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临证效典
601200000027

第27章 常见生殖道感染所致不孕 (3)

第十章 常见生殖道感染所致不孕 (3)

2.验方2 马齿苋干品120~150g(鲜品300g),加红糖煎熬,煮沸半小时,取汁,服后盖被出汗。每天1剂。

3.验方3 凤尾草30~60g,冰糖16g,浓煎内服, 2/d,连服3~5d。

(三)西医治疗

非妊娠妇女及男患者口服四环素或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前者用500mg,4/d,后者100mg,2/d,均连服7d。妊娠妇女首选红霉素口服,250mg,4/d,连服7d,但由于药物胃肠道反应较大,患者常不能坚持用药而影响疗效,可用克菌(阿莫西林)治疗,无不良副作用,孕妇使用安全有效,用法为500mg,4/d,连服7d,治疗宜在妊娠中期进行,以免因宫颈CT感染而发生早产或胎膜早破等不良后果。对顽固的CT感染可选用米诺四环素,利福平等。

由于支原体缺少细胞壁,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治疗无效。解脲支原体对红霉素敏感,而人型支原体对林可霉素敏感。四环素对两种支原体敏感,可用四环素2mg/d,连用10d。此外,可用环丙沙星500mg,2/d,用10d。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

(四)中医外治法

重楼粉高压灭菌后喷涂患处,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用于治疗女性宫颈、阴道感染者。

第三节 滴虫病

滴虫病(trichomoniasis)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它主要累及阴道、尿道及前列腺等泌尿生殖系统。男性感染阴道毛滴虫后大多无症状,女性可表现为阴道恶臭的黄绿色分泌物,并有外阴刺激症状。近年来有认为阴道滴虫病与胎膜早破及早产有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本病的病原体是阴道毛滴虫。毛滴虫是一种寄生虫,呈梨形,长为10~30μm,头部有4根与虫体等长的鞭毛,镜下可见。毛滴虫对不同的环境适应力很强,能在25~42℃条件下生长繁殖,3~5℃的低温可生存 21d,在46℃时仍能生存20~60min,脱离人体后在半干燥的条件下也可生存数小时。毛滴虫不但寄生于缺氧的阴道内,并可侵入尿道和尿道旁腺,甚至于上行至输尿管及肾盂。最适宜于毛滴虫生长的pH值是5.5~6,如pH为5以下或7.5以上则毛滴虫的生长会受到抑制。

(二) 发病机制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力随着虫株及宿主生理状况,免疫功能,内分泌以及阴道内细菌或真菌感染等而改变,尤其是妇女在妊娠及泌尿生殖系统生理失调时更易出现炎症。健康妇女阴道因乳酸杆菌作用,pH值维持在3.8~4.4之间,可抑制其他细菌生长,不利于滴虫生长,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然而滴虫在阴道中消耗糖原,妨碍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影响乳酸浓度,从而使阴道pH转为中性或碱性。妊娠及月经后的阴道生理周期使pH接近中性,这些都有利于滴虫繁殖,因而感染和复发率较高。滴虫能吞噬精子、阻碍乳酸形成,可影响精子的存活与活动力,并稀释精子引起不孕。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是由于湿热蕴结,生虫化腐所致。忽视卫生,接触毛滴虫等不洁之物,或房事不洁,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致使湿热邪虫侵入阴部,或情志不畅,肝郁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邪内生,日久化热,蕴郁生虫,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

女性阴道感染毛滴虫后,一般要经过4~28d的潜伏期,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和剧烈瘙痒。表现为大量臭味脓性阴道分泌物,分泌物呈泡沫状。由于较多的白带流出,刺激外阴可出现灼热、瘙痒感。如果合并细菌感染,阴道可以流出脓性分泌物,甚至阴道黏膜出血,则可见赤带。性交时可有疼痛,还可引起尿频,排尿时烧灼疼痛,间歇性血尿。由于白带多可妨碍精子的存活,兼以毛滴虫可以吞噬精子,因此久患滴虫性阴道炎者,可引起不孕。症状往往于月经前后,妊娠,疲劳或房事后加重。检查时可发现外阴发炎,糜烂,阴唇水肿,阴道及宫颈黏膜发红及尿道炎,偶见腹股沟擦烂等。严重患者阴道壁和子宫颈有出血点和糜烂,呈典型的“杨梅状”,宫颈可充血、水肿。

【辅助检查】

1.悬滴法 悬滴法是检查阴道毛滴虫最简单的方法,阳性率可达80%~90%。将检体涂在载玻片上,再加1滴生理盐水后加盖玻片,用100~200倍镜检,可见原虫鞭毛波动膜活动。

2.涂片染色法 将分泌物涂在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可用不同染液染色,不仅可看到滴虫的形状和内容,而且能同时看到阴道内存在的其他微生物。

3.培养法 将阴道分泌物或尿道分泌物加入培养基内,置37℃温箱中培养48h,每隔72h接种1次,取培养混匀液1滴涂片,染色镜检。

4.免疫学方法 检测阴道毛滴虫特定的抗原。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查法等,其阳性率较涂片法高。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只要从阴道或尿道分泌物中查到滴虫即可作出诊断,尿沉渣中也可发现病原体。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泡沫状,宫颈阴道壁呈特征性草莓状外观。

(二)鉴别诊断

1.念珠菌性阴道炎 外阴阴道瘙痒,奶酪样或豆渣样白带,阴道有白色假膜。真菌检查阳性。

2.细菌性阴道病 非化脓性灰白色黏稠阴道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有鱼腥味,胺试验阳性,阴道分泌物pH值升高,分泌物中有线索细胞。

【治疗】

(一)中医辨证治疗

1.湿热下注

主症:外阴或阴中瘙痒,甚或疼痛,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黄绿色,泡沫状,有腥臭味,可伴有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心烦,少寐,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0g,泽泻10g,柴胡10g,车前子10g,关木通3g,生地黄12g,当归10g,栀子12g,黄芩10g。

加减:若带下臭,外阴红肿者,加蒲公英、贯众;痒甚者,加苦参、白鲜皮、鹤虱。

2.湿毒蕴结

主症:带下黄绿如脓,臭秽难闻,阴痒肿痛,或小腹疼痛拒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解毒。

方药:止带汤。

猪苓10g,茯苓10g,车前子15g,泽泻10g,茵陈15g,赤芍10g,牡丹皮10g,黄柏10g,山栀子10g,牛膝10g。

加减:带下臭秽难闻者,加土茯苓,苦参;阴部瘙痒者,加苦参,蛇床子。

(二)中医外治法

1.滴虫洗剂 苦参30g,黄柏15g,茯苓30g,白鲜皮30g,水煎后洗外阴及冲洗阴道;再以蛇床子、苦参各9g制成栓剂置阴道内,1/d,10次为1个疗程。

2.苦参汤 苦参60g,蛇床子30g,金银花30g,菊花60g,黄柏15g,地肤子15g,石菖蒲10g。水煎去渣,临用前加猪胆汁4~5滴,熏洗,1/d。

3.止痒方 鹤虱30g,苦参15g,威灵仙15g,当归15g,蛇床子15g,狼毒15g,水煎熏洗或坐浴。1/d。

4.冲洗方 蛇床子30g,地肤子15g,苦参30g,川椒9g,白矾30g,水煎后冲洗阴道,1/d。

5.银杏散 轻粉、雄黄、杏仁、苦参、水银(铅制)各3g,共研细末,调匀,每次1g,以枣肉和为丸,以纱布包裹,外用长线扎紧,将药塞入阴道内,线头留在外边,每天换药1次。

6.蛇床子洗剂 蛇床子30g,贯众30g,秦皮30g,乌梅10g,明矾30g,水煎熏洗,1/d。

(三)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 甲硝唑200mg口服,3/d,连服7d。因月经后本病易复发,故下次月经过后最好再治疗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用本药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及酒精饮品。

2.局部治疗

(1)增强阴道防御能力:用0.5%的乳酸或醋酸溶液冲洗外阴阴道,或用1∶5 000高锰酸钾冲洗阴道。

(2)用甲硝唑200mg或乙酰胂胺(滴维净)1片或卡巴胂200mg,每晚塞入阴道后穹,7~10d为1个疗程。若先用上述酸性溶液清洗阴道后再放入药栓,则效果更佳。

3.特殊治疗

(1)孕妇的治疗:妊娠头3个月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对于妊娠中期以后仍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甲硝唑2.0g一次顿服疗法。

(2)性伴侣的治疗:滴虫病患者的性伴侣必须同时接受治疗,方法剂量相同。

(李振民 马学伟)

参考文献

1裴 林,刘亚欣.不孕不育症.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44

2罗颂平,梁国珍.中西医结合生殖免疫与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94

3裴 林,刘亚欣.性传播疾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6-23

4毛俊同,陈涤平.不孕不育中西医结合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121

5张丽珠.临床生殖内分泌与不育症.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