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561400000024

第24章 5 幼儿词义理解的误区:词义扩张和词义缩小

第三章5 幼儿词义理解的误区:词义扩张和词义缩小

南南今年2岁了,这天,爸爸妈妈要带她去动物园玩,南南早就听妈妈说动物园里有很多动物,有老虎、狮子、大象、小猴子……虽然南南已经在画报上见过了,可她还是想去动物园看动物。吃过早饭,南南就吵着要出发了。可是妈妈还没有收拾好,为了分散南南的注意力,妈妈就对南南说:“南南乖,帮妈妈拿一下鞋子。”南南非常听话地跑去拿鞋,不一会就回来了,可她手里拎的却是自己的一双小皮靴。妈妈见她把自己的小皮靴拿来了,就问南南:“那是妈妈的鞋子吗?”南南想了想说:“皮鞋,妈妈。”显然,在南南的思维中,“鞋子”特指她自己的鞋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掌握的词汇量不断增加、词类不断扩大,而且幼儿所掌握的每一个词本身的含义也逐渐确切和加深了。虽然3岁之前的幼儿还明显存在着词义扩张和词义缩小的倾向,但已逐步有所克服。

词义扩张表现为对一个词的理解失之过宽,例如用“狗”这个词来指所有四条腿的小动物,或指所有会活动的小动物,或指有毛的小动物等,甚至也可以用来表示一切毛茸茸的物体,如皮毛领子、鸡毛帚等。词义扩张的倾向在1~2岁时最为明显,约1/3的词被扩大运用,至幼儿期3~4岁逐渐有所克服。

词义缩小表现为对一个词的理解失之过窄,即把词仅仅理解为最初与词结合的那个具体事物,例如“狗”这个词只专指自己家养的那条狗,或某个自己的玩具狗,而不包括其他狗。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词义缩小的倾向逐渐有所减小。

凡是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有时幼儿虽然说出一些词,但他并不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所有这样的词称为消极词汇,消极词汇显然不能正确表达思想。幼儿已掌握了许多积极词汇,但也有不少消极词汇,因此常常发生乱用词汇的现象。例如把“解放军”一词与“军队”混用,以致把敌军说成“敌人解放军”等。所以在教育上应注重发展幼儿的积极词汇,促进幼儿将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不要仅仅满足于幼儿会说多少词,更重要的是看幼儿是否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

幼儿的词汇虽然在数量和词类范围上增加了,对词义的理解也逐步加深了,但总的来说,和以后的发展比较起来,这个时期的词汇还是贫乏的,概括性还是较低的,理解和使用上也常常会发生错误。

育儿启示:避免“奶话”误区

“奶话”指刚出生8~9个月的婴儿,随着成人的语音刺激“咿咿呀呀”学话。这时,父母看到孩子想要说话的急切样子,便教起了诸如“喵喵(猫)”、“咕咚咕咚(喝水)”之类的奶话。这种教授方法虽然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特点,有助于孩子形象思维的开发,但是却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记住“猫”和“喵喵”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而前者是迟早要学的语言,后者却是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因此,为了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时,应注意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