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养护
600000000025

第25章 内服妙方 (3)

第5章 内服妙方 (3)

【组成】 防风、秦艽、川芎、桂枝、独活、续断各10g,麻黄、姜黄各6g,威灵仙、当归、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5g。肢体关节疼痛较剧且固定,遇温痛减,证属寒邪偏盛者,酌加肉桂3g,干姜3g或熟附子5g;若患处关节沉重酸痛或麻木,证属湿邪偏盛者,酌加薏苡仁20g,苍术5g或萆薢10g,防己10g;肌肉关节红肿热痛,酌加生地黄、赤芍各10g;病程日久,迁延不愈者,可酌加全蝎5g,乌梢蛇10g。

【功效】 补肾活血,祛风散寒。

【主治】 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4次服,30d为1个疗程。

【方解】 本方以防风、麻黄、秦艽、威灵仙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当归、川芎活血通络;桂枝、姜黄、独活解肢体疼痛;杜仲、牛膝、桑寄生、续断补肾气强筋骨,增强体质,以求在较短时期内祛邪扶正,使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减轻。

甘草附子汤加味

【组成】 附子、白术、桂枝、甘草各10g。风盛则配麻黄加术汤;湿盛加薏苡仁20g,木瓜15g;寒盛加重附子10~20g,肉桂10g;气血不足加党参、当归各20g,黄芪50g;肝肾亏虚加续断、桑寄生、狗脊、杜仲各15g;上肢痛甚加羌活、姜黄、桑枝各10g;下肢痛甚加牛膝15g,鸡血藤25g;关节肿胀加苍术、木瓜各15g;有瘀滞加三七粉5g,乳香、没药各10g。

【功效】 温阳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 风寒湿痹。

【用法】 每日服1剂,15d为1个疗程。

【方解】 医圣张仲景的甘草附子汤,是针对阳虚阴盛之风寒湿痹、病邪较深入者而设立的,是通行内外表里之剂。因风湿于表,湿淫于关节,故方中以白术、附子固里胜湿;桂枝、甘草固表胜风,以甘草冠其名。病关节,义在缓而行之,若驱之太急,恐风邪和湿邪仍留,反留后患。在临床上以治风湿八法为指针,根据患者风寒湿邪的偏盛,进行随症加味。阳虚寒盛倍用附子,加肉桂以温阳散寒;风盛加麻黄、杏仁、苍术以“疏风透邪”;湿盛加薏苡仁、木瓜以健脾除湿;气虚不足加当归、党参、黄芪以补气养血;瘀滞加三七粉、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肝肾亏虚加续断、桑寄生、山茱萸、生白芍等以补肾柔筋。对疼痛部位不同者,另加引经药以加强疗效。

温通消痹汤

【组成】 熟附子、当归、牛膝、木瓜、防己各15g,桂枝、红花各10g,熟地黄20g,鸡血藤、伸筋藤、薏苡仁各30g,木香6g。常用加减:痛甚加生川乌10g(先煎40min);手腕痛加姜黄、防风、细辛加强活络止痛;腰酸怕冷加巴戟天、淫羊藿助阳;骨骼变形严重加透骨草、寻骨风、自然铜;脊柱强直加狗脊、杜仲、桑寄生。

【功效】 祛风,除湿,散寒,清热。

【主治】 痹证(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30d为1个疗程。急性期配合熏洗。

【方解】 《素问·痹病论》曰“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讲述了病因,治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导,所以方中附子、桂枝或者加川乌大辛大热湿经散寒,先煎附子使缓起毒性,附子配熟地黄可去附子之刚燥,又可以缓熟地黄之滋腻,伸筋藤、木瓜、防己、薏苡仁除风祛湿;痹证与四时之气有关:“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根据四季受邪,部位上分为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可理解为病位的5个层次,借此佐以引经药,或向上,或下趋,或直导脏腑,配以桑枝、羌活导药上行祛风,或以独活、牛膝引药下降化湿,或加杜仲、续断、桑寄生入肾,以增强药效;“病久不去者,内舒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舒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舒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舒于肺”。可见痹证与五脏关系甚密,要注意辨别脏腑病机;“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脾主肌肉”,受累多以肝脾肾为主,注意补脾气、益肝肾,故投熟地黄、牛膝、杜仲、桑寄生等;痹证的临床表现,气血不足,经络空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感受风寒湿热为本病的外因,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为其主要病机,施以红花、鸡血藤、当归、木香、木瓜活血养血,行气通络;还有在治疗痹证稳定期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得湿则通”、“土强可胜湿,气足无顽麻”,除祛风、除湿、散寒、清热外,参以益气和血通络之品,更奏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之功。

蠲痹止痛散

【组成】 麻黄20g,生川乌、生草乌各12g,白芍、紫草各15g,肉桂、细辛、羌活、川芎、甘草各10g。

【功效】 蠲痹止痛,行血通络。

【主治】 痹证。

【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服1.5~2g,每日服2次,早、晚饭前白酒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

【方解】 方中麻黄辛散温通,散肌表寒湿而调血脉;乌头辛温性燥,祛风寒湿痹,合麻黄,辛温宣通,御里御外,共奏搜剔风邪,疏通经络,开通痹阻之功;羌活气味雄烈,表散肌腠风寒湿邪,合川乌疏利迅速,开通甚捷,祛表里寒湿,而蠲痹止痛;细辛芳香性烈,善开结气,通达内外,通血中之滞而利窍,直达百骸;肉桂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川芎辛温香窜,升散疏通,具活血行气散风止痛之功;紫草辛甘性寒,凉血活血解毒;白芍养血柔肝止痛;甘草益气补虚,通血脉;白芍同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诸药配合,标本兼治,共奏蠲痹止痛之功。

顽痹汤治疗类

【组成】 黄芪30~60g,白芍、桑寄生各20g,杜仲、秦艽、当归、川芎、羌活、独活、防己、炒白术、陈皮、淫羊藿各12g,鸡血藤30g,茯苓、丹参各15g,甘草10g。随症加减:偏于上肢加桑枝30g,姜黄12g;偏于下肢加木瓜15g,牛膝12g;偏于热者加雷公藤、知母各12g,忍冬藤20g;偏于肾虚寒湿者加熟地黄、补骨脂各12g,菟丝子30g,桂枝6g,制附子6~9g;关节肿胀甚者茯苓、白术均加至30g,并可加薏苡仁30g,苍术15g;病久不愈且关节变形者加红花、地龙各12g,蜈蚣2条;肢节痛重者可加乳香、没药各9g。

【功效】 调气血,补肝肾,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 痹证。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30d为1个疗程。

【方解】 方中黄芪益气扶正;白芍、当归、川芎、丹参补血活血,改善微循环;羌活、独活、桑寄生、杜仲、秦艽、防己补益肝肾、祛风胜湿;鸡血藤、淫羊藿温阳散寒、通络止痛;茯苓、炒白术、陈皮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气血、补肝肾、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值得一提的是,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笔者发现,在临床上有些医师不论寒热虚实,一律加用雷公藤似欠妥当。因雷公藤的功效为清热解毒,祛风胜湿,疏筋活血,消肿止痛,因此,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急性活动期,且属于湿热痹者,疗效更好。

!#第二节 民间验方

验方1

黄花菜根50g,黄酒50ml。将黄花菜根水煎去渣,冲黄酒内服。2/d,连服数日。清热除痹。

验方2

宽筋藤、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海风藤各15g。以上5味,加水煎服。散寒利湿除痹。

验方3

老鹳草、豨莶草各30g。以上2味,加水煎服。散寒利湿除痹。

验方4

路路通5g,绿茶2g。上药用200ml开水冲泡,加盖10min,代茶频饮。利湿除痹。

验方5

杜仲10g,绿茶2g。上药用300ml开水冲泡,加盖10min,代茶频饮。利湿除痹。

验方6

制天雄、鹿角屑(炙酥)、硫黄各30g。上药同为细末,以酒浸蒸饼和丸如小豆大,每日空腹以盐汤或温酒送服15丸。温阳祛寒除湿痹。

验方7

柳芽(清明前嫩芽)1.5g,茶叶适量,每日1剂,沸水冲泡服。可预防关节炎复发。

验方8

干地黄60g,洗净,用白酒500ml浸泡,封固7d后服。每次1小盅,以晚睡前饮为佳。治疗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引起肢体麻木疼痛。

验方9

补骨脂5g,杜仲、核桃仁各12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腿痛。

验方10

白芍30g,木瓜、当归、威灵仙各15g,五加皮、甘草各6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健脾除湿通筋活络。

验方11

桑枝适量,浓煎取汁,加白糖适量收膏。每服1匙,2/d。上肢关节痛。

验方12

青风藤15g,防己10g。以上2味,加水煎服。清热除痹。

验方13

蛇肉250g,胡椒树根100g。将胡椒根、蛇肉放入沙锅内,加入黄酒、葱段、生姜片,炖汤、调味。1/d,连服3d。祛风除湿,疏筋活络。

验方14

盐500g,小茴香120g。以上2味炒热,布包熨患处。散寒除痹。

验方15

威灵仙、生川乌和草乌、透骨草、刘寄奴各30g,防风、羌活、麻黄各15g。将上药加水1 500ml,煎沸放温后,先用药液蒸气熏患处,放温后再洗浴。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等功效。

验方16

薏苡仁50g,白糖50g,干姜9g。将薏苡仁、干姜加水适量,煮烂成粥,再调白糖服食。1/d,连服1个月。祛寒除痹。

验方17

补骨脂(用芝麻炒)、杜仲各300g,鹿茸60g,没药(另研)30g,核桃30个。将上药研末,用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盐酒或盐汤送下。补肝肾,强筋骨,治风湿腰痛。

验方18

蚕砂炒微黄150g,绢袋盛浸酒,白酒1 000ml,浸3~5d,内服,每次30ml左右,2/d,病愈即止。祛风除湿,活血定痛。

验方19

杜仲60g,白酒1 000ml。将杜仲洗净切碎,晾干后放入白酒中,浸泡7d即成,内服适量。治腰膝酸痛。

验方20

五加皮5g,羌活3g,绿茶2g。上药用250ml开水冲泡,加盖10min,代茶频饮。祛风胜湿,下肢酸软。

验方21

鸡血藤60g,白酒500ml,冰糖40g。将鸡血藤切薄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冰糖,置小火上煮沸,待冷后加盖密封,置阴凉处浸泡5d即成。每日饮用3次,15~25ml/次。活血通络。

验方22

生地黄500g,牛膝50g,五加皮30g。先用酒浸生地黄1宿,经九蒸九晒,同余药为散。每服6g,空腹温酒送服。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

验方23

五加皮50g,白酒500ml。将五加皮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d后去渣即成。内服,10ml/次,2/d。祛风湿,壮筋骨,治风寒湿痹。

验方24

地龙30g,蜈蚣1条,白芷15g。上药共为细末,每服10g,3/d。泻热通络,治拘挛疼痛。

验方25

续断、牛膝、杜仲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d。孕妇慎用。治肾虚腰腿痛。

验方26

五加皮50g,老母鸡1只(去头、足及内脏),加水炖熟,取汤及鸡服。补脾胃,祛湿除痹。待症状减轻,隔3d再服1剂。

验方27

当归、肉桂各10g,延胡索6g,共为细末,每剂6g,黄酒冲服。益气养血,治血虚型风湿痹痛。

验方28

鸡血藤30g,泡白酒500ml,内服,20ml/次,3/d。活血通络,散瘀止痛。

验方29

生姜、鲜葱、芫荽各30g,石菖蒲15g,共切碎,用白酒炒热,用布包住敷患处,冷了即换,3/d。治风湿痹痛。

验方30

公鸡1只,加麻黄、牛膝、木瓜各6g,和鸡肉炖着吃。剩下骨头焙干,用黄酒冲服。补肾壮腰,温经宣痹。

验方31

牛膝、杜仲炒炭、续断各10g,公牛后大腿骨1个。前三味共研细面,取牛骨锯下一端(约6cm),置炭火烤之,锯端向下,即有骨髓油滴出,接于碗内,合药面凝固为丸。用法:每料用黄酒500ml为引,分3次于饭前送服。补肝肾,壮筋骨。

验方32

黄药子100g,切片,置瓶中,入酒1 000ml(宜用白酒、黄酒、葡萄酒各等份混合)浸数日,每次饮适量。消瘿解毒,治腰酸痛。

验方33

白酒适量。将白酒少许温热,抹在腿部,然后用手掌根自上而下地摩擦20次,再用热毛巾敷于腿部约5min。除寒止痛。

验方34

黄芪15g,杜仲、补骨脂(盐水炒)、红花各6g。上药用适量黄酒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补肾益气,治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