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5137100000003

第3章 让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

提倡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其实就是一种“还原”习惯的培养。“还原”习惯是一个人必备的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良好的“还原”习惯必须从小培养。

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是一个终生受益的好习惯,既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这个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需要从小培养,需要坚持。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孩子在正玩东西的时候,一听见外面有很热闹的声音,就往往立刻丢开他所玩的东西,到外边去看。有些小孩回来以后,仍旧去玩刚才所玩的玩具;但是,有些孩子一回来就丢下刚才的玩具,去玩别的东西去了。前者没有问题,后者做父母的应当叫他整理自己的玩具。

已经12岁的刘海涛有个令人讨厌的坏习惯,他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就把书包、鞋、外衣扔到起居室的地板上。虽然刘海涛偶尔也会按妈妈的要求把东西都摆放好,但大多数时间都是随地乱扔。对此,妈妈试过用很多方法来矫正他这个毛病,但是,提醒、责备、惩罚都无济于事。刘海涛的东西仍旧堆在地板上。

一天,妈妈终于看到了刘海涛经过起居室而没有扔东西。她立即走上前去,轻轻地拥抱了一下刘海涛,对他的做法表示高兴和赞赏。刘海涛刚开始很吃惊,但很快他的脸上就充满了自豪。因为他将自己的东西带入自己的房间而受到了肯定和表扬。于是在这之后,他就尽力这样做,而妈妈也记着每次都对他表示赞许。慢慢地,刘海涛乱扔东西的坏习惯终于改过来了。

随便摆放东西既不利于自己,也不方便别人。

有一位孩子早晨起床后,不叠自己的被子。我问他:“为什么不叠被子呢?”他说:“今天晚上还是要睡的,现在何必去叠它,多麻烦呢?”你看,他回答的话真是妙极了。天下恐怕没有用过一次以后永远不用的东西。照他们的说法,用过以后,可以不必再去整理了。所以他们看了书报,就不高兴去整理书报;吃好了饭就不高兴去洗他们的饭碗。他们这种懒惰的坏习惯都是小的时候做父母的没有好好教育他们的缘故。

不整理好自己不再玩的玩具,一方面很容易养成惰性,还有一方面,导致环境很不雅观。我想无论什么人,都是爱齐整的。乱放玩具,乱放书籍,是最不雅观的,除了和他有着同样的不好习惯的人无所谓以外,常常容易引起别人的厌恶心理。

东西放在原处,以后用的时候,便很容易找到。倘使东西乱放,那么以后要用它的时候,便不容易找了。我常常看见有的家庭是很会摊东西的。无论什么物品用过以后,都随便一丢,以后要用时,大家都记不起放在什么地方了。

孩子不整理好他的东西,做父母的因为感到不雅观,所以常常替他整理,将东西一一放回原处。到后来,孩子以为做父母的应当替他整理东西,自己从来都不去整理了。

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常常不注意室内整洁,搞得屋里乱七八糟,有的父母很恼火。首先,家庭要给孩子一个放玩具的固定地方,也就是常说的“玩具房间”“玩具角落”“玩具箱”,使孩子树立一种每次玩完玩具都要放回固定地方的认识。其次,不要让孩子把收拾玩具当作额外的负担,而要使之成为游戏的一部分。父母可以在他快结束游戏的时候热心地陪他一起玩,一边玩一边说:“小娃娃玩累了,该回家睡觉了。”然后,把装车的盒子当作车库,说:汽车到了晚上也该回自己的“家”“睡觉了”,小动物们也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不好,可以和他一起再重新摆放一次。

培养孩子“还原”的习惯,可以从他的衣兜开始,哪个兜放什么,自己应根据使用方便和卫生要求有个设想和安排,坚持不随意改变自己的安排。然后训练孩子自己收拾书包、书本和用具,做到有序列,不任意插放。

大一点的孩子,应该自己收拾衣物,自己设计衣物存放的位置。内衣、秋衣秋裤、小件用品分类存放整齐,并持之以恒。孩子的书橱,最能体现他们的个性。让孩子自己设计图书的分类(可以到图书馆、书店去观摩学习),然后坚持分类摆放,使用后坚持放回原处。孩子的抽屉也是一个“万宝囊”“杂货铺”,这里大有文章可做,仍应分类存放物品。可以按照手头用、经常用、必须用分类。还可以按纪念品、小玩具、小电器……分类。计划分类并分装好,关键在于养成物品用完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并一直保持下去。父母定期并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给予认真的讲评和热情的鼓励,同时还应引导孩子体会培养“还原”的习惯具有什么好处等等。

虽然怎样收拾自己的用品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人生漫长的岁月总是这样忙乱吗?我们不能让自己的生活这样乱糟糟的,因为人们能从这些生活的细节中,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