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畅想
5982200000133

第133章 136、空架子

福建有官设盐场七处,分布于福州府、泉州,及漳州,水域地理位置佳,出盐量大,浓度高,偏偏这三府许多事情都不受楚峰掌握,即便是如在囊中的漳州,也有不少本地敌视势力背地里百般阻挠。

泉州同安有盐场12处,占福建三分之一产量,十万二千石粗盐,郑芝龙完全给得起,而且不动筋骨。

郑芝龙换不换?

换!白痴才不换,市场上的青盐永远供不应求,这是大户耀富的资本之一,刷牙、膳食、待客、腌肉俱用青盐,就连刑讯逼供丫鬟奴仆,往他们伤口上撒的都是青盐。富户虽然不多,但需求量绝对大。

一万石青盐,光是郑芝龙及其手下,就包销了三千,剩下的流入市场,也够大家抢破脑壳的了。

“达明,达明!”

“嗨!这个聒聒噪噪的小杏,慌慌张张做什么?!”入耳的阵阵呼喝,惹得肖家大小纷纷放下手中活计,走出各自房间。

小杏风风火火奔入邻居肖家,进得那破败的门户,犹自激动的大声嚷嚷:“好事!好事!楚庄食货铺子有盐卖了!”

之前,宁德很少有粗盐卖,据说是楚大人急着要用粗盐,所以即便福宁州建有几个小盐场,也没有一丝海盐流入市面,各家吃用,全靠外来客商采运销售,也因此宁德盐价并不比外面便宜多少,该吃不上盐的,始终是终日淡茹。不过宁德老百姓从来都是最容易满足的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楚大人已经施予了那么多,再妄求就太过分了。

达明无趣道:“哦,以为你有什么好事呢,楚庄有盐卖很出奇吗?”

小杏满脸兴奋地喘着粗气,好不容易才匀过劲来。“达明哥,我说的是一斤盐三分银子!!”

达明一家子两眼圆瞪,异口同声:“你说什么?!”

“我说一斤盐才卖三分银子!”

哇!

肖达明反应过来:“快快!快去抢!”

肖家人忙不迭就四下里去找桶子盆子。

“哎哎哎!”小杏发力扯住他:“还没完呢,急什么,大人放榜说,每户每月暂时只能买一斤,去多人有用吗。”

“啊?”肖家媳妇儿无所谓道:“没啥,有就好,起码咱们也能沾沾盐气。”

而一旁的肖达明犹自懵懵的呢喃:“当今盐价是一斤三钱银子,楚大人莫非不懂行情,或是出错了价?差了十倍之多。”

“我可听说了,这是苏小姐定的价,楚大人的首肯。”小杏不失时机的卖弄自己的小道消息。

“苏小姐又是谁?”

“咳,据楚庄下人透露说,是位新来的女诸葛,象个天仙似的人儿。”

当达明和小杏走上街市,便愕愣不已,四面八方的人,正往楚庄食货方向挤进,前边街道水泄不通,比赶圩还要热闹。

大明的盐市,几乎由奸商们调控和哄抬,官家从中捞到好处,自然也有心纵容,楚峰老早就看不惯,这次挟十万石粗盐入市,狠狠地整顿了市场。直接效果就是,所有外来盐商一看没赚头,通通退出了宁德市场。

楚峰这是在应诺,要让辖地百姓人人有盐吃,当然,前期粗盐数量少,只能先照顾一半人,毕竟建宁、福宁两地人口逾八十万,十万石盐平均下来,每户也摊不上多少,可聊胜于无啊。

楚峰的道理很简单,说句不中听的话:你想要牛儿卖力干活,就得把牛儿养彪,而不是每天割它几两肉,肥了自己瘦了牛。

当然,还有更深远的意义:打击粗盐市场,为精盐入市荡平道路。

甭管楚峰怎么想的,百姓无须测度,他们只知道楚大人

如此一来,楚峰精盐告竭,这个月也就没法针对两淮盐市动作了,但来而不往非礼也,汪远侨既然惹了楚庄,就该有还债的觉悟。

......

农历八月,两淮盐市表面一往如常,但底下却风起云涌。

自从汪、阎二家被楚峰戳沉两万石输京的正盐,又烧去23万石盐,顿时货源紧张,虽说一举捣毁楚峰大坑头盐场,出了口恶气,小胜一筹,但输京的盐始终是要补上的,然而两家极尽所能的搜刮、抢购,也刚够开缺,再没有多余盐货填补市场,别说盐,就说家财吧,这段时日为了掩盖事态,贿赂各有司,钱也败出去不少,汪远侨家业庞大,银号最后的款项,仅够支撑家计而已。

两家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说话也不比以往硬朗了。

这期间,盐商中排名第二的吴天行,隐隐已是一支独大,好在汪、吴两家交情不错,吴天行不至于趁机落井下石,不然可真够汪远侨头大的,坐上总商的位置,并不单单代表荣耀,更有着话语权和表决权,最重要的是进货的优先次序、好坏、数量等等,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奶酪......

不过,吴家讲情面,并不代表别家也讲情面,唯利是图才叫商人。

以前倍受压制的展玉帛,表现极其温和,如今一脱离钳制,仿佛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不着痕迹地开始蚕食起汪家地盘。李无量其人喜欢跟风,只要有人撑头,他肯定不落人后。

八月,对汪远侨来说,绝对是多事之秋。

“老爷,老爷?”

汪远侨蔫耷耷抬头,见是外堂管家:“何事?”

管家递上一份清单:“老爷,这是今年中秋节的花销名目,若有什么不满意,小人马上更正。还里有各位盐商老爷们送来的礼儿,您看我们要否回赠些什么?”

汪远侨审视一番礼单,表情便阴晴不定,妈的!如今老子喝凉水都嫌塞牙缝,这帮孙子还尽送些奢侈之物,若不回赠同等档次的东西,恐怕要让他们看笑话了,以前年年过节,就没曾想这节日如此难过。

可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梁富阳、乔承统等人在试探我汪家的底线?

唉~,屋漏偏逢连夜雨,罢了罢了,这气势怎么也衰不得。汪远侨郁闷道:“回,你看着办吧。”

“是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