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干部能力新观
5390700000003

第3章 统筹兼顾能力(2)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差距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农民消费无法启动。同时,农村居民的贫困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大量的赤贫人口成为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作出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贾庆林曾经指出,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为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战略思路和方针。因此,实践中,我们要致力于突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努力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很多,应有方向地确立重点。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在出席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统筹城乡发展成都论坛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加快“三农”发展作为根本立足点,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是要统筹产业发展,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借鉴工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二是要统筹劳动就业,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三是要统筹规划建设,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要体现因地制宜,充分认识各地经济结构、区域人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规划建设各类乡镇和村庄。四是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城乡建设强大合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城乡各方面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建设合力。

根据现阶段城乡发展的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应重点搞好城乡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四个方面的统筹,推动新农村建设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场,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加强城乡产业联系和促进城乡良性互动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应将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上,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其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把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储运、销售,促进农业的区域化合理布局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统一城乡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其次,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加快职业中介机构建设,在用工信息、就业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优质服务,为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创造便利条件。第三,积极开辟和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加快城市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开拓农村就业空间。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一是认真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对村镇规划,应考虑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大趋势,重点建设好中心镇、较大的村。二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骨干道路沿线的路、沟、渠、田、林、塘、湖、村的综合治理,塑造新的田园风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立有效的养护管理机制。三是加强村庄整治。重点抓好现有村镇的街巷整治、上下水改造及卫生管理等工作,使农民不需花很多钱就能使居住环境有明显变化。加强中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确实需要新建住房的,引导其向中心村镇集中。加强管理,坚决制止不符合规划要求的私搭乱建行为。政府要结合实际设计一些有引领作用的新式住房,供农民建房时选择。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农村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先,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继续支持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其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全面推进和谐村镇建设,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第三,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农村的机制,加强对地方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施少生优生工程,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第四,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让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的原则,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不断提高“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率。

统筹城乡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对口援助,而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此,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探索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通过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有利于农业生产获得规模效益,这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应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集中具有长期性。应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对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应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情况。公益性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应由财政包起来,但需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内部搞活;经营性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则应走向市场。无论公益性还是经营性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都应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进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身发展。同时,应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优秀农业科技人员的收益,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农业科技领域。

建立健全投融资体制。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整合各方面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集中起来综合配套投入。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引导农民以劳动积累的方式投入新农村建设。对经营性、能够运用市场机制来建设的项目,应通过产业化方式运作,鼓励企业投入。同时,努力提高农村的对外开放水平,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吸引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坚持政企分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稳妥地调整乡镇政府机构和事业站所设置,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富余人员,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乡镇政府应重点强化三方面的职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的职能,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的职能。同时,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

近年来,很多地区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上有了很大的进展。我们以河南省新乡县的成功做法为例来加以说明。河南省新乡县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实施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下,新乡县完成了新县城和各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把全县176个行政村整合规划为54个中心村。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建设。近两年来,投资4亿多元,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500多公里,其中硬化120个村村内道路300多公里,全县100多公里主要道路和80%的村内主干道实现亮化,形成了乡乡通路灯、村村通大道、路路有人管的城乡一体化路网框架。

与此同时,加快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先后建设了自来水厂、综合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60%的村建设了比较完善的排水设施,农村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80%,宽带入户率达到20%,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入户率达50%以上。实现了小学覆盖中心村、初中覆盖镇区、高中在县城,加紧构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文化中心、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三级覆盖,公共服务深入乡村、惠及群众。

推进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是支撑。新乡县统筹规划全县产业布局,根据城乡产业特点,打破城乡行政区域界限,规划了四个产业聚集区,推动关联企业向区内集中,以企业集中促进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目前,四个聚集区新入驻企业和企业新上项目129个,总投资69亿元。力争两年内把四个聚集区打造成两个百亿元园区和两个五十亿元园区,把造纸、化工打造成两个百亿元产业。

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新乡县按照人口向城镇、聚集区周边、中心村社区聚集的规划要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重点推进。今年县财政预算内支出安排5000万元用于全县54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并重点支持古固寨镇等6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力争到年底,6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部完工,搬迁农户达四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县形成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高潮。传统农区“居住环境、就业结构、消费方式、公共服务城市化”的目标几年之内可望基本实现。

(二)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是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全局出发全面综合地考虑区域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以政府资源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各区域在发挥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发展,合理控制区域间发展差距,有重点地治理区域问题,逐步协调区域关系并促进各种类型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动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指出,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等区域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影响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关键问题。因此,实现统筹区域发展当为势在必行。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就是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角度,有重点、分阶段地全面解决各种类型的区域问题,通过政府有目的的调控逐步协调区域关系并促进各种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优势互补、你推我拉、共同发展的的“弹钢琴式”的新格局。

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必须首先确定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其次还要考虑具体的、系统的政策措施。

就统筹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而言,现阶段统筹区域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两个大局”的思想指导。这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持续发展,兼顾地区之间公平和效率,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1.统筹区域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