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远眺珠穆朗玛
5477700000004

第4章 雪域风光(2)

走出****的会客室,再上台阶,就到了布达拉宫中进行佛事的主要场所红宫。在西藏地区,红色墙身在过去是权力的象征,只有一些活佛高僧和西藏噶厦政府的要员才能到这里来,而今却成为中外游客参观游览的地方。在******康殿内,许多藏族同胞给一排排长命灯添上酥油,以表示虔诚。该殿佛堂内供奉着松赞干布最尊崇佛像罗孜肖诺,相传它是由檀木天然长成的,因而成为佛教徒们祈求幸福的主要佛像。来到这里朝拜的大多数藏胞,都要用殿内特意准备的清水沾沾额头,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样做就能得到佛的保佑和祝福。布达拉宫如今是西藏的综合博物馆也是西藏财富最集中的地方。红宫内8座用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建成的****喇嘛的灵塔,更是稀世之宝。仅高14.85米的五世****灵塔,就用了黄金2700多公斤,宝石多颗,灵塔内除了五世****喇嘛的遗骨外,还陪葬着释迦牟尼的舍利大拇指骨、松赞干布穿过的靴子、八思巴用过的碟子等。灵塔是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塔,既是佛塔,也是陵寝。通常由塔座、塔瓶、塔刹三部分组成,在塔瓶内供奉活佛的肉身。灵塔集佛教“四界”思想(即土、火、水、空)于一体,使这四种要素通过灵塔表现为有形有质的实体。活佛髙僧的遗体保存于灵塔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出生一生活一精神一死亡一出生”这一生命轮回。西藏的第一座灵塔是山南桑耶寺旁的寂护大师灵塔。

因此,藏族人把此塔称为“赞木林耶夏”,意思是此塔的价值低得上半个世界。而十三世****喇嘛的灵塔高14米,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不比五世****喇嘛的灵塔差。在殿内,还有一座珍珠塔,据说是用200000颗珍珠编缀而成。比这些有价的黄金珠宝更珍贵的,是一些无价的宗教和历史文物。宫内珍藏着浩繁的经书,这些经书不仅内容丰富,且有众多的孤本,单是书写的材料就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用金水、银水写的。最罕见的是一种八宝七彩经书,它用黄金、珍珠、珊琐等八种珠宝研磨的颜料写成,呈现出七种颜色。还有些从印度传入的贝叶经,在潮湿的印度已留存不多,在内地一些寺庙和博物馆,能藏几片就足以自豪,而在布达拉宫竟藏有一百多函卷,最早的有5000多年历史,晚的也有二三百年。

在布达拉宫的一座早期建筑——******康的门楣上,悬挂着淸朝同治皇帝题写的“福田妙果”金字匾额。据说,******康殿堂里供奉的菩萨像,是松赞干布的本尊像。据史书记载,

松赞干布逝世于公元650年,文成公主逝世于公元680年。在布达拉宫松朗杰大殿里,供奉着用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牌位,据说,每年藏历新年的第一天,****喇嘛都要向此牌位磕头,以表示当面见到了当朝皇帝。在司西平措殿里悬挂着清朝乾隆皇帝书写的“涌莲初地”的金字匾额。从这些匾额中不难看出,中国皇帝对西藏的控制。在布达拉宫的最底层,原来是西藏噶厦政府的一所监狱。

登上布达拉宫顶层平台,与每个灵塔相对应的座座形态各异的金顶就展现在眼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进入本世纪80年代,布达拉宫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已是险象环生。为此,经西藏自治区申请,******拨专款近6000万元,黄金15公斤,白银40公斤,全面维修布达拉宫。经长达5年的精心施工,于1994年8月9日竣工,布达拉宫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同年底,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我站在这世界最高宫殿的顶层,环视四周,高原拉萨的风光尽收眼底,叫人心旷神怡。布达拉宫南面的广场热闹非凡,远处的拉萨河,似一条绿色的哈达,飘悠舞动;东面是拉萨市区,位于城中的大昭寺的金顶耀眼夺目;北面的龙王潭公园,绿树成林,波光闪耀;西面是药王山,山脚下是青藏公路的终点,它连接着中华民族的56个兄弟姊妹,连接着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看到金顶、蓝天、白云和没有工业污染的日光城,我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原栽1999年6月1曰《甘肃工人报》

布达拉宫壁画

只要踏上西藏那神奇的土地一拉萨,看到镏金瓦覆盖着的五座高耸宫顶,就会激起人们游览布达拉宫的渴望。因我在西藏工作了十多年的便利条件,方有幸数次陪同内地的客人观赏了布达拉宫的壁画。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市西北角的布达拉山上。宫殿依山而建,用坚硬的条石层层垒筑到山顶,下大上小,高达178米,东西长350多米,南北宽270多米,居中的赭红色的主楼有13层。群楼高耸,崇阁巍哦,外观气势雄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据史料记载,从7世纪的松赞干布起,先后有9代·吐蕃藏王和10代****喇嘛把它作为宫殿。内有正厅、灵塔、佛殿、经堂、平台和庭院等。旧西藏时为西藏********的中心,现在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西藏文化荟萃之所,更是研究西藏历史的宝库。

金秋的一天,我又一次走进布达拉宫,扶着包有铜皮的楼梯栏杆,经过一层扇形石阶,便到了宫殿底层的达松格廓画廊。刚进去时,由于光线昏暗和宗教画面的表现形式及观光者的肃静,使人感到有些阴森和压抑。布达拉宫大小殿堂里没有一处不绘满了壁画,而琳琅满目的壁画,题材丰富广泛,有宗教神话,有历史故事,有人物传记,有民间传说等,画面生动,历史上的唐蕃联姻这一藏汉民族团结的故事,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上得到了充分的描绘。有以松赞干布去长安求婚为题材的壁画伍难婚史还有描绘欢迎文成公主进藏的壁画。13世****拜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情景,也描绘得十分详细。5世****喇嘛罗桑嘉措去北京觐见清朝顺治皇帝的场面,在壁画中更显得突出,生动地描绘了罗桑嘉措赴京、觐见、受赐、游乐、看戏等活动和受到欢迎的盛况,画面上顺治坐在正中的宝座上,他右侧的****的座位稍低一些,两人似乎在亲切地交谈,在藏文题记里说。****“远离圣驾之前,下马,徒步”;皇上“下舆,执手问候”。这些生动的描绘都说明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朝廷的臣属关系和友好气氛,也雄辩地证实了西藏是我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经过司西平措大殿再上楼,就进人了一个四周布满壁画的方形画廊。在这个方形画廊内就有壁画696幅之多。其中有一幅,描绘的是正在举行的“运动会”。画中有数百名僧侣,艺人武士赛马、射箭、摔跤、跳舞、抱石,还有喇嘛击鼓念经,画中观者人群雀跃,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生活气息很浓。

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中,佛的画像到处可见,佛的光环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美好的天堂,欢乐的人间,恐怖的地狱,形成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空间,并以此来启迪虔诚的佛教徒们行善积德,修炼正果,去追求心中的最髙境界。

布达拉宫里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不仅以其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独特的风格以及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示了西藏历代画师的精湛绘技,而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世界屋脊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聪明才智,以艰辛的劳动创造的灿烂文化和辉煌历史。

原栽1996年8月29日《甘肃工人推》

拉萨的八廓街

拉萨的八廓街,是我常去的地方。每当我徜徉在日光城的八廓街时,感觉中我也成了藏民族的一员。

八廓街在拉萨的老城区,已有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如今,成群的藏式、西式结合的楼房和陈年藏式楼房及金顶的大昭寺,与远处髙高的布达拉宫遥相呼应,给高原的拉萨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高原的太阳辉煌明亮,擦亮了八廓街向阳的所有玻璃窗户,擦亮了大昭寺的金顶、金****和金兽。这里从早到晚,行人川流不息。在拉萨,八廓街可称得上是北京的王府井、武汉的汉正街和上海的南京路,热闹繁华,声名远播。八廓街上不但本地人和外地人开的商店一个接一个,而且连印度、尼泊尔等国商人开的小店铺也是一个接一个。在街上,一些骑着本田、铃木、嘉陵等名牌摩托车的藏族青年男女,追逐而过,给古街增添了现代文明。在八廓街,多有出售法器、藏文经书、精致的玉的或铜的释迦牟尼佛像的店铺,也有纸的或布的十世****大师画像。有的佛教徒席地而坐,敲鼓击钹,半闭着眼诵经,有的则手戴木盒式手套,胸挂皮帘,虔诚礼拜。还有不少外国朋友,背着行囊,漫步街头,用惊奇的眼神来阅读眼前的厚厚的历史,并不时举起照相机,一张又一张的人文风情留在了照相机里,带到他们各自的国度。更有趣的是几声铃铛响,便有驮着东西的牦牛,低着沉重的头,蹒跚而过,牛粪便像一串黑色的省略号,印在了八廓街上……’

千百年来,八廓街一直是西藏最大的贸易集散地。而今,它在西藏的小商品市场,尤其是藏民族特需用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市场上,仍占有重要地位。街的街道本来就不宽,再加上街道两边的摊点,中间只留下了不足两米宽的地方让人行走,所以,街道显得十分的狭窄和拥挤。我仔细地观察,在这儿经商做生意的有藏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同胞,而来自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汉人最为多,尤其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经商的人到处可见,我这个甘肃人,能在遥远的西藏拉萨的大街上听到十分熟悉的乡音,也感到特别的亲切。在八廓街上,甘肃老乡的经商者们,以他们的精明能干,赢得了当地藏族同胞的认可。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中间的不少人,腰包越来越鼓,成了名副其实的腰缠万贯的富商。也正是有了这群不怕吃苦的经商人,才有效地促进了拉萨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功不可没的。

在八廓街上,可以看到磕长头的人,这是藏传佛教地区信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一般情况下,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晻、嘛、呢、叭、咪、眸”,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言”(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髙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在此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还有一种为原地磕长头。还有以磕头为职业的人,这些人当中,有些人是为自己消灾灭祸而痛头的,有的人则是受雇于别人而磕头的,他们每天穿梭在行人中间,沿着续街的环行街三步一头虔诚地殖头朝拜,这些佛教信徒们的行动和大昭寺门前磕头的朝圣者,再加上熙熙攘攘的游客和做生意的人,把古老的八廓街的商业和宗教联系到了一起,这也是八廓街上最富有特色的风景线之一。

我第一次到拉萨八廓街,那还是1968年的事了。那时的八廓街冷清得很,街上经商的人很少,磕头朝拜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印度人、尼泊尔人开的铺子规模也很小,当时我们是不敢进去购物的,因部队里有严格的纪律要求。但在印度人和尼泊尔人开的铺子里,有质量上乘的瑞士瓦斯针手表出售,而且价格比在拉萨国营商店的价格便宜得多。在西藏工作的内地人,都喜欢舍得用差不多半年的薪水买一块瓦斯针手表戴上。那年头,如果在拉萨的外国人开的商店里购买了瓦斯针手表,就视为是买了走私货,是要犯********的。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八廓街,没有生机,到处是人的大小便和牦牛粪,脏乱差,臭气冲天。尤其是从牧区来的一些男男女女,就在你的眼皮子底下,拖着长袍蹲在地上方便,人起来走了,地上却留下了臭烘烘的“地雷”,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厕所的概念。而如今的拉萨变了,八廓街也变了。街上修起了公共厕所,卫生比我第一次到八廓街的时候好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改观。

在八廓街上,最着名的建筑要数大昭寺。大昭寺建于7世纪,殿高4层,上覆金顶,宏伟壮丽,金碧辉煌,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寺内供有文成公主带去的觉卧佛像,即高1.5米的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镏金铜像。寺门口的一棵大柳树,据说是文成公主亲手所栽。大昭寺门前二十年前还是石砌的破旧楼房,而现在是一层花岗石砌成的宽阔的美丽的花园广场。在大昭寺,有一座古老的唐蕃会盟碑,碑高342公分,宽82公分,厚35公分,建于唐长庆三年,虽经1100多年的风吹日晒,仍巍然屹立。碑上刻的汉藏两种文字仍然明晰可辨,碑文歌颂了唐蕃友好通婚的深厚情谊,回溯了汉藏关系发展的历史和彼此的功业,记述了会盟经过。这是一座藏汉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唐代诗人陈陶有诗为证:“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见唐蕃联姻,对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多么巨大的作用。

坐落在拉萨古城以北与大昭寺相距约一公里的小昭寺,是为文成公主修建的。据藏文史书记载,在文成公主一行即将到达目的地时,用于运载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的木车行进此地时陷入泥沼,随行的力士百般努力,始终不能撼动,公主卜知佛意,遂命四面立柱,覆盖白绸,将佛像就地安放,建寺供养。相传,小昭寺与大昭寺同时开工,同时竣工,同时开光。小昭寺占地4000平方米。据说它是由文成公主主持、并由公主从内地带来的建筑师修建的,所以小昭寺的早期建筑系仿汉唐风格。大门朝东,以寄托这位公主对家乡父母的思念。寺庙取名“甲达热木齐祖拉康”,意为“汉虎神变寺”。拉萨当地人管这儿叫做“热木齐”,意思就是“汉人的”。小昭寺历史上几经火焚,现存的建筑大多是后来重修的,只有底层神殿是早期的建筑,殿内的10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并雕有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小昭寺主楼三层,底层分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周围是转经廊道,廊壁上遍绘无量寿佛像。三层楼上过去是****喇嘛下榻的地方。小昭寺的金顶也是汉地的歇山式样,以斗拱承托,整座建筑风格也是汉藏合璧。寺内原供奉的1.5米高的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镏金铜像,系文成公主由长安携带进藏,是西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后来在金城公主时期被移至大昭寺,而将尺尊公主携带的另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移至小昭寺,成为小昭寺的主圣。

从大昭寺里传出的深沉的法号声,足以叫初来这儿的人深深地感受到宗教气氛的威严。可街上的那些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们已习以为常。他们几乎每人都手持一个转经筒,虔诚地坐着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