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了一天班就可以休息,这官府当差的福利待遇就是好啊。柳冬满意地出了衙署大门,一看天色已经不早了,胡乱寻了一家铺子,就要吃饭。一想不行,今天晚上还要约秋娘出来看灯火呢,于是饭也没吃,又走了出来。柳冬心里想着,今天都忙昏头了,也不知道秋娘怎么样了。不过秋娘有冯德茂家的照应着,应该不用担心。
柳冬走在街上,见路上熙熙攘攘的,到处都是人。但凡有人家或者是商铺的地方,均有主人出来,把一盏盏制作精美,形态各异的宫灯挂在路旁屋檐下,树上,门楼顶上。虽然离天黑还有一段时辰,一些性急的人已经开始点亮灯笼里的蜡烛了。漂亮的灯笼散发出暗红色的光,让路过的柳冬对这个即将到来的上元之夜增添了几分期待。
柳冬刚一靠近寄居的客栈的大门口,那老头子就不知从哪窜了出来,一改往日矜持怠慢的样子,口里恭谨地称呼他为柳少府。
自己才当了一天差,这消息咋传得这么快呢。柳冬有些纳闷。
那老头子接着又告诉柳冬,兴隆粮行冯管事的下午来过了,见柳冬不在,就留下话来,让他告诉柳大人,明日要是方便的话,请到他家赴午宴。柳冬心想,难怪这老头知道了,原来是冯德茂来过了。也不用等明天了吧,反正自己待会就要去接秋娘,正好顺便看看冯德茂有什么事情。
柳冬和老婆子要了一盆热水,拽个布巾就洗起脸来。他今天一天的神经都崩得很紧,实在是累极了,这边洗脸,身上一松弛了下来,眼睛就开始迷糊,眼看着瞌睡得不行。柳冬匆匆洗了把脸,回到房中往床上一躺,本来只是打算休息片刻,不意眼皮下沉,就想这么睡下去。柳冬心想,这可不行,别一觉睡过去了就麻烦了。
柳冬强打起精神,从床上爬起来,出了客栈的门,往冯德茂家走去。
柳冬到冯德茂家的时候,却没见到冯德茂,冯二狗也出去了,只有秋娘陪着冯德茂家的正在弄晚饭。冯德茂家的说冯德茂早晨出去后,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柳冬心想,看来冯德茂还没有机会跟她老婆交代是什么事。
当下,柳冬笑着对秋娘说:“秋娘,我们出去看花灯,好不好?”
“好呀好呀。”秋娘喜不自胜,跑着过去洗手去了。
冯德茂家的慌忙说:“不用急嘛,等吃了饭再走吧。”
柳冬笑着说:“德茂婶太客气了。秋娘第一次到城里来,我和她一块上街看看,晚饭正好也可以在街上吃,你不必等我们了。”
秋娘把手洗干净,又换上了她唯一的一套新衣服,这才和冯德茂家的告别,欢天喜地地跟着柳冬出去了。冯德茂家的在后面追着叮嘱,晚上不要玩得太晚,注意安全,早点回来之类的。秋娘一一答应了。
柳冬和秋娘走出冯德茂家的大门,立即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只见那条极长却不甚宽阔的缁衣巷内,家家户户门前都或多或少地挂着几盏灯笼。此刻天已经全黑,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黑色的夜幕下闪烁,一直绵延到天边,混淆了天界与人间的界限,让人分不清哪是地下的灯火,哪是天上的星辰。
出了缁衣巷,景象更是壮观。冯德茂家所住的东城本来就是富商巨贾聚居的地方。那些门前镇着巨大石头狮子的有钱人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一年才有一度的展现排场的机会。院门顶上,门外走道旁,街边树上,一溜儿全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就连围墙的边缘也用竹竿挑着无数灯笼,密密麻麻地排列成一线,丝毫没有断绝。放眼望去,整条大街被明亮的花灯装饰出两条笔直的光带。随着灯火不时的摇曳,那些围墙的轮廓也似乎在跟着跳动,貌似活物。把上元夜的深州城,装点得栩栩如生。
二人出了东城,又来到南城。跟夸富逐艳的东城比起来,店铺林立的南城又是另外一番盛况。各家店铺各自根据自己的经营范围,推出各具特色的主题灯笼。文房四宝店门前挂出的灯笼上,张贴的是名人诗句与水墨山水,荧荧的灯光在飘渺的山水之间流动,显得儒雅十足。德福酒楼前的灯笼上,装饰的则是各式菜肴图谱,大江南北的山珍海味齐聚一堂,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期待着一干饕餮之徒前往惠顾。青楼百花楼门前的灯笼上,装扮的却是神态各异的美女画像。她们或坐,或卧,或行,坐则团扇半掩,云鬓微乱,卧则神游天外,香津淋漓,行则娇荷依水,弱柳扶风。纵然是柳下惠在世,唐三藏复生,亦难逃牡丹花下的宿命。
在一家名为昌隆粮行的店铺门前,两架足有七八米高的灯车赫然入目。六七层高低层次的蜡烛,拼接成一个又一个亮丽的图形。一大群人围在周围,对着那绚烂的灯火指指点点,一群小孩子在人群之间穿来穿去,打闹嬉戏。
店铺侧面,一名小贩摆了个摊子,正在贩卖自制的小灯笼。灯笼上贴着五颜六色的花纸,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在烛光的掩映之下,小动物的影子随着空中的微风一齐跳动,好像活的一样。
柳冬见了,觉得很是新奇,便也买了两个,和秋娘一人挑着一个,说笑着往前走去。
大街上人群川流不息,宽阔的大路被塞得满满的,不时还有人跟前面的人撞上。柳冬生怕和秋娘挤散了,牵着她的手,与她并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