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既是治国之策,又是领导之道。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是关系到加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的重大政策问题。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统筹兼顾更是一种素质,深刻的反映了领导者的政治眼光、大局观念和调控能力;统筹兼顾又是一门领导者必须掌握的艺术,决定着领导者的良好愿望、施政纲领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组织的认可和实现。
§§§第一节 统筹兼顾“势在逼行”
统筹兼顾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和特点。利益群体分化重构,社会矛盾变得更加复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布局的差异、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资源、环境的压力等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要破解社会复杂的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重大利益关系,推进科学发展,对领导干部来说,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势在逼行”。
从内在逻辑上看,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说明科学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涉及统筹兼顾的问题。实现全面发展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实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也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如此。统筹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人,是要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具体内容上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几个统筹不仅使科学发展观显得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使我们对领导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科学发展能够有了系统全面的把握。
一、统筹兼顾的历史演进
坚持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八十多年前的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提出并丰富发展了统筹兼顾思想,成功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
(一)******的统筹兼顾思想
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十分重视统筹兼顾,强调要军民兼顾、公私兼顾。新中国成立后,******又把统筹兼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他说:“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建国之初******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一个什么方针呢?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我们作计划、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这一点出发,要正确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发展的关系,沿海的工业基地和内地工业建设的关系,加强国防与加强经济建设的关系等十大关系。做到了统筹兼顾,就可以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社会局面,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革命和建设服务。”
(二)******的统筹兼顾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艰巨任务和复杂的关系,******高度重视统筹兼顾。
******的统筹兼顾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先富”、“后富”思想与“两个大局”的思想。十一届三中会会后,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和首要任务是要尽快发展国民经济。当时面临国民经济极度崩溃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采取了非均衡的发展战略。非均衡的发展战略集中体现为“先富”、“后富”与“共富”思想以及“两个大局”的思想。******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因此,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88年以后,为统筹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又深谋远虑地提出了“两个大局”思想。他说:“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因此,这种非均衡发展的思想就会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后,就必然会出现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进与富裕,而另一部分人、另一部分地区东贫穷与落后的情况,就必然会提出统筹这两部分人、两部分地区的统筹要求。
其次,******的统筹兼顾思想还体现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上。******曾领导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就应当是第一位的,是中心。因此,现阶段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但是,“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必须搞好三者的统筹兼顾。他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
此外,******的其它思想也都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方法,如他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讲究“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统一”、“速度、比例和效益相统一”等。
(三)江****的统筹兼顾思想
江****上任后,在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坚持并发展了统筹兼顾的思想。
首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注重统筹兼顾。他说:“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顾此失彼、畸重畸轻,就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我们做工作,必须做到统筹兼顾。”
其次,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要讲究统筹兼顾。针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各阶层利益追求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江****提出了利益关系上的统筹兼顾思想。他说:“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一定要反复调查,充分论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既体现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又照顾当前的利益;既考虑国家整体利益,也关心群众的现实要求。”“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第三,推进区域发展要实行统筹兼顾。他说,我们“要从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地区优势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东、中、西部各地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此外,江****还提出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等观点,深化和完善了统筹兼顾思想。
二、时代发展呼唤当代统筹兼顾
党的******以来,以胡****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发展了统筹兼顾的战略思想,强调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个方面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进一步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丰富内容。
(一)统筹兼顾是一门科学思维
统筹兼顾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事物和现象,如果把它孤立出来,把它看做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没有联系,那它就成为不可了解的毫无意义的东西。不仅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而且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各自以它的对立方面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不可分割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是统筹兼顾方法论的客观基础。
统筹兼顾的现代科学佐证。20世纪20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有机体论生物学,后来他把有机体论加以推广,发展成为完整的一般系统论。现代系统理论关于系统与层次、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结构、系统与功能的论述,丰富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目前在科学管理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体性是系统论的重要原则,而统筹兼顾正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全面考虑问题,做出适当安排。
统筹兼顾的唯物辩证法注解。唯物辩证法把世界看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坚持用全面的和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列宁说过,“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僵化”。而统筹兼顾的哲学方法论,正是唯物辩证法全面性要求的具体贯彻和生动体现。
(二)统筹兼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从国内来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和利益关系发生多样化。我们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距离,一些突出的问题更不容忽视,比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等。这是统筹兼顾之所以被确立为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的时代要求。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统筹兼顾的科学内涵
一、统筹兼顾的科学内涵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统”就是统揽、总揽,就是宏观调控,适时适当干预;“筹”就是筹划、协调;“兼顾”就是照顾到方方面面,协调好各种关系,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方能兼顾,兼顾才有协调。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兼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兼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和目的,其结果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人的全面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统筹兼顾是我们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新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七大报告再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时在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而将“五统筹”转化为“十统筹”,大大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对象和范围,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切入点和重要现实途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兼顾之所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主要在于:首先,统筹兼顾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统筹就是为了兼顾,统筹就是为了整合,统筹就是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中毫不动摇地坚持统筹,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个方面,其结果就必然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次,统筹兼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坚持统筹兼顾,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在全面分析中国实际的前提下,在兼顾整体性协调、全面、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解决矛盾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使科学发展观有了明确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二、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一)统筹城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