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5137100000031

第31章 根据孩子特点,发现孩子兴趣,让孩子专心在某领域开拓

让孩子从学习中不断感受到乐趣。对未知的探索、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我们旅游爬山一样,登得越高就看得越多越远,从而充满着获得知识的愉快。

大多数父母都懂得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生活中,许多父母想方设法、省吃俭用,为子女添置设备,让孩子去学钢琴、学书法、学舞蹈、学英语……比起出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现在的孩子拥有更多的特长、更强的能力。也正是由于现在的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我国出现的神童、天才,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常见于媒介的很多报道往往会使人们对这些神童、天才的能力感到吃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去做音乐家、演奏家、书法家、舞蹈家。很多孩子可能根本对音乐、对书法、对舞蹈就没有什么兴趣,父母的强迫反而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甚至引起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所以,音乐、书法等才艺学习虽然可以成就孩子的身前身后名,但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父母们不可期望值过高。如果孩子对音乐兴趣索然,不怎么“知音”,就该允许孩子另有选择,切勿牛不吃草强按头。

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一对年轻夫妇勒紧裤腰带,四处筹款,为儿子购置钢琴后,便如监工一样督促孩子苦练,剥夺了孩子所有的游戏时间。渐渐地,孩子视弹琴为无尽无休的苦役,有一天用刀剁下手指,作为对父母苦心的答复。另有一户人家,孩子虽未自伤,却利用一个机会,挥锤砸毁了钢琴键盘。

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天才、神童,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并有这方面特长的人。当他们对某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就会集中精力钻研下去。

傅雷对傅聪的培养也正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原则。傅聪是当今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钢琴大师。他的琴艺获得了世界大奖,并为华人争得了荣誉。傅聪的父亲傅雷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傅雷正是在傅聪小时候,发现了他对音乐特殊的兴趣以及特别的反应,并对他着意培养,才造就了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大师。傅雷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

傅聪3~4岁之间,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就爱听古典音乐。只要收音机或唱机上播放西洋乐曲,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也不论是哪一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静静地听着,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者打瞌睡。我看了心里想:“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能有一个艺术园地耕种,他将来一辈子受用不尽。”我是存了这种想法,才在他7岁半,进小学四年级的秋天,让他开始学钢琴的。

的确,在每天背着琴,骑着车,带孩子上少年宫、培训班的父母当中,有很多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多受一些文化艺术陶冶,启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自身素质,使之成为聪明、高雅、健康和有用的人。持着这种平和的心态,利用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的潜能,这些父母不单是在培养自己的孩子,实际上也在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作贡献。

作为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特点,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专心在某一领域开拓。

首先,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孩子一旦对成绩灰心、失望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例如,孩子的语文成绩好但数学差,就让他先做语文,后做数学。做数学的时候,首先让他做些简易的题目,增加信心后,才去做那些较难的。

其次,让孩子从努力中不断体验到成功。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如果只是一味地苦读,尝不到一点收获成功的回报,时间长了势必会厌倦。所以,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我们都应看到并给予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哪怕是一句“今天很不错”的话。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励自己,再下苦功夫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再者,帮助孩子在奋斗中不断地瞄准新的目标。带孩子登山,我们总会经常指着前面某一处说,加把劲爬到那里歇一会。每次作业,每次考试,每次寒暑假,我们父母都应该帮助孩子定出应完成并且努力后能完成的目标来。如:今天作业争取8点前做完,这次考试力争平均分数达到80分,比上次高2分等。让孩子学习有目标,有奔头,这样不仅让孩子从目标完成上而感到的压力转为动力,更能让孩子从努力超前或超质量完成目标中经常体验到成功,为以后攀登更高的人生目标打好基础。不过在目标设置中一定要防止要求过高,否则,孩子努力了也完不成,他又何必去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