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26

第26章 多样性格,矛盾人生

第二十四章 多样性格,矛盾人生

——翦伯赞眼中的汉武帝(前157-前87)

南宫里,汉景帝紧锁双眉表情凝重,他在亲手编织一串风铃。他强撑弱体要为刘彻,这个未来的汉武帝行冠礼。他此时身体孱弱,但是双眸却充满期望。喷薄旭日,呼之欲出。刘彻没有让他失望。他一上台,便表现了他锐意进取的一面。他号令天下,举荐贤才,还亲自主持考试,他赏罚分明,废除酷刑,遏制腐败,减少诸侯权利,处理了七国之乱的遗留问题。他兴修水利,西北屯田,内政修明。

这就使得叙述评价他功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历代史家多接受司马迁的《史记》的观点,过于说他好战,穷兵黩武。《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不免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的偏见。近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评价汉武帝的语言相对活泼,他说汉武帝不是个除了好战以外,一无所知的莽汉。

武帝在长公主刘嫖的运作之下,先立为新太子,景帝对其栽培也颇费苦心,先请窦婴循循教育,又请卫绾做刘彻之师。后来景帝年高,于是在刘彻十六岁时为之行冠礼。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汉武帝真是时代的健儿,他凭借文景之治积淀的物质财富将汉民族的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顶峰,而不是坐享其成。对内进一步削弱了诸王的权利,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对外则是那让人热血沸腾的抗击匈奴。匈奴人生活在塞外,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凶悍、勇猛是他们的个性。自白登山以后,汉朝对其一直处于弱势,屈辱的和亲政策才能保持国家的安定。对汉王朝来说,匈奴人的可怕不仅仅在于其骁勇善战和骑兵的强大,更在于内心莫名的恐惧。高祖被围七天七夜才勉强突围,而吕后更是遭到冒顿的羞辱后仍要忍气吞声的陪笑脸、送礼品。汉武之时,屈辱的过去终于可以成为过去。他力排众议,精心准备、不拘一格调用人才,经过大小数十次战役,终于挡平河西走廊、赶走盛极一时的匈奴,一雪耻辱,开疆拓壤,整个亚洲皆为之震撼,匈奴人直直唱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中华之威风,使得黄沙掩埋不住这个民族不受欺凌的铮铮傲骨。

汉武帝不仅在战略上取得了对匈奴人的胜利,更主要的是打出了大汉的威风。他给了一个民族永远的称号,因为大汉的威武我们被骄傲的成做男子汉。张骞出使西域被扣押11年、苏武牧羊被放逐19年。他们对国家的忠诚源自于民族的自豪感,从这一方面来说,中华史上能有汉武这样的君王是华夏之幸,使得班固《汉书》中大评:“雄才伟略”。

人们称呼刘彻为武帝,也就是穷兵黩武的原因。也就使得后世会认为他只是武功极盛,军事成绩斐然。翦伯赞就说,大家提到汉武帝,想到的肯定是生长得怎样一副严肃的面孔?实际上,汉武帝除了喜欢穷兵黩武以外,还喜欢音乐,喜欢文学,爱好广泛。

武帝提高儒家典籍的文化地位并建立察举制,招贤纳良。集海内外人才俊杰,一时间武帝周围人才云集,文人董仲舒发大鸿运,发表天人三策。武帝喜之,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还收藏淮南王刘安的《淮南鸿烈传》,这也可见年轻时的武帝还是个浪漫的文学青年。《汉书》中还著录汉武帝所作的赋。就更证明了武帝不光是武功极盛,文采辞章也绝非凡品。司马相如的大赋,武帝深爱之,发出自己怎么不与他同时代的感慨,当他知道作者是自己的子民后,马上提升。到了他好长生不老时候,酷好神仙方士之术,对方士的忠信就比什么都强烈了,他尊方士李少君为文成将军,祠奉灶谷道,听从李少君说出的所有的话。炼丹,出海求仙,后来李少君得病而死,武帝还依然相信其为化去而不是死了,因此影响燕、齐地方的迂怪诞妄之士都来言神仙之事。翦伯赞就赞扬说武帝是文学家最亲切的朋友,方士们最忠实的信使,他不是只爱好战争的莽汉。翦伯赞的评价让人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一个像你我一样普通武帝的形象,让人们暂时忘记了那个好战嗜血、贪婪多欲的暴君形象。

如翦伯赞所说,汉武帝的多样性格使得人生充满矛盾,他又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爱民如子,同时也好战、杀人如麻。因为连年的战争他不得不加重赋税,想尽一切办法弄钱、弄战备物资,原本充裕的国库也出现危机状况,民生凋敝。汉武帝杀起人来也是一点也不手软的,大臣丢命的极多。与国家有功的窦婴被抄九族,忠心耿耿为他出谋划策和办事的祖父偃、张汤等人也被杀,自己的儿子也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不手软地杀了。这些斑斑劣迹使得后人在灿若星辰的历史人物中,不得不仰慕他,同时也不得不害怕他。这位带来华夏大幸的皇帝成为在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传奇皇帝。

【名家巡礼】

班固:( 32-92),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九岁能文,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幽通赋》等。在父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编写《汉书》,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影响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