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5137100000020

第20章 鼓励孩子提问,但不要马上告诉他答案,对孩子的问题不要嫌麻烦

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的心灵深处绝对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龄的孩子常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上小学时,在班上成绩很好,但是,上初中和高中后成绩下降,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反之,有些孩子小学时的成绩不太好,进中学后成绩斐然的亦到处可见。尤其是在男孩子中,更为常见。

这是为什么呢?一些成绩下降了的孩子的父母更是为此事迷惑不解。“乖乖的一个孩子,怎么突然赶不上进度了?”这其中的奥妙,或者说,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学功课比较容易,只要顺从父母“好好用功”,孩子就能获得好成绩。初高中课程难度逐渐加大,需要个人思考的成分日益增多,这时最起作用的是孩子本人的意志,而不是父母的意志,父母便无法再左右孩子成绩的好坏了。这是因为单纯的死记硬背已不能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各个学科的功课越来越多地要求孩子们独立思考。因而如果孩子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不肯动脑筋,就会学不懂、学不精,更不要谈做好作业了。反之,如果孩子对新鲜事物、新的学科能抱有强烈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会去自寻答案。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每个孩子都天生具有的,只是程度强弱和大小有所差异罢了。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孩子在小时候都喜欢见了什么就问父母:“这是什么”和“为什么”。

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是最喜欢发问的时候,也是孩子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到了小学低年级,孩子开始接触书本,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加,于是常问父母:“为什么?为什么应该变成这个样子?它是怎样变来的?”父母如果因一时答不出而斥责孩子,或因有事而嫌孩子打扰,就会说:“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跟你讲。”或者干脆骂道:“你怎么这么啰嗦,别再问了!只有你的问题多,下次不带你出来了!”

父母这种粗暴的态度就会扑灭和冷却孩子开始萌生的求知欲和日益增长的好奇心。如果这种情形反复出现,就会使孩子逐渐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当然,在学校里对新的功课就不会产生什么强烈的兴趣了。尤其是当功课有了一些难度的时候,更是如此。孩子开始变得心灰意懒。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孩子会这样想:“我问你们,你们还嫌麻烦,我不问就是了。”

这当然是极端错误的做法。旺盛的求知欲是孩子成才的先决条件。所以,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发问,并加以鼓励。有的父母看孩子对答案难以确定的样子,就想赶紧把答案告诉孩子。岂不知,这样会使孩子感到:“我是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从而使孩子丧失自信心,不再自己独立思考,独自寻求问题的答案。

曾经有人比较过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的学习教育效果:在美国,课堂上非常热闹,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地问个不停,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中国孩子在教室里非常安静,大多都是静静地听老师讲课,认真地记笔记,很少有人发问。

陈宇华小时候也并不是特别爱好学习。陈宇华的父母后来回忆说。后来大家都夸宇华聪明,父母倒觉得,小时候,她和其他孩子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无论从智力上,还是对学习的兴趣上。关键是看你怎么培养她,引导她。

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在宇华一两岁的时候,父母就给她买了很多的书,像什么《唐诗300首》《幼儿数学》《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一有空闲的时候,父母就给她灌输,但是,她并没有表现出多么大的兴趣。

宇华倒是挺喜欢小汽车的,整天拿着个小汽车摆弄,可这有什么用?

“爸爸,汽车为什么4个轮子?”一天,宇华举着小汽车问。

“4个轮子才稳当么。”爸爸一边看报纸,一边随口说道。

“那三轮车为什么是3个轮子?”

“……有3个轮子,也就稳当了……”爸爸有些不耐烦,因为他正在看一条重要新闻。

“那自行车怎么只有两个轮子?”

爸爸放下了报纸,有些吃惊又有些尴尬地看着宇华。宇华正睁大眼睛看着他。父女对视了一分钟,爸爸才缓过神来。

从宇华乌黑但充满了疑问的大眼睛里,爸爸像是看到了什么!

“这不就是几何的几个基本原理么?”爸爸的脑子里像有个小火花跳跃了一下。当然,这只是实际生活中的几个小小的疑问而已——但正因为是实际的,不是比教学上的理论更鲜明、更活泼嘛!

爸爸知道该怎么做了,像是大梦初醒一般!

“好孩子,”爸爸一把把宇华拉到怀里,“来,爸爸给你讲!”

爸爸就用最浅显的话,认认真真地给宇华讲着。令爸爸感到特别高兴的是:这次宇华竟然一动不动,昂着脑袋,老老实实地听着爸爸的话,既不乱讲话,也不做小动作了。

爱提问题的孩子比被动接受知识的孩子知识掌握得快,而且觉得负担轻。孩子好奇,求知欲强,对特别想知道的事情自然记得快、记得牢。父母要培养孩子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从此,父母也开始发现,宇华原来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她老是在不停地提问。

“爸爸,为什么天是蓝的?”

“妈妈,为什么海水也是蓝的?”

“为什么父母喝的水,洗脸的水,却没有颜色?”

以前,父母会觉得烦,总是要么胡乱回答,要么搪塞不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有的东西父母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大人的虚荣心在作祟呢?看来得好好看看《十万个为什么》了。

后来,父母就把一切地方,都当作了宇华的大教室。

饭桌上——“为什么不吃饭就会觉得饿?”“因为,人必须得吸收营养啊。像小树必须得浇水一样……”

玩耍时——“为什么轱辘是圆的?”“圆的才能转啊,方的就不行……”

散步时——“为什么花是红的,叶子是绿的?”“因为叶子里有叶绿素……爸爸也说不清楚,咱们回去再看看书好么?”

甚至洗脸、刷牙、洗澡的时候,父母都相信这也是个课堂,当初那个数学家阿基米德不就是在洗澡的时候解决了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吗?

总之,就这样,父母认真地对待宇华的各种问题,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一面让她自己考虑,一面自己恶补各种知识,然后再告诉她。宇华的“求知态度”得到了认真的回答,求知热情也就更加高涨起来。宇华不断地提问,也在不断地获得知识。

当后来有人把这些归结为自主教育时,陈宇华说:“我是无法忘掉父母从小对我的培养的,但是,他们教育的起点,都是我自己。我喜欢的,他们就愿意教我;不然的话,就看我的表现了。我不喜欢的,他们不会勉强我的。”

宇华的好学好问,很合爸爸的脾气。虽然爸爸在生活上给她立下了很多规矩,但是,在知识探索上,非常开通。爸爸从小开始就注重培养宇华多方面的兴趣,让她随心所欲地学习、了解各种知识。到后来,宇华对书法、音乐、体育和文学都有涉猎。

特别是在知识探索上面,爸爸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人。首先,他自己就是个知识分子,深知科学求真的目标,所以,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他总是饶有兴趣地回答。

宇华在爸爸这种态度的鼓励下,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欲望日益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

孩子的智力有限,理解力有限,当然对于孩子们的询问,不一定要解答得很详尽。但绝不可随便编个理由敷衍,更不可违背科学乱讲。有些问题一时实在无法回答,也应该耐心地讲清楚:“你好好用功读书,将来你自己就会了解的。”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的兴趣自然发展,这应该是父母在教育子女中的一项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