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徐向前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5222900000006

第6章 游击战里操胜算(2)

在一间不大的团部指挥所里,徐向前正在和这两位红军时期的老部下促膝交谈。徐向前耐心地向他们指出:

"不着急,日后有的是仗打。先"占山为王",像鄂豫皖初期那样,发动群众,搞游击战。到了山区,你们放开手脚自己干,独立自主嘛!这是毛主席的主意,要珍惜力量,注意研究日军的战术特点,积小胜为大胜,决不可死打硬拼。"

陈锡联、汪乃贵遵照徐向前的指示,积极捕捉战机,发动了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10月19日晚,汪乃贵亲率该团三营,偷渡滹沱河,以第九连警戒阳明堡方向可能来援之敌,以第十、第十一连组成突击队,秘密进入飞机场,第十连由机场西面突击,歼灭敌警卫部队,掩护第十一连安全,第十一连由机场东面突击,直接摧毁敌机。以第十二连作为营预备队。

经一小时激烈战斗,即将敌24架飞机全部焚毁,并歼日军警卫部队100余人。尔后,迅速撤出战斗。战斗中,营长赵崇德光荣牺牲。

这一机断果敢的战斗,是一二九师在抗日战场上取得的第一个胜利,使猖狂进攻的日军在急欲夺取忻口之际,丧失了空中突击力量,不得不以相当的兵力加强其后方守备,这就大大牵制了敌人,有力地协助了忻口战役中的国民党军。这虽然只是一次夜袭战斗,却给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几天后,陈锡联、汪乃贵见到徐向前。一见面,他们就向徐向前讲述了夜袭敌机场的经过。汪乃贵说:"徐副师长,我要向你检讨,打掉了几架破飞机,连个师长、旅长也没捉到,三营营长赵崇德还牺牲了。"徐向前回答说:"还检讨什么,这是一个大胜利,我还要向蒋委员长给你们请功哩。不过,赵崇德牺牲了,很可惜,才23岁!"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必须量力而行,多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这是徐向前关于游击战的一个重要战法。他还认为,这是在敌强我弱,敌大我小条件下开展游击战争的"关键"。敌强我弱,死打硬拼显然不行,从实际情况出发,只能是打小仗。小仗虽小,但却在一点一点地,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敌人。小的胜仗多了,就能变成大的胜仗,并最终转变敌我力量的对比。这是战争指导问题上的辩证法。

早在鄂豫边时期,徐向前就运用这一战法打击敌人,发展自己。那时,他在红三十一师任副司令,和戴克敏、曹学楷一起,带着几百人的队伍,神出鬼没,袭击敌人。"游击战零敲碎打,几乎天天发生,不是敌人打我们,就是我们打敌人。敌人多是国民党杂牌部队、地主民团、反动枪会等,战斗力不很强。我们今天在这里打一家伙,明天又到那里打一家伙,不断打胜仗,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自己"。

这一战争指导上的辩证法,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这些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共识。在抗战初期晋冀豫根据地的形成中,徐向前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成功地运用这一战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后,华北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军一面分兵控制其已占领的城市和交通干线,积极推行"以华制华"政策,巩固其占领区,一面抽集主力沿津浦路南犯山东。上海、太原失陷说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11月13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各师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八路军的当前任务是:"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收编溃军,扩大自己,自给自足,不靠别人,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促进全面抗战的实现。根据这一思想,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确定当前的中心任务应以山西为主要阵地支撑华北抗战,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根据地。并决定一二九师主力由正太铁路南下,依托太行、太岳山脉,创造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

此时,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地区,在日军继续沿同浦、平汉路南犯,占领平遥、汾阳、安阳、新乡等地后,已处在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一二九师迅速分兵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政权。尔后,从1937年冬至1938年春,连续战斗,不断胜利,从而有力地打击了在华北的日军。

首先是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六路围攻。

1937年12月22日,日军由太谷、榆次、寿阳、阳泉、平定、昔阳等地分兵6路,以马蹄形的阵势向活动在正太路以南、同蒲路榆次至太谷段以东、平定至昔阳公路以西寿阳东南的一二九师部队进行围攻。

徐向前和师长刘伯承一起指挥部队开始反击作战。

战斗打响后,陈赓率领的七七二团在松塔方向与日军激战两日,毙敌百余人,但副团长王近山和三营营长负伤,部队减员60余人,遂撤出战斗,向榆林湾一带转移。

这时,刘伯承一面指挥外线部队积极活动,迷惑敌人,一面由徐向前亲临前线指挥。

日军采取粘网式的诱歼战术,引诱八路军攻击。

徐向前则采取避实击虚的办法,与敌周旋,"抓住小股敌人,就打一家伙"。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七七二团和平定游击队在内线,先以小股部队诱敌主力,然后以主力绕到敌人屁股后面猛攻其背,打得日军首尾不能相顾,歼敌400多人。日军本想速战速决,但却被徐向前的游击战缠住了。战至第五天,日寇因捕捉不到八路军主力,地形又不熟悉,遂全部撤回。

是役,共毙伤敌700余人。

日军原想以大规模的围攻,消灭八路军有生力量,结果适得其反。一二九师取得了进入太行山后第一次反围攻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广大抗日军民坚持游击战的信心。

进入1938年,一二九师决定以主力向平汉路东发展,首先进击昔阳之敌,尔后乘胜向东突进,在平汉路两侧建立新的游击区。2月16日,七七一团向正定、昔阳间开进时,昔阳守敌400人出动,企图阻止八路军。七七一团遂诱敌至凤凰山附近,打了个伏击。

敌伤亡百余人,退回昔阳。55几天以后,一二九师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将分散活动的各主力部队适当集中,与正太路北的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协同,向正太铁路阳泉至井陉地区的敌人进击。具体的战法是:于井径、旧关间之长生口设伏歼敌。经5小时的激战,将敌大部歼灭,计击毙敌警备队长荒井丰吉少佐以下130余人,俘日军1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追击炮3门、重机枪2挺、步枪50余支。八路军伤亡100余人。

战斗结束后,刘伯承和徐向前一起及时总结战斗经验。刘伯承指出,长生口战斗,战果是不小的,但是我们自己付出的代价也大了一些,是不怎么合算的。

以后我们打伏击,要尽量减少伤亡。枪要打在敌人的头上,刺刀插在敌人的肚子上,手榴弹抛在敌人的屁股上。赚钱的生意我们做,不赚钱的生意我们不做。长生口战斗结束后,朱德、彭德怀命令一二九师南移,牵制晋东日军向黄河一线进攻,配合一一五师主力和晋西北的一二○师作战。3月16日,一二九师一部在神头岭设伏成功。此战共毙伤日军1500余人,俘敌8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击毙与缴获骡马600余匹,我军仅伤亡240余人。第二天,敌10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经一小时炮击后,再次进到神头岭,但我各部队已先行转移。

神头岭战斗后,敌在黎城以东的东阳关增设了据点,邯长大道上敌运输繁忙,汽车往来不断,以支援晋南、晋西之敌向黄河各渡口进犯。刘伯承、邓小平和徐向前研究决定,在邯长大道上再打一仗,由徐向前指挥,以师的主力伏击敌运输部队。

3月30日午夜,徐向前指挥各部队神速、秘密、隐蔽地开进响堂铺大道以北之后宽漳至杨家山一线山地。31日上午8时许,日军从涉县开往黎城的180多辆汽车进入伏击地区。八路军七六九团、七七一团突然出击,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经半日激战,共毙伤敌400余人,焚毁汽车181辆,缴获追击炮4门、重机枪2挺、长短枪130余支,我伤亡317人。

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是一二九师坚决执行毛泽东"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的结果。八路军周密地侦察敌情,在其主要交通线上采取吸打敌援或预伏的手段,并巧妙地利用有利地形,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对运动中的敌人发动攻击,因而打得迅速干脆。这些战斗的胜利,虽然规模都不大,却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破坏了敌人的运输线,而且也同一一五师主力在晋西的蒲县、大宁间和一二O师在晋西北的神池、五寨、保德、偏关地区的作战相互策应,有力地钳制了敌人向晋南、晋西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配合了正面战场在黄河西岸和南岸的防御。

日军在晋东南连续受挫后,于4月初,从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及邯长公路的重要据点,出动3万余人,兵分九路,企图将一二九师主力围歼于榆林、辽县、武乡间。

刘伯承、邓小平和徐向前研究后,确定了反围攻的部署:一是集中主力,隐蔽待机,击敌一路,首先消灭从武安、涉县西来之敌;二是以一部兵力与地方武装结合,发动群众,空舍清野,破坏交通线,多方游击和袭扰各路敌人;三是机动作战,内线外线相配合,击敌一路不得手时即迅速转移,寻找战机,击敌另一路。

根据这一部署,一二九师和广大人民相配合,机动作战,袭扰敌人。长乐村一仗,毙伤援敌2200余人,打得敌人心惊胆寒。经半个多月的作战,一二九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先后歼敌4000余人,收复了辽县、黎城、潞城、襄垣、晋城等18座县城。

这一系列反击作战的胜利,使八路军很快扭转了战局,打破了日军的三面包围,晋东南地区基本上为八路军所控制,晋冀豫军区亦宣告成立。从此,以太行山区为中心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一二九师为什么能迅速开辟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坚决贯彻党中央、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趁国民党军队溃败之机,及时而果断地分兵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政权,从而初步奠定了部队生存发展的基础,这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徐向前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坚决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贯彻"小而活、快而稳"的作战原则的结果。

徐向前在总结这一作战原则时指出:"敌人装备好,机动力强,训练有素,骄横无比,是相当难啃的对手。我们的作战原则是:小打而不能大打(量力而行,多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活打而不能死打(战术灵活多样,采取侧击、伏击、尾击、吸敌打援等战术手段,多打运动之敌);快打而不能慢打(保持战斗的突然性,速战速决,打完就走);稳打而不能蛮打(每战周密计划,细致侦察,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些作战原则和方法,证明是符合游击战争规律的。"

四、会躲会藏会打

徐向前的游击战生涯是从山区起步的。莲花山、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太行山,曾是他纵横叱咤的战场。巍巍山峰,古木参天,怪石嶙峋,这是山区的特色。徐向前率领部队,依据这一有利地形,神出鬼没,打击敌人。

1938年4月,根据党中央发展河北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徐向前率八路军一二九师"路东纵队",来到了冀南平原。一望无际的冀南平原已经迥然不同于高山峻岭。显然,这种地形便于敌人运动和增援。但是,地势辽阔、平坦,乡村稠密,而敌人兵力有限,供应不足,不可能占领全部县城和村落,这又给八路军造成了便于分散和周旋的条件。

面对新情况,徐向前提出,要适应新形势,会躲会藏会打:分散作战,灵活制敌;不要死守县城和村落,而是依托广大乡村,分散游击,与敌周旋;采取多挖路沟、设路障及破坏道路、空舍清野的方法,迟滞敌人;不打则已,打则必胜,昼伏夜袭,打了就走。

1938年10月,日军在攻占广州、武汉以后,调整了侵华方针,逐渐停止向国民党军队进攻,而把主要力量转向"扫荡"八路军根据地。河北平原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严重威胁日军后方及平汉、津浦两大交通命脉,成了敌人的后方之患。冀中、冀南、冀东根据地,是日寇"扫荡"的主要目标。

11月15日,日军对冀南的第一次"扫荡"开始。

其独立第三混成旅、一一四旅团各一部及伪军一部共约3700余人,兵分四路,由石家庄、德州、邯鄣、邢台出动,向冀南根据地腹心地带南宫合围。

徐向前的打法首先是:躲和藏。

敌人来势汹汹,又占据着交通要道,八路军按照徐向前确定的方针,陆续放弃了隆平、故城、武城、恩县、高唐、夏津、临清、南宫等县城,躲过敌人的锐气。同时,坚壁清野,把粮食藏起来,让"扫荡"的敌人既打不着我,又得不到东西。

接着是打:部队化整为零,利用广大的平原乡村,游击敌人。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主任杨秀峰率行署机关转移到广宗县一带乡村。徐向前率指挥机关在南宫、威县、清河交界地区,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军民配合,同仇敌忾,作战28次,毙俘敌伪军600余人。

敌人不但打不着八路军,得不到东西,反而一次次遭到消灭。"扫荡"被迫结束,自动撤出了冀南中心区。

这一次,躲躲藏藏打打,历时16天。

但是,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仍没有改变。日军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为重点保守已占领的土地后,向华北大量增兵,采取"先控制平原,后进攻山地"的方针,妄图摧毁华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底,敌人在华北的兵力,由13个半师团增至22个师团,其中用于包围八路军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兵力即达11个师团,约20余万人。

形势依然是十分严峻的:日军虽然撤出了冀南中心区,但宁晋、永年、故城、恩县、高唐、聊城等均落入敌手。聊城失陷时,守城的爱国人士范筑先誓与聊城共存亡,壮烈殉国。

日军形成了由东、南、西三面包围我冀南中心区的态势。

徐向前预感到,敌人很快会发动新的"扫荡"。

一个月后,日军对冀南的大"扫荡"开始了。这一次,敌人出动五个师团的主力共3万多人,兵分11路,从平汉、津浦东西两线出击,向我冀南中心区合围,采取的战法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企图把八路军压缩于冀县、南宫、威县一带消灭之。

这时,刘伯承、邓小平恰好也在南宫。徐向前和他们一起研究,商定的战法是:"先溃后收拾"。即先跑,让出主要的县城、据点,然后避实击虚,经过一段时间消耗敌人,再转入反攻,收拾局面。

其具体部署是:将现有力量分成五个战斗集团,"完全以游击态势,分区活动,在保持有生力量的原则下,经常以小部队保持与敌接触,但不放松有利时机消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