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5137100000030

第30章 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因为只有专注,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学习专注是所有学者的共同特征。每个孩子的头脑里都有着专注的成分,只不过由于引导上的差异才导致了后天在这方面的差距。

孩子好奇心强,可能对许多事物都有兴趣,但往往很难专注于某事,浅尝辄止,结果一事无成。有的父母也存在浮躁心理,喜欢攀比,见别人的孩子学啥,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恨不得天下所有的知识都要孩子知晓,所有的技能、特长都要孩子掌握。这只会造成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会,却无一技之长。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十分重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当孩子做某事时,应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帮助他排除外界的干扰;让孩子对感兴趣的问题不断地寻根问底,深入思考;让孩子在兴趣广泛的基础上,选择最着迷的对象深入下去,父母应有意识地强化孩子这方面的兴趣。

培养孩子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对任何一种劳动,尤其是脑力劳动具有很大的意义。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儿童,不但完成作业比较快,而且完成得比较好,效率高。那些作业马虎、粗枝大叶的孩子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没能仔细地看准习题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而且,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学习起来比较省劲,效果比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从事娱乐活动。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稳定持久的注意力是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老师总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坐姿端正,目的就是训练他们集中注意力。那些坐姿懒懒散散、东倒西歪的孩子显然不可能专心致志地听课。

有一次,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写作时朋友来访。他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中午仆人送来饭菜,客人以为是给自己送的,就把饭菜吃了。后来客人发现巴尔扎克还是那么忙就走了。天黑了,巴尔扎克觉得该吃午饭了,就来端碗端盘。看到饭菜已被吃光,他责备自己:“真是个饭桶,吃完还要吃!”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惯,曾连续几个小时趴在潮湿、肮脏的地面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运死苍蝇的活动。当时周围有许多人围观议论,他竟毫不理会。

大文学家罗曼·罗兰有一次跟著名雕塑家罗丹去参观他的工作室,欣赏他刚完成的作品。可是来到塑像前,罗丹发现还有几处地方不满意。于是他拿起凿子就修改起来,口中念念有词,仿佛那座雕像是他的朋友。两个小时后修改完毕,罗丹满意地瞧了自己的作品一会儿,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去,差点把他的朋友锁在屋里。

事实证明,专心可以集中精力,调动整个大脑神经系统来解决问题,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相反,分心就会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对本来可以弄懂的问题感到迷茫。

只有聚其精,会其神,孩子才能取得成功。而孩子能否集中精力则与父母的教育、教养的态度和方法是分不开的。正所谓,成功孩子的背后总会站着伟大的父母。

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第一步就要注意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要不然,其他的训练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而无功。

孩子学习的最大“敌人”就是注意力涣散。有的孩子在完成作业时,脑海里想到的是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他们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有的孩子做作业时,无意识地东张西望,心猿意马,动动这,摸摸那。有的孩子甚至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很多父母向老师抱怨,孩子只需十分钟完成的作业却两个小时还完成不了。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首先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柜子最好上锁,免得他随时都可能打开,在没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去清理抽屉。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如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张贴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的书桌上也不应放置镜子,这会使她有时间顾影“自美”或“自怜”。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其次,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父母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边“站岗”。这不是长久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长期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的情绪有很大关系。因此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平和、安宁、温馨的学习环境。声音嘈杂的环境,杂乱无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地影响着孩子注意力。同时,父母应该了解,能否集中注意力也与孩子的年龄有关。研究表明,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分别为:5~10岁的孩子是20分钟,10~12岁的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的孩子是30分钟。因此,如果想让10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者,要劳逸结合。常听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业动作慢,一边写一边玩。”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允许孩子休息,还唠叨个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另外,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除此,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