殖能力,因此,五脏与男性不育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五脏之中,“心”为精神活动之主导,即《黄帝内经》所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另外,中医认为生命的起源与延续在于“肾”与“命门”,即《难经》所说的:“左为肾,右为命脉门,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

(一)肾与男性生殖

肾藏精,主生殖。中医学认为,男性生殖系统有生精、藏精、排精和种子等功能,其中肾与命门学说是其中的主要原动力。“肾藏精,主生殖”,《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在男性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方面,“肾”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肾”的功能是否正常又有赖于其他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

人体体内存在着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基本物质,即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源于肾,后天之精则来源于脾胃。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均藏于肾脏,所以中医认为“肾脏”为五脏六腑之中最重要的脏器。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对全身起着温煦的作用;肾阴则为全身阴液之根本,对全身各组织器官起濡养的作用,所以肾阴和肾阳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基础。精子的生成以肾中阳气为动力,精液的生成以肾中阴液为基础。故肾精充足,阴阳和谐,则生精充足,精液分泌充足。“五脏之阴气,非此不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景岳全书·命门余义》)。

张景岳论述了肾阳和肾阴的重要性。清·唐容川在《医经精义》中亦云:“前阴有精窍,与溺窍相对。溺窍内通膀胱,精窍则内通胞室,女子受胎,男子藏精之所,尤为肾所司。”因此,肾精充足,肾气充沛,则精子产生充足,活动力强,人体生殖功能旺盛;若肾精不足,肾气亏虚,则精子生成减少,活动力弱,生殖功能衰退;肾阳衰微,命门火衰,则精室化精力弱,而见精液量少,精子清冷等症;若肾阴亏虚,命门火亢,则致精液被灼,而见精瘀、精中带血、精液不液化等症。所以,我们在临床上以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以滋阴降火法治疗精液不液化症能收到较好疗效。

肾主水,化湿浊。肾具有调节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体内水液的分布和排泄依赖于肾阳的气化作用。肾的气化功能正常,则体内水液的代谢能够顺利地进行,以维持体内水液的相对平衡。如果肾的气化失常,就会导致水代谢的障碍而发生水肿和小便不利等泌尿系统的疾病。部分慢性生殖系炎症患者舌淡苔白润等水湿停留,利用化湿利水中药可有一定疗效。

肾开窍于前后二阴。前阴有排尿和生殖功能,在肾的气化和肾阴的滋润与肾阳的温煦作用下,使精窍开合自如,才能孕育功能正常。若肾气不足或阴阳失调,常可见勃起功能障碍,早泄,不射精等。另外,当肾气不足或肾阴肾阳失调时,也会导致溺窍开合失调而出现尿频、遗尿或尿不尽等异常。

(二)肝与男性生殖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关系着生殖系统的多方面功能,男性生殖与不育症和肝具有密切的关系。

肝主疏泄,泄越精气。肝具有疏通调达畅通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肝疏泄功能与男性生殖密切相关。肝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持气血通畅和心情舒畅,男性才能产生性欲和阴茎勃起。肝气郁结,抑郁不舒,表现为勃起功能障碍,性欲低下;疏泄太过可表现为早泄,遗精频繁,性欲亢进。如《慎斋遗书》所谓:“郁郁不乐,遂成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阳痿不起。”

肝的疏泄调节着精液的正常排泄,“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表明精液的固藏在肾,而精液的排泄在肝。疏泄功能正常,则精液能正常排泄,疏泄失职,可出现不射精,射精延迟,逆行射精或早泄等。可见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男性的射精功能,从肝论治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肝主藏血,调节功能。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肝主藏血与男性的勃起功能密切相关。肝的疏泄与藏血两者相辅相成,肝疏泄正常,使血能充盈,则勃起正常,能延长性生活而受孕;疏泄有度,使肝血适时运行。若肝疏泄失调,或肝血不足,可致勃起功能障碍;肝疏泄太过,藏血失职,可引起阳强不倒,或久不射精。

肝血化生肾精。《济阴纲目》中说:“经血为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同源而相互化生,肝血的充足是肾精充足的保证,肝血不足时,也会导致肾精亏损。在临床上许多少、弱精子症患者,在滋补肾精同时,以补益肝血,疏肝养血等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肝主宗筋络前阴。前阴是筋脉之所聚,“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精”,肝通过自身经脉与经筋,把水谷精微输送全身,输送到宗筋聚集之处阴部,并影响性生活。肝血不足,宗筋失养,筋脉弛缓,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三)脾与男性生殖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滋生,后天之精充养肾精,脾与男性生殖也有密切的关系。

脾主运化以润宗筋。脾胃消化的水谷精微经过脾的运化功能,散布全身,营养全身的组织器官。也滋养男性生殖器官,特别是外生殖器。“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指阴部。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外生殖器就能得到营养,可以正常地发育与维持正常的性功能活动。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宗筋不得滋养,在外生殖器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出现发育异常,如小睾丸、阴茎短小等。同时性功能也会随之减退,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或性欲低下。

脾为后天之本,化生肾精。在《景岳全书》中有非常精辟的论述,其曰:“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对男性生殖来说,脾胃健运,气血之源充足,才能保证生殖之精的充足,维持正常的生育能力。脾胃运化失职,气血化生不足,生殖之精缺少充足的营养,导致多种不育症。部分少弱精症患者为脾胃虚弱、湿浊内阻。可用健脾胃,化湿浊,补肾精的方法,常可收到较好疗效。而滑精、遗精、精浊等病症也与脾虚中气下陷有关,在应用健脾益气收摄药物后,治疗取效,也表明脾肾关系的重要。

(四)心与男性生殖

心居于胸中,心藏神,主血脉,心与男性生殖有密切关系。

心藏神,主持性活动。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和思维活动。人的性欲和性活动与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男性受到外来的性刺激时,就会通过心神的活动而产生性欲。心神活动主宰性欲和性功能,正如《金匮翼》曰:“动于心者,神摇于上,则精遗于下也。”而《杂病源流犀烛·遗泄源流》认为:“心为君,肝肾为相。未有君火动而相火不随之者。故寐时神游于外,欲为云雨,则魂化为形,从而行焉,精亦不容不泄矣。”心神活动正常则有正常的性欲和性功能。若心神失常,就会出现性欲亢进或低下,或遗精、早泄、不射精等。

心主周身血脉。心靠心气的作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心气旺盛则血液运行不息,生殖功能正常。而心气亏虚,则会导致男性生殖系统的血液不足,临床上就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少弱精症,隐睾,睾丸萎缩等。因此,在心气和心血的共同作用下,人类生殖系统的作用才真正体现出来。

(五)肺与男性生殖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因此生殖疾病不育症也与肺有一定关系。

肺主一身之气,下连及肾。肺具有调节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的功能,作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司呼吸的功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使体内外气体得以不断交换。肺通过新陈代谢提供氧气,保证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脾胃水谷精微与肺所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而形成宗气,其积于胸中,通过心脉而布散全身,维持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所以肺气不足,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就会导致生殖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少弱精症等,通过调气活血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少阳属肾,肾上联肺,故将两脏”。痄腮瘟毒侵及人体,引起肺卫表证可经经脉相传,到达阴部,引起睾丸炎,因此要积极治疗,防止病邪深入。

肺主呼气,纳气归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肺肾两脏共同协调,使人体的呼吸功能正常。如果肺气亏虚,就会影响肾的气化,导致生殖之精的不足。肺脏的病变也可能与男性不育有一定关系,临床可见内分泌失调和免疫性不育等,从肺肾论治不失为一个新的治疗尝试。

(六)冲任督带与男性生殖的关系

冲任督脉起于胞中“精室”。《灵枢·五音五味》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明·张介宾注曰:“此男女藏精之所,皆得称为子宫,唯女子于此受孕,因名曰胞;”所以,胞为人体内脏之一,在男女皆有,在女子则为女子胞,即子宫,子脏;在男则为男子胞,又名精室。清·唐容川在《医经精义》中所说:“女子之胞,名血海,名子宫,以其行经孕子也;男子之胞,名丹田,名气海,名精室,以其为呼吸之根,藏精之所也。”冲任督脉在男子生殖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冲任二脉下络阴器,在肾气与天癸的作用下,对阴器与宗筋起重要作用。《灵枢.五音五味》篇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不生”,从青春期第二性征胡须与宗筋冲任的关系进行论述,表明冲任与生殖发育有密切关系。冲任失调是生殖与不育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裴 林 黎 明)

参考文献

1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5

2李佃贵.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8

3毛俊同,陈涤平.不孕不育中西医结合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273

4裴 林,刘亚欣.不孕不育症.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6-102

5罗颂平,梁国珍.中西医结合生殖免疫与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28

6裘沛然.中医历代各家学说.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96

7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