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5137100000022

第22章 孩子没有不好奇的,重要的是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对许多事物充满疑问,直到追根究底问清楚才满意。这种倾向越强烈的孩子,将来发展的潜力越大。父母要保护孩子的这种好奇心,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提问,积极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天下的孩子没有不好奇或不好问的,而且当今科技发达,媒体资讯普遍,孩子的心智开发较早,时常会问一些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使得父母无法回答。启发心智是儿童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工作之一,启发孩子的心智更是父母的责任之一。

但是,父母不要做孩子知识上的权威,因为即使是有能力的父母,也不可能正确圆满地回答孩子的所有问题。不要以为回答不出孩子的问题,就有失父母的尊严,而随便搪塞敷衍。父母必须诚实,与其用不正确的答案去搪塞,不如继续让他悬疑着。一个孩子的头脑中,如果装太多错误的知识,将会成为他以后心智活动的障碍。身为父母,如果常欺骗孩子,也会导致孩子不信任父母,甚至不信任别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也容易造成嫉妒、自私、恐惧、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等负面的心理。

鲁迅非常注意满足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诚实地回答孩子想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

有一次,鲁迅靠在藤椅上,海婴骑在他身上,父子俩一块儿聊天:“爸爸,你是谁养出来的呢?”“我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养出来的?”

“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往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

海婴问了一个这样追寻到物种起源的问题,鲁迅告诉他是从子(单细胞)来的。但是,海婴还问:“没有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个问题要解释起来就会涉及生命的起源,但至今没有标准的答案,各家有各家的观点,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而且也不是五六岁的小孩所能理解的。于是鲁迅诚实地回答他:“这个问题要解释起来就会涉及生命的起源,但至今没有答案。等你长大后,你可以自己去找出答案,再告诉爸爸,好不好?”

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大多数孩子经常把玩具拆开,或者把家中的电视音箱打开。有的父母认为这是孩子在搞“破坏”。

其实,孩子爱搞“破坏”属天性使然,是其创造力萌芽的一种体现。他们对各类陌生的事物充满了新鲜、好奇,并身体力行,欲用自己的双手探求这未知的世界。合理利用孩子这种天性,多方引导、鼓励,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反之,老实文静听话的乖孩子,家庭虽少了“破坏”气氛,大人安心,但孩子的天性被抹杀了,培养出的孩子多半循规蹈矩,缺少头脑,依赖性强,泯灭了孩子爱动、好奇、勇敢,甚至冒险的天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作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故事明白无误地告诉父母,要保护孩子的创造性,让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会创造。父母可以经常指导孩子做一些小玩具、小实验,关键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并且要一丝不苟地去做,培养孩子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