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5276600000006

第6章 投唐之前(2)

他对参谋郭孝恪说:“表面看,归顺是件太容易的事,带着人马,揣着粮食就去了。但是,这些东西从法理上讲,不是我的,而是李密的。如果我拿着这些东西去见李渊,那就是利用主人的失败,自为己功,邀求富贵,这是人做的事吗?”

郭孝恪很疑惑,“那依您之见该如何?”

李勣说,“我的意思很简单。咱们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李密,让他再交给李渊。”

李勣这一招很强大,让李渊深深叹服,说:“徐世勣这小子不背德,不邀功,实在是一个纯臣啊!”于是,就让李勣继续做黎阳的军政一把手,赏赐他姓李。

事实上,在这次归顺之事上,李勣不但没有损失,而且还赚了。黎阳仍然是他的地盘。这是李勣第一次和李渊大交道,李勣的低调、精明在这里得到了淋漓的展示,并且赢得了李渊的高度评价。天下万事万物都有最大剩余价值,而李勣通过另类的归顺方式将最大剩余价值挖掘出来了。他巧妙地避免了背主求荣的道德尴尬,同时也打造了自己无欲则刚的英雄形象。他以忠于旧主的方式投降大唐,更是巧妙地为自己归顺之后预留了宽阔的道德和政治空间。

每个人都在选择,不过还有一种方式使价值成百倍的增加,那就是李勣的这种选择方式。

李渊有好命

李渊是个好命的人。中国正史中,开国皇帝非得相貌奇特,这俨然已成为历史定律。李渊就与常人有异,先是胸前长了三个****,接着就是相貌,额头超高,皱纹颇多,鼻子下面迫不及待地长出一张嘴来,典型的西北老汉模样。在一次宫廷宴会上,皇帝杨广越看他的脸就越觉得有意思,最终还是忍不住了,嘲笑这位唐国公长了一张老太婆(阿婆)的脸。在众人的哄笑中,李渊也不扫大家的兴,咧开嘴附和众人笑,皱纹可就更多了。

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跟自己的老婆抱怨说,我李渊身世可悲啊,今天又被皇上当众侮辱,说我长了一张老太婆的脸,看来,我这苦命人这辈子是没什么希望了。他的老婆窦氏听得丈夫这样说,立即打起精神,看着他的那张老脸说,“阿婆”是女主人,就是堂主。堂者“唐”也,也就是您唐国公要当家作主了。这难道不是全家的福兆吗?李渊经聪明的夫人这么一说,当即愁容顿失,又摆了一桌,一家人庆贺起来。

他老婆说的这些话简直有点大逆不道,李渊居然还高兴,可见他对朝廷的忠心几乎等于零。

事实上,李渊身世一点都不可悲,他的祖上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政治局委员)之一,军事霸主宇文泰建立北周后,封他为唐国公。他的父亲李闼在隋朝时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和隋文帝的老婆是亲姐妹,从伦理上讲,当今圣上与他是姨表兄弟。不消说,比他小三岁的杨广在人后还要称他一声大哥呢。杨广虽然侮辱他,但对他也不薄,允许他承袭唐国公的爵位,并授他为太守之职,同时还让他担任殿前少监卫尉少卿。虽然长了一张老太婆的脸,但却是不折不扣的贵族。可以说,李渊在当时功名利禄都有,家族和睦,前景无限。

杨广被天下的武装反抗搞得焦头烂额时,突然想到李渊。任命他为太原留守,令讨捕群盗。不过,杨广还是不能对李渊彻底放心(因为当时有“桃李得天下”之说),就派了亲信王威与高君雅当副留守,以监视李渊的举动。太原一直是北方的战略要地,李渊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如果不是杨广无计可施,就是苍天助了李渊一臂之力。

李渊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率众数千人,横行山西的农民毋端儿攻击。在与这位农民的战役中,贵族李渊亲自上阵,连发数箭,箭箭不空。李渊的箭法超群,人所共知。当初,他的老婆在屏间画了二只孔雀征婚,来碰运气的人颇多,却很少能射中孔雀。李渊来到,只发了两箭,一箭射中孔雀的左眼,另一箭射中了孔雀的右目,凭借两箭,李渊得了一个老婆。所以说,一技之长有时候能成就一段婚姻。毋端儿横行多日,没有见到这么有准头的箭,发一声喊,大家逃跑。李渊乘胜追击,一股作气收拾了包括毋端儿在内的造反农民数万人,威震四方。仅一个月时间,山西境内的群盗就悄无声息。

两位功勋

据说,李渊根本没有想过要造反。是两个人把他推到了造反的烈马上,然后一路狂奔,进了长安。这两人,一个叫裴寂,另一个叫刘文静。

裴寂是杨广设在太原的晋阳宫二把手,他对一把手李渊直接负责,此人膀大腰圆,喜欢喝酒玩乐,与李渊是十足的酒友。刘文静是晋阳县的县令,豪爽洒脱而又非常聪明。两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的主要任务就是娱乐。某一天,两人喝多了酒,裴寂看着外面巡逻兵在城垛上点燃的烽火,不仅叹息:“如今这个世道,很难有发展啊。”刘文静也喝多了,吹牛:“就凭你我二人的才智,怎么可能没有发展。”

裴寂喝完了酒,也就没有把自己的叹息当回事。刘文静可不是这么随便一说,他又找到裴寂,这一次两人没有喝酒。刘文静很认真地对酒友说:“我看唐公的二公子不是平常之人。”裴寂见过李渊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元吉,乍一看上去,三人没有不同之处,都是富家子弟。刘文静从他的神情中看出来了,就解释说:“老二豁然大度如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神采英武如同魏武帝曹操,年纪虽轻,以后必将是扬名于世的杰出人才。”

刘文静这段话被史官认真地记载下来,这就让人很生疑。莫非当时刘文静和裴寂谈话时,还特意叫了个史官在身边?要么就是有人编造了这段历史,要么就是刘文静这小子在撒谎。撒谎者必将得到报应,在说完这段话不久,杨广的命令传到晋阳,刘文静因与造反的李密有亲戚关系,立即关押,等什么时候有兴致了再拉出来砍头。刘文静进了监狱,总被他吹捧的李老二就来了。

两人谈不到几句,刘文静立即就说:“天下如此大乱,要是有一位如汉高祖、汉光武那样的人站出来,就好了。”李老二不但勇敢,而且还聪明,一年前,他就参加了云定兴的勤王军,有消息证明,云定兴能将突厥驱逐,还是李老二出的主意。刘文静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说出这句话,除了自己就是个爱惹是生非的人外,还因为他想尽快脱离监狱。李世民听了他的话后,就很自负:“你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然后看着刘文静,在自己的身上使眼色。刘文静知道对方中计了,高兴万分,“我明白了,您就是这样的人才,现在是时候了。皇上远在江南,李密又在包围着东都,群盗无数。在这个时候,若有真正的天下之主驱使驾御这些人,夺取天下易如反掌。”

李老二觉得这话有点大,刘文静又继续说道:“我这并非胡说,以我多年来的县令经验,太原大多数百姓都是为了躲避盗贼进入城内的,如果把这些人召集起来,你老爸又有几万军队,一声号令,谁敢不从?到时候,我们乘虚入关,用不上半年时间,就可以成就帝王大业。”

李世民正值不怕虎的年龄,这种大逆不道之言在他耳中却是振聋发聩之语。他虽然喜欢听,却不知道老父亲的意思怎样。按他多年来的了解,父亲是一个做什么事都不肯轻易出口与出手的人,表面来看,老父亲是懦弱,其实李老二知道,父亲是个把任何事情都拿捏得特别准才敢做的人。他把父亲不肯造反的意思说给刘文静听,刘文静与李渊相交多年,当然也对这个西北老汉的性格了如指掌,他让李老二去找裴寂,用他的话来说,裴寂的智谋虽然比不上自己,但因为现在是自由之身,做起事情来肯定比自己方便。

裴寂的确没有什么大智慧,他试图用最浅显直接的语言让李渊起来造反,可李渊频频摇头。裴寂没有办法,只好使出下三滥的手段来。他请李渊到晋阳宫里吃饭,先把李渊灌醉,李渊平时酒量很好,但那天几杯酒下肚就真的醉了。裴寂先把他弄到床上,然后又扔了两个宫里的女子到床上。李渊第二天醒来,一看身边有两个美女,不禁大惊失色。行宫的女人虽然实质上没有全属于杨广一人,但名义上,这些女人都是杨广的。李渊确信,自己昨天晚上给皇上戴了绿帽子。绿帽子本已经很吓人,更何况是给皇帝戴的绿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