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临证效典
601200000021

第21章 反复性早期流产 (1)

第八章 反复性早期流产 (1)

【概述】

怀孕20周前胚胎或胎儿因某种原因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为自然流产。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习惯性流产,目前称为反复性早期自然流产,其中发生于12周以前的称为早期流产,12~28周的称为晚期流产。

反复性早期流产中医称为“滑胎”“小产”“数堕胎”。“滑胎”首见于《经效产宝》,其特点往往是“应期而堕”。如《妇婴至宝》云:“凡遇三、五、七月份,尤易堕胎,下次复坠,辄亦如期。”但滑胎也有另一涵义,是指易产的一种治法,称为“易产滑胎”,《妇人大全良方·作月门》有“滑胎例”之条,不属本章节讨论范围。《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提出堕胎与小产的区别“五、七月已成形象者,名为小产;三月未成形象者,谓之堕胎”。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导致反复性早期流产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因素如下:

遗传因素。包括X单体、三体、三倍体、易位、缺失、断裂及倒置等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夫妇中有1人是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即可发生习惯性流产。早期自然流产时,染色体异常的胚胎占50%~60%,多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其次为染色体结构异常。

母体疾患。母体严重的贫血,急性传染病,某些病毒感染,高血压,营养不良,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沉重的精神创伤或情绪不稳,药物中毒等全身性疾患也是流产的原因之一。高泌乳素血症,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增加流产率。如母体子宫畸形则流产率较高,黄体功能不全可发生早期妊娠流产;胎盘内分泌功能不足,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黄体酮、雌二醇及雌酮的含量下降则可引起50%的妊娠发生流产;若胎盘血管栓塞,血液供应不良,也可导致流产;生殖器官如子宫形态异常、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发育不全等异常,以及宫颈内口松弛或宫颈深部裂伤,可引起晚期流产。

父方疾患。父方患无症状的菌精症,或少精症,多精症,畸精子症等可导致自然流产。在男性精浆中免疫抑制物质缺乏,或女性生殖道局部损伤、炎症,均可引起女性对精子抗原的免疫反应,产生同种抗体,有可能对胚胎产生免疫攻击而导致流产。

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某些化学物质如铅、砷、甲醛、苯等可增加流产率,一些物理因素,如噪音、重体力劳动、放射线、高温等,均可导致流产。外界不良因素既可引起妇女月经失调,又可导致内分泌异常,严重者甚至可使生殖细胞的基因损害,受孕后可发生习惯性流产。

免疫因素。母儿双方免疫不适应引起母体对胎儿的排斥可引起流产。配偶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胎儿抗原及血型抗原等,都显示流产与免疫排斥因素有关,而母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状态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或母体细胞免疫调节失衡,或母体免疫反应性低,不能产生封闭抗体以覆盖滋养层细胞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使胎盘免受母体致敏淋巴细胞的攻击,维持妊娠,或者母体中抗父方细胞毒抗体缺乏,不能保护胎儿不被排斥,而发生习惯性流产。

(二)发病机制

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胎儿死亡、母体子宫异常或子宫内压力增加,子宫内膜类固醇激素受体紊乱或血管供应减少,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增高,最终导致流产的发生。

【中医病因病机】

反复性早期流产相当于中医的“滑胎”“数堕胎”。其主要病机是脾肾两虚及气血虚弱,胎失所养而成。

1.脾肾两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虚胎失所系。先天不足,肾气不盛,或久病伤肾,或多次堕胎,均可损伤肾气,不能固摄冲任;脾为后天之本,脾虚胎失所养。素体脾虚,或忧思劳倦、饮食所伤,致脾气损伤,化源不足,胎失所养,而致流产。

2.气血虚弱 母体素虚,气血不足,或久病大病,伤血耗气,或脾胃虚弱,气虚则统摄无权,血虚则胎失所养,而致胎元不固而流产。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主要症状是流产时出现阴道出血,下腹坠痛,阵发性加重或腰酸痛,甚至发生严重贫血或休克的早期症状。未妊娠时可无症状。

(二)体征

平素可无体征,或妇科检查发现子宫畸形。流产时腹无体征,妇科检查时发现宫口开,有组织堵塞,或子宫增大,质软,或子宫畸形。

先兆流产时宫颈口未开,妊娠产物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胎儿存活,有希望继续妊娠;难免流产多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宫颈口扩张,有时在宫颈管见羊膜囊阻塞,子宫与停经月份相符或略小;不全流产时部分妊娠物已排出,宫颈口扩张,有组织物阻塞,子宫常小于停经月份;完全流产时妊娠物已全部排出,子宫收缩良好,阴道出血逐渐停止或减少,宫颈口闭合,子宫正常或稍大。

【辅助检查】

1. B型超声显像 可确定胚胎或胎儿是否存活。有助于子宫畸形的诊断。对鉴别诊断与确定流产类型有实际价值。依据妊娠囊的有无、形态、胎心搏动等确定胚胎或胎儿是否存活。以末次月经计算,孕5周B超检测有胎心搏动存在,将来发生流产的概率小,若未观察到原始胎心搏动,发生流产的概率约30%,而原始胎心搏动正常,但孕囊较小于正常,流产机率增加。

2.早孕试验 测定方法有很多种,目前临床普遍采用尿HCG试纸法做定性检验和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CG的定量测定。

3.其他激素测定 主要有血黄体酮、E2等测定,可以协助判断先兆流产的预后。

4.流产原因检查 如单纯疱疹Ⅰ、Ⅱ型,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抗体IgM、IgG等;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L),封闭性抗体,以及TH1/TH2细胞因子检查等。

孕前必要的检查主要包括:卵巢功能检查,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查,免疫学检查,夫妇双方血型检查,丈夫精液检查,妇科检查及B型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子宫镜检查。有必要对流产的胚胎做细胞遗传学、组织学、形态学方面的检查,以寻找原因找出对策。

【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前多主张流产发生2次即应进行检查。妊娠前诊断应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遗传学检测,内生殖器畸形的检查,内分泌学检查如基础体温测定、子宫内膜活检、血清黄体酮、泌乳素、TSH等测定,免疫学检查等,以查明原因,若能纠正者,应于孕前治疗。

而妊娠后应进行孕期监测,必要的激素测定,超声监测,遗传学的检查等。应按先兆流产,或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治疗】

(一)中医辨证治疗

未孕前治疗宜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固冲任。妊娠之后或怀疑妊娠之后,即应保胎治疗。服药期限应超过以往滑胎月份之后,且无胎漏、胎动不安等先兆流产征象时,方可停药观察。

1.脾肾两虚

主症:屡孕屡堕,甚或如期而堕,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体倦怠,目眶暗黑,或面色晦暗。舌黯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健脾补肾,养血安胎。

方药:补肾固冲丸。

菟丝子12g,续断15g,巴戟天12g,杜仲15g,当归12g,熟地黄12g,鹿角霜15g,枸杞子15g,阿胶10g,党参12g,白术15g,大枣5枚、砂仁6g。

2.气血虚弱

主症:屡孕屡堕,或流产后月经过少,头晕目眩,神倦乏力,心悸气短,纳差,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胖淡或有齿痕,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安胎。

方药:泰山磐石散。

人参6g,黄芪15g,白术15g,当归12g,川续断15g,黄芩12g,川芎10g,白芍15g,熟地黄12g,砂仁6g,炙甘草6g,糯米15g。

加减:若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生姜;阴道出血者,去当归,加地榆、仙鹤草。

(二)古方今用

1.寿胎丸合二至丸加味 阿胶(烊冲)10g,菟丝子18g,桑寄生、续断、女贞子、党参、白芍、旱莲草各15g,白术12g,砂仁(后下)6g。水煎服,每天1剂。

2.胶艾汤 阿胶、当归、清酒各18g,川芎10g,甘草5g,白芍、艾叶各30g,生地黄20g。

3.益黄汤 生地黄、白芍、茵陈各30g,黄芩12g,丹参8g,益母草6g,大黄5~10g。治疗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反复性早期流产。每天1剂,水煎400ml,早晚分服,一直服到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