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5137100000021

第21章 观察一定有方法,既要善于观察,又要勤于观察

观察是聪明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没有把观察力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这样最大的弊病就是抑制了孩子思考能力的提高。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医学教授,带着一群临床实习的医学院的学生,到一个糖尿病患者的床前讲解糖尿病的症状。为了让同学们明白仔细观察在科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讲完后,只见他用手指蘸着病人的尿液,然后伸到嘴边用舌头舔手指。他要求学生们也必须照着去做,还要回答:糖尿病人的尿液是什么味道?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好皱着眉头,极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地伸出指头,沾一点尿液品尝。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尿液是甜的。”这位教授听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笑罢对他们说:“我教你们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让你们必须学会仔细观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是用食指蘸的尿液,舔的是大拇指吗?”大家的脸刷地全红了。

观察能力达到准确无误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功夫,并非一日养成。比如,艺术家有一种艺术家特有的眼睛,人们认为是白色的墙壁,在画家的眼里却认为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博物学家能一眼认出动物、植物的种类,检测员则能从建筑物的外形上识别其不同的结构。当你沾沾自喜地买到一件“十分满意”的商品时,商品质检员能一眼看出它是一件拙劣的仿制品……

卜镝,8岁时获全国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9岁时出版新中国第一本个人儿童画集,并先后在青岛、深圳、香港、澳门、台湾、荷兰、德国等地区和国家举办个人画展。我们看看他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儿子成功的。

当父母意识到在孩子的脑智开发和心理发展过程中,观察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时,便不失时机地利用游戏对卜镝进行有效的训练,让他的观察力得到快速的发展。当父母发现卜镝热爱观察大自然这一特点时,便经常带着他去参加各种活动,让他感受外部世界,丰富他的感性经验;并不断诱导他以游戏方式,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从而引导其走上了画画的道路。

一天,爸爸下班回来,看到地板上涂满了密密麻麻的粉笔道子,便弯下腰仔细一看,不禁高兴地叫起来:“画得太好了!”卜镝画了他自己和森林里的动物伙伴们一起捉迷藏。妹妹卜桦画了一群穿着裙子、头束彩带的小鸟,围着五彩的太阳飞舞,一个小姑娘在花丛中跳跃,而且还起了个题目,叫作“太阳、小鸟、花和我”。而孩子们却说是画着玩的,看来孩子把画画当成了一种开心的游戏。从游戏中得到启发,父母懂得在鼓励孩子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善于观察。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不断地把卜镝送入新的生活中去,让他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而正是卜镝在生活中用他自己的眼睛发现了美,然后才表现了这种美,表现出了这种富有创造性的“美”。并且在每次观察活动结束后,卜镝都在美术日记上记下来,把他的爱,把他的激动,把他眼里的事物、心里的愿望都凝固在纸上。他的日记与日俱增,这些成了他童年生活的缩影,也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他拥有了一双聪明的眼睛,并利用这双聪明的眼睛观察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爱的情怀去感受世界,用热情的图画去表现世界。

父母在鼓励孩子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培养观察力的最好方法是教他们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对观察任务的了解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越深入,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转半天,回到家里,对于看到的事物也无法进行具体的描述。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其次,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以便让孩子看得懂;同时要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认识事物。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他最熟悉的、最喜爱的、特征比较明显的、容易辨认的事物,激发孩子积极观察的强烈愿望。

再者,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孩子学会合理的安排观察顺序。告诉孩子如何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指导孩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比如父母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大象时,就可边看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回答,如大象的身体大不大?牙长在什么地方?鼻子有什么特点?鼻子是干什么的?等等。只有经过父母有意识的启发,孩子才能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把观察过程和思考结合起来。科学家看到某种奇特现象,也是要经过一番思考才能有所收获的。接收信息而不处理信息就没有创造。当父母的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观察能力一天天敏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