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梦之谜
5120300000006

第6章 “金陵十二钗”的含义如何?

“金陵十二钗”。既是《红楼梦》书的异名之一,同时又指书中描写的十二个作为重要人物的女子。那么——“金陵十二钗¨的含义如何?

《红楼梦》第一回明言:“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日《金陵十二钗》。”甲戌本“凡例”写道:“此书又名日《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

金陵,是古邑名,楚威王三七年(公元前333年)置,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后即为南京的别称。

钗,是用金或银制成的两股簪子的合成物,本来是古代女子用以固定和装饰发髻的一种头饰。古人在诗文中描写妇女时常常提到它,后常以“金钗”、“裙钗”代指女子。“十二钗”这个提法最早见之于《古乐府》中南朝梁武帝萧衍所作的《河中之水歌》,内有“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的诗句,这是形容洛阳女子莫愁头上髻高插钗之多。

后来,“金钗”一词逐渐演化成了妇女的代名词,而“金陵十二”则被用来形容姬妾之众。宋代沈立在《海棠百韵》中有“金钗人十二,珠履客三千”的诗句,则是明指十二个女子了。与曹雪芹并世的尹继善《过忠勇公第即事》有“金陵十二人何处,列屋新妆只画图”;袁枚《谢镜诗》有“三千书卷斗然加,十二金钗掠鬓鸦”,均指女子。可见,“金陵十二”代指众女子是比较常见的。

《红楼梦》第五回,通过“太虚幻境”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勾画出一派衰亡败落的景象,形象地预示了十二个女子的不幸命运和全书故事的悲惨结局。

按《红楼梦》中的说法,“金陵十二钗正册…‘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她们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均是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小姐、正妻之类的贵族女子。《红楼梦》为她们每人写有一首配画的判词和曲子,对她们的身世、历史和结局作了预示。如,贾元春的判词配画是“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判词是: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这里的“弓”是宫的谐音,“橼”是元的谐音,暗喻贾元春被选进皇宫,做了皇帝的妃嫔。她自选人宫中做女史到死去共二十多年,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体验到了做官女、妃子的痛苦生活。表面上,“三春”(迎春、探春、惜春)均不及她的地位,可是,在虎年和兔年相交时就要梦醒回归了。贾元春的曲子是《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贾元春先是“因贤孝才德,选人官作女史”,接着又“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成为最高统治集团中的人物。但这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荣华”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欢乐,实际上只等于是进入了满嵌着珠宝的囚笼而被幽禁起来。她以自己没有欢乐的生活成为贾府在最高统治集团中的政治代表,她的死亡亦使贾府失去了有力的靠山。她在死后托梦给贾政夫妇,劝告他们从仕途官场抽身退步,以挽救贾府的败落。然而,这又怎么仅是抽身退步就可以挽救得了呢!

除“金陵十二钗正册”这十二个女子外,“金陵十二钗副册”只有香菱一人的判词及配画,“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只有晴雯、袭人这二人的判词及配画。香菱是“乡宦”甄士隐的女儿,由于被拐卖而沦为薛蟠的婢妾,受尽欺凌、折 磨。晴雯、袭人均是贾宝玉的丫环,此二人被认为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的影子,其判词及配画值得一说。

晴雯的判词配画是“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渝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霁月”是雨后月出,点出“晴”;“彩云”是成花纹的云彩,点出“雯”。可是,雨后月出是难逢,成花纹的云彩是易散,这暗喻晴雯一生遭遇很不好。晴雯是大观园里地位“下贱”的婢女,但她“心比天高”,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她敢于藐视封建贵族的主子,嘲讽那些无耻的驯服奴才,她也因此而遭受封建势力残酷无情地迫害。王善保家的因她不善趋奉便趁抄检大观园之机向王夫人进谗言,王夫人更把她的美貌视为勾引宝玉的“轻狂样儿”,只有十六岁的晴雯就这样悲惨地死去,令与她只有柏拉图式恋情实际上只是相知之情的贾宝玉只能“空牵念”。

袭人的判词配画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判词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花”是袭人的姓,“席”是“袭”的谐音,“破席”又暗示袭人与宝玉有“雨云情”那样的私情。袭人是贾府里的大丫头(丫头分三等,袭人属于上等),由于封建贵族对奴婢实行压迫和腐蚀利诱相结合的手段,使袭人变成封建势力的忠实奴才,《红楼梦》书中有不少地方对她的丑恶行径作了深刻揭露。“温柔和顺”正是对她奴才性格的概括,“空云似桂如兰”是对她奴才品德的绝妙讽刺。她本一心以为可以成为贾宝玉的小老婆,殊不知后来却被主子安排嫁了被称为“优伶”(歌舞戏剧艺人)的蒋玉函,“优伶有福”、“公子无缘”写出了她的结局。

《红楼梦》的作者正是用这种暗寓的方式,既预示了书中许多人物的发展及结局,更引导读者对这些判词去分析和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