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25

第25章 痼疾与理想主义集于一身

第二十三章 痼疾与理想主义集于一身

——郭启宏如此看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天府之地,巴蜀灵秀。数千年来,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涌现出一批享誉全国的文学大家。其中,最早的一位,便是汉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

这是司马相如为失宠的陈阿娇皇后写的赋,当时失宠的陈皇后住在长门宫中,终日郁郁寡欢。想起当年汉武帝刘彻对她说的金屋藏娇美言,更加伤心流涕。后来听说司马相如在写赋上边的功夫深刻,就奉一百斤黄金让司马相如为其写一篇出色的赋给汉武帝,以求能打动皇帝。相如挥笔而就写出的这篇《长门赋》,让汉武帝看后备受感动,陈皇后复得亲幸。可见他在汉赋上的厉害程度。鲁迅先生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说起司马相如,不可不说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因为他们的爱情故事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最典型的才子配佳人,也受到民间的深深认可。同时也可以看出一个真实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汉景帝年间任的武骑常侍一职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他就与众多赋家一起游于梁孝王门下,可惜不久梁孝王死,相如就投奔好友临邛县令王吉了。于是,在临邛上演了那场在民间传诵经久不衰的爱情故事,在古老的中国应合着西方诗人裴多芬的那首最著名的诗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因此成都人甚至封司马相如为“情圣”,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以彰显其情感的伟大性。

然而,“情圣”的封号在今天出了问题。有人说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之前已经有了劫财的准备,因此,他们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他劫色劫财的骗局,白白让我们感动了千年。姑且不去破坏这个美丽的千年故事,代代相传的是我们心底最美好的情愫。创作《司马相如》一剧的著名剧作家郭启宏先生对司马相如的一句话评价还算中肯:一个集文人的正面与负面于一身的人,才是一个真实的司马相如。

的确,司马相如有文人的天赋才华。他的辞赋曾经让汉武帝赞赏不已,将他误作古人,感叹“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读他的辞赋,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傲视天下的伟大自豪,扑面而来,让人兴奋不已。

作为文人,司马相如不可避免地有着文人固有的毛病。客观上的境遇也至关重要。高文秀《谇范叔》杂剧中有详尽说出古代读书人苦闷的曲子:“自古书生多命薄,端的可便成事的少,你看几人平步蹑云霄?便读得十年书,也受得十年暴,便晓得十分事,也抵不得十分饱!至如俺学到老,越着俺穷到老,想诗书不是防身宝,划地着俺白屋教儿曹。”相如自梁孝王死后,就失去了生活的诗情画意,他也没再找到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心爱的“绿绮”琴也许久没有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典衣沽酒一段时间后,家中就只余下了那几面无法搬动的墙壁了。

郭启宏说,这就使得始终未能摆脱贫困的司马相如消磨了年少壮志,人格不免出现斑点。看到富豪卓王孙家的良田万顷,高高的房屋,连绵不断的仆人,不免羡慕不已,不顾内心的挣扎,以琴心挑动卓文君,分得老岳父卓王孙的丰厚家财,这就很有无赖相貌了。

不过他们的爱情依旧美好,相如和文君的爱情故事,是从相如被邀入卓家作客,于卓家大厅弹唱那首后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都是大胆、直接、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窗后的文君心动不已。她面如芙蓉般美丽动人,又通晓琴棋书画。十七岁出嫁,遗憾的是不久便因丈夫死亡重回娘家过一个人的生活。面对春芽夏花,自然是感物伤人,凄凉涌上心头,如今对潇洒仪容才华横逸的相如是一见倾心。宴后相如又买通文君的丫鬟传递自己的爱慕,文君就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了。

私奔也许是充满激情的,天空飘过朵朵白云,在地面留下好看的影子。但他们私奔后的日子却并非诗琴书画,风华自来。恰恰相反,到家时候面对的是那四面空荡荡的墙壁。看到面露难色的相如,文君心里什么都明白了,但是她却一点也不后悔,丈夫的辞赋才华最难得,他没有一般读书人的穷酸样子,他的豪情意气,他的风发无限都让她感到快乐。这个勇敢的奇女子脱钏换粮,也不把今后的生计放在心上。几个月后,他们索性卖掉车马,回到临邛临街开了一间小酒馆,文君当垆卖酒,相如也跑前跑后端菜倒酒。

这个故事的结局如童话一样,相如与文君的卖酒作法逼得那位爱脸面的岳父大人就范,赢得童仆百人,钱百万贯。从此这对夫妻过上了每天无忧无虑、香琴摆座、引吭高歌的生活,后来的相如欲纳茂陵女为妾和被武帝封为中郎将去西南招抚部族叛乱与他们伟大浪漫的爱情相比就是小插曲了。

【名家巡礼】

郭启宏:当代著名剧作家。1940年生于广东潮州,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任编剧、副院长,1989年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一级编剧。主要作品有话剧《李白》、《天之骄子》、《男人的自白》,昆曲《南唐遗事》、《司马相如》,京昆合演《桃花扇》,京剧《司马迁》、《情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