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561400000027

第27章 2 孩子的智商会发生变化吗

第四章2 孩子的智商会发生变化吗

军军今年5岁了,是一个人见人爱、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五一”长假期间,小区里举办了一个“为了孩子的明天”的活动,其中有一项是为孩子测智商。妈妈一向很重视对军军的教育,也带军军参加了测试。经过半个小时的测验,结果终于出来了,妈妈迫不及待地问测试的老师:“我家军军的智商是多少啊?”“105,你家小孩挺聪明的。”听到这个结果,妈妈并没有太高兴,因为在军军3岁时曾进行过一次智商测试,那时,军军的智商是117。妈妈纳闷了,怎么军军的智商下降了,难道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智商(IQ)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的。他把智力年龄(MA)和实际年龄(CA)的比值称为智商,具体计算公式为:

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这个概念说明,如果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相当于实际年龄,那么不论他有多大,他的智商总是100。例如一个4岁的儿童他的智龄是6岁,那么他的智商是150,一个10岁的儿童智龄是12,那么他的智商是120。

儿童的智商(IQ)随其年龄的增长是稳定不变的吗?假设一名儿童4岁时的智商为100,那么到了8岁或12岁的时候,他的智商还是100吗?儿童的智商会变化吗?智力测验有预测的功能,人们在用智力测验做预测时,一般都假定智力是相当稳定的。但实际上,智商有其稳定性,亦有一定的可变性。

(1)婴儿时期的智力测验结果不能很好地预测以后的智力发展。比如,3岁时的智商与6岁时的智商相关为57,而到18岁时则减少到35了。

(2)过了婴儿期,不同年龄儿童的智商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我们可以从上表中看出两条规律:①两个测验之间的时距越短,两个结果间的相关越大,即相似程度越高;智商的稳定程度随年龄间隔的增加而降低。比如,3岁与6岁之间的智商相关(r=57)要远大于3岁与12岁之间的智商相关(r=35)。②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相同年龄间隔间的智商相关呈增加趋势。比如,3岁至6岁之间与9岁到12岁之间均相差3岁,但后两个年龄之间的智商相关(r=90)要远大于前两个年龄之间的智商相关(r=57)。这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智力趋于稳定。

(3)就同一名儿童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商亦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大多数儿童的智商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动。一些儿童表现出剧烈的智商变动,麦考等对儿童从2岁半到17岁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79%的儿童的智商变动达21个百分点,14%的儿童的智商变动了40个百分点,变动最大的智商均分与变动最小的智商均分之间的差异达28.5个百分点。即使在6岁以后,智商分数相对稳定了,一些儿童还是表现出大的变化,有的智商增高了,有的智商降低了。大部分儿童的智商分数变化了15个百分点或更多,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童变化了20个百分点或更多。但研究发现,比这更大的智商变动并不常见(虽然不是不可能),比如,很少有人从70升到130,或从130降到70。

由此可见,智商有其稳定性,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智商趋于更加稳定;但智商也是可变的,有时甚至会发生剧烈的变动。造成智商变动的原因可能是:

(1)智力发展的速率存在着个体差异,比如,有的先快后慢,有的则是先慢后快,这样导致多次测验分数的起伏。

(2)一些测验题目可能过分地强调了某方面的知识或某种技能,这样有无机会习得这些知识或技能也会造成智商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前者是智力本身的变化,后者则是测验本身的效度问题。

延伸阅读:奇怪的“第十名现象”

李娜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老师认为她是最好的学生,同学们也认为她是最聪明的人。李娜虽然在学业中能出人头地,可她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却一直表现平平,同班同学中的70%~80%在工作中都表现得比她出色。

这样的例子在许多国家、许多学校都不难发现。研究发现,学习最好的学生不一定是工作最出色的人,而学习排名在第10名左右的学生,可能会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这就是“第十名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学习成绩的高低并不完全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这一现象。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使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

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涉及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强调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思维能力;创造性智力涉及发现、创造、想象和假设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涉及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包括使用、运用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用分析性智力发现好的解决办法,用创造性智力找对问题,用实践性智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一个人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要比仅仅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更为重要。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不仅具有这些能力,而且还会思考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有效地使用这些能力。

人的智力发展有差异吗

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十二岁时就失去了父母,靠他的哥哥抚养长大。马援年少时胸怀大志,但生性并不聪明。当时,有一个叫朱勃的人,十二岁就能口诵《诗》、《书》。马援对照自己,感到差距太大,加上他的家境不富裕,就向他的哥哥马况提出请求,要到边疆去放牧。马况了解自己的弟弟,就鼓励他说:“像朱勃这样的人,是小器速成。如果你发奋努力,将来肯定会成功的,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千万不要自卑。”马援听了哥哥的话后,不再自卑,而是努力学习和锻炼。新莽末年,马援当了汉中太守。建武十一年任陇西太守,率军击破羌。马援五十五岁时,被封为伏波将军。在东汉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马援屡建奇功。人称他是“大器晚成”的名将。

上例说明,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智力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如在智力测验中,两名9岁的儿童,甲的智商是130,而乙的智商则为95。

心理学专栏:智力发展的几种模式

一些个案的追踪研究资料表明,智力成长变化有以下几种模式:

(1)聚合式。两个同年龄女孩早期智力一个高于平均值,一个低于平均值,两者相差30个分点,往后则是高者下降,低者上升,到成熟时,二者会合在一个水平上,一个IQ为138,另一个为139。

(2)发散式。两个同年龄的男孩在21个月时智力起点相近,都略高于平均值,经过16年却分道扬镳,一个IQ为138,另一个为93,两者相差45个分点。

(3)交叉式。一个从早期的高于平均值发展到后期低于平均值,另一个却相反,形成交叉式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