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5276600000007

第7章 投唐之前(3)

裴寂很适时地走了出来,向李渊说道:“大人勿惊,既然睡都睡了,这种事情也不能更改。”李渊明白,裴寂这是把自己向绝路上推。几天前,他的老二就跟他提过造反的事,被他喝止了。看来,老二是想通过外人来让自己就范。裴寂见李渊木头一样坐在那里,以为他想通了,趁势说道:“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皇上无道,百姓穷困,四方已经逐鹿,连晋阳城外,都没有半点安生之地。而您手握重兵,在这个时候就应该造反,夺了他的江山。”李渊不轻易松口,“我世受国恩,不敢变志。”裴寂真想揍他面前这个西北老汉一拳,但尊卑有序,他不敢造次。

弄假成真

关于朱元璋的戏曲中有句台词,只想打家劫舍,谁想弄假成真。历来的开国皇帝,大概都有这样的心态和命运。李渊也是如此。

李渊回到家中,怎么想怎么不是滋味。前段时期,杨广在江南派人来想要将他以抵御突厥不利为由将其治罪。李渊着实惊慌了许久,不过很快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安静下来,江南第二批使者前来,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赦免了他的罪。但他知道,这种安静日子不可能持续很久,老二很快就来见他,对他说,皇上这次赦免了您,下次可躲不过去了。我看还是造反吧。李渊不造反,但他不反对老二想要造反,他对老二说,你随便去干点什么,招兵买马,动静不要太大,我不管你。

老二快活地走了,依靠突厥势力的汉人反政府武装首领刘武周的消息又到了,他攻占了汾阳宫,裴寂跳出来,替李渊着急:“汾阳宫可是在您的管辖境内,现在它被刘武周占了。皇上知道,一定会加罪于你。另外,你私自用了皇帝的女人,抵御突厥不利,这都是死罪。如果不早定大计,很可能要大祸临头。”老二也站出来,附和裴寂的说法。李渊沉思许久,最终答应了二人的请求。刘文静因此而出狱,他被指令假造赦书,说皇上要第四次东征高丽,征调太原、山西境内的年轻人全部当兵,约定年底在涿郡集合。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各地的人愿意打仗,但都不愿意再为皇帝打仗,造反情绪弥漫开来。李渊就找到了他很忌讳的王威、高君雅二人。

李渊之所以长时间不有所行动,一部分原因还在这二人身上。王、高二人当初被杨广派到山西来,担任李渊的副手,就是为了监视李渊。一年来,二人发现西北老汉的确很老实。倒是他的两个儿子,在河东的老大和在太原的老二不是很本分。老大李建成四处拉拢势力,他们管不到;老二李世民也在踊跃活动着什么,因为没有证据,所以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从各种迹象来看,这两人的智慧并不高,李渊睡了皇帝的女人这等大事,他们都没有发现。而当李渊假造赦书,故意激起人们的斗争情绪时,两人还被蒙在鼓里。所以当两人被李渊找来商量大事,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大事。杨广找了这么两位笨蛋来监视李渊,真是太失策了。

李渊一见到二位,就把刘武周占领汾阳宫、山西境内民心不愤的事情说了,然后吓唬这两个家伙:“我们这些人居然不能制止这些事情的发生,全是死罪啊。”

两人果然被吓住了,请求对策。李渊哭丧着脸抱怨说,我们虽然是地方上的领导,但做任何事都需要上报朝廷,现在这个时局,如果一件事在报告上去等着朝廷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不是我们不能制止一些事情的发生,实在是朝廷在程序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两人看着西北老汉的脸,听出来意思了,就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您作为皇亲国戚,与国家命运相关,在这个时候,该相机行事,只要可以平定盗贼。李渊还苦着脸,转了一圈,说,也只好这样了,我们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两人傻子一样,居然连说,好,好。

李渊才真该叫好,他让李世民、刘文静,隋帝国的官员,李世民的小舅子长孙顺德和刘弘基开始招兵买马。长孙顺德与刘弘基在杨广第三次东征时不肯跟从,所以就躲在太原成了李渊的门客,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与此同时,李渊又暗中派人去河东叫回老大李建成与老三李元吉,去长安叫回了他的女婿柴绍,一家人开始聚集起来。

兵员大量集结,李渊调兵遣将,即使是愚蠢如猪,这个时候也该有所察觉了。王威与高君雅真的就察觉到了。他们找到负责兵员调遣的武士彟,此人大大地有名,原因是后来他的女儿成了唐的皇帝,就是武则天。两人问武士彟:“长孙顺德与刘弘基本是朝廷逃犯,大人却让他二人统兵,这不符合制度。”武士彟也曾劝过李渊起兵,在这个时候,当然要替李渊说话:“唐公自有计策,你二人就不必费心了。”两人听了这话,有点别扭,但又无法反驳,闷闷地走回营中,坐在一起商谈许久,最终二人一致认定,西北老汉要造反。

两人怒气顿生,忠诚之心顿起,一开始,王威想带领一批人杀进李渊的家,将他就地解决。但高君雅认为不可。因为士兵多受李渊节制,他们无法调动军队。两人想到了晋阳乡长刘世龙,此人平时与二人喝酒吃饭,很是谈得来。找到刘乡长,就把计划说了一下。刘乡长满口答应,出了门就直奔李渊这里来了。他把两人想趁李渊到晋祠祷雨时下手的计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吸了几口气,叫来人把王、高二人的诡计一说,李老二立即开动脑筋,与其让他们埋伏,不如我们先埋伏。第二天,王、高二人被李渊传到办公室商量事。三人正谈得正浓时,事先准备好的一位官员进来报告,看到王、高二人在,脸色就一变。李渊在那里做戏,叫他快说。此人就去李渊耳边,嘀咕了一番。李渊听完,大叫一声,“居然有这等事?”

王、高二人还弄不明白怎么回事,李渊后面已经蹿出几十名士兵。李渊站起来,还假装哆嗦着,指着二人道:“有人告你们私通突厥,你们怎么能干这种事?”高君雅还在那里叫委屈,王威早已看透这场戏,跳起来,就向李渊扑去,“是谁告我等?”李渊闪过,士兵早已经将二人拿住,两人大喊大叫地被拉到监狱里去了。事也正是凑巧,两天后,数万突厥人突然攻击太原城。李渊先让裴寂等分头埋伏,然后大开四面城门,玩空城记。突厥人当然知道这是计,在城外转了半天,结果跑掉了。从这架势看,仿佛他们真的就是送王、高二人性命来的。突厥人一走,李渊就把二人拉到空地上,指责他们勾结突厥人,当场砍了脑袋。

这二人一死,李渊已经天不怕地不怕了。他跟众人一商议,大家都一致认为,凭手中的兵力完全可以直取长安。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该考虑在内,那就是背后的突厥。突厥人始终行踪不定,又立场不明。如果发兵西进,一旦突厥人从背后来一手,占领他的老巢太原跟玩一样。前面的路还未可知,到那时可就危险万分了。

刘文静的策略是,先跟突厥交好,利用他们的兵马以壮大声势,刘武周就是用了这道策略才成功的。李渊熟读史书,对中原势力因利益与少数民族结盟的故事了如指掌,这位西北老汉连考虑的时间都省略了,直接把刘文静派到突厥去商谈事宜。在带给突厥的信中,他并没有说自己是想造反,而是带兵去迎接杨广回都城。突厥人在看了信后,觉得李渊这个人脑袋有问题,首先,李渊跟杨广的关系并不好,有消息称,杨广有几次还想杀他。他吃饱了撑的要去迎接自己的敌人?其次,中原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杨广在江南不是回不来,是不想回来。你去迎接一个本不想回来的人,这不是跟他较劲吗?最后,杨广一直在跟突厥人作对,突厥人不想让他回来。突厥人对刘文静说,你的主子真愚蠢,一旦皇帝回来,他第一个被杀掉。我倒有点意思,你们主子直接称帝得了,也别去迎接皇上了,这样的话,我就帮你们。

突厥人根本就不了解李渊,李渊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在这个时候,任何光线都没有见到,任何希望还很渺茫的时候,李渊不可能学那群笨蛋称帝。“皇帝”这个东西,有时候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有时候却如同大便一样,能吸引来无数的苍蝇,如果苍蝇太多,就把大便全都吃掉了。李渊坚决不干,他宁愿不借突厥的力量,也不肯称帝。

裴寂认为,突厥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无非是想把杨广“皇帝”的帽子给摘下来,以防杨广日后跟他们算帐。裴寂的主意是,尊奉杨广为太上皇,立当时在长安的杨广之孙杨侑为皇帝,以此来安定隋王室。同时,把这个消息传递全国,改换旗帜,以此向突厥表示,我们伟大的目的就是推翻杨广来的。李渊最终同意了这个计划,在给突厥的报告中说道,我本是隋臣,本不敢有造反的心,但既然您这样说了,我很恭敬地愿意去做。

接着,李渊从太原起兵,直逼关中。由于当时隋军主力要么是在洛阳,要么是在江都,根本没有与他旗鼓相当的力量可以与其抗衡,所以很快,李渊就进了长安城。

李勣和老板李渊的关系将走向何方,似乎从李勣的智慧中能看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