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梦回开元
5865400000159

第159章 少年心事

柳冬端坐在公房内发呆,冯远山侍立一旁。

冯远山如今渐渐懂事,向学之心比较浓。他一直很崇拜只比自己大一岁,却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的柳冬。如今柳冬更是晋升为有正式品级的朝廷命官,冯远山对其愈加羡慕。

柳冬初来安平县,调转下属吏员甚是不灵便,不少官吏刻意跟柳冬保持着距离,就连分配给他的年轻小吏钱二,也跟他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度。

柳冬苦于手头人手不足,便跟冯德茂要了冯远山,暂时充作书僮。冯德茂自然乐得冯远山跟柳冬走近,忙不迭地答应了。

柳冬这县主簿一职的实权虽然被朱县令架空,平常还是有一些不紧要的文案需要处理的。柳冬于笔墨一道甚是为难,寻常不甚要紧之事,总是让冯远山代笔。冯远山于写字一道的天赋可比柳冬强多了,一笔一划写下来,倒也颇像那么回事,让柳冬省了老大的心事。

“远山,你最近跟你爹读书,有何收获啊。”柳冬看了看旁边磨墨的冯远山,笑着问道。

“没有多少心得,嘿嘿,书那么多,我也不知道从哪看起。”冯远山一边磨墨,一边答道。

“怎么会不知从哪看起呢?你如今的进度,应该过了识字入门的阶段,可以开始研读四书五经了吧。”柳冬心下很是诧异,这些经典名著,自然是这个年代读书人的标准课本了。

“经书倒是看了一些,可是我又不参加科举,读得太多也没什么意义。”冯远山随口答道。

“为什么不参加科举呢,当年你爹差点就考上了,多年来一直深以为憾。你爹当年弃学那是由于家贫没办法。如今你家可不缺这个钱,你正该好好研读经书,将来科举得中,光宗耀祖不说,也能一偿你爹当年的心愿。好男儿当胸怀大志,怎能中途厌学呢?”

柳冬见冯远山这么没追求,心下大为失望,话语之间不自觉就带上了几分大哥的斥责之意。

“冬儿哥哥,我家如今是商贾之家,没资格参加科举的。”冯远山听出柳冬的关切之意,停下手中的动作,轻轻地说道。

冯远山一直把大自己一岁的柳冬视为偶像,刚到深州之初,还以柳冬为榜样,督促自己上进向学。冯远山有一个学问不错的父亲在一旁指导,学问上也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读书使人眼界开阔。冯远山很快就明白了自家的商贾身份对自己将来的前程意味着什么。他面上虽然不说,私下里却一直长吁短叹。

乡下地方没有城里那么多规矩,冯远山从前都是跟着秋娘叫冬儿哥哥的。后来渐渐懂事,待人接物也越来越守规矩了。虽然柳冬不让他叫柳大人,他还是称呼柳冬为柳大哥。如今听柳冬说到了自己的心事,神色黯然,口气都变得甚为软弱,一如当年冯家村中那个跟在柳冬屁股后面的顽皮少年。

柳冬这才省起,大唐初年对商贾之人是甚为鄙视的,科举对商贾子弟开放,那还是大唐中后期的事了,这个年代,以冯家的商贾身份,冯远山想参加科举,几无可能。

柳冬安慰地拍了拍冯远山的头,冯远山也是神情低落,只是眼底闪过一丝孺慕之意。

柳冬继续宽慰道:“不学经书也没什么,你还可以多研习经世致用之类的学问嘛。这些学问掌握好了,将来也是大有作为的。”

冯远山低声说道:“我爹也这么跟我说。不过我爹手头大多是一些经商算账之类的学问,我虽然也跟着学了一些,终究不是正途。”

柳冬会意,这年代为商,地位甚是地下。从法理上来说,商户的地位还不如穷困潦倒的农民与手工业者。当然,现实生活中,商贾的生活还是比农工强远了。只是,商贾之辈往往富而不贵,终究不是君子追求的正路。

柳冬见冯远山意气消沉,忙给他鼓劲:“不能参加科举也无所谓。科举并不是入仕的唯一途径,只是说若是科举得中,将来入仕就方便一些而已。一般通过科举或者是家族有荫庇的,可以从县丞开始做起。可若是不努力,仕途始于县丞而终老于县丞之位的,天下不知凡几。”

柳冬看了看正细心聆听的冯远山一眼,继续说道:“只要你有志向,完全可以由小吏入仕。历史上由小吏入仕而居高位的官员,所在多有。所以,你切不可就此意志消沉。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努力向学,将来我可以给你安排一个小吏的职位。这官场的广阔天地,还是大有作为的。”

冯远山听了柳冬的励志之语,一扫往日的低迷神色,顿觉意气风发。他有些激动地问道:“柳大哥,那我该从哪学起呢。”

柳冬想了想,从案头翻出一本有些破损的书。那书是赵夫子当年在京城之时,从别处抄得,上面记载了大唐的行政官制民情等等一系列知识,堪称为官者的圣经。赵夫子还于关键处天上了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

柳冬到了深州后,赵夫子让柳冬择其需要摘抄了一小部分。柳冬得到后,如奉至宝,平常一有空就拿出来研读,觉得受益匪浅。

柳冬将书递给冯远山:“远山,这本书的原著者据传是朝中某一位相公。那位相公为官多年,与各地人情风俗,官场生存要诀深得个中三味。他将自己的心得记载了下来,编成一本礼记。此书并未开本刻印,赵夫子在京城时,偶尔从友人处抄录了出来。你不妨摘抄一份,详加研读,有不懂之处,可以问我或者是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