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梦之谜
5120300000005

第5章 何谓“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红楼梦》的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为描写这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红楼梦》为贾宝玉与两位女主角的“姻缘”开篇就设置了伏笔—一何谓”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过金陵十二钗册子之后,警幻仙姑又令十二个舞女为贾宝玉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其中第一支即是《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此曲名为《终身误》,意为误了终身。此曲是模拟贾宝玉的口气写的,将林黛玉、薛宝钗同时放在这支曲子里,预示了他们三人之间情感故事的悲剧性。

曲中的“金玉良缘”,指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姻缘。宝玉生下来口里就衔着一块通灵宝玉,而宝钗则有一块和尚给她的金锁,金锁上所錾的吉利话与通灵宝玉上的篆文恰是一对。正是因为宝钗的金锁是“和尚给的”,无从考证真假,再加之其母薛姨妈“有意散布”和尚说过有金锁的宝钗将来要和一个有玉的男子为婚的说法,因此不少人认为薛姨妈带着薛宝钗住进贾府而且“赖着不走”,就是为了让薛宝钗“千方百计做宝二奶奶”(此说当然是肤浅而不正确的)。金玉良姻,象征符合封建家长意志、命中注定的婚姻。

曲中的“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纠葛。按《红楼梦》第一回中的说法,林黛玉生前为灵河岸上的一株绛珠草,草即“木”,而贾宝玉原是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曾以甘露灌溉过绛珠草,绛珠草为酬报其灌溉之恩,甘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即是“前盟”。

然而,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相爱的人不能结合,林黛玉悲愤早逝。贾宝玉虽然与薛宝钗走到了一起,然而婚后的贾宝玉仍然念念不忘他的唯一知己林黛玉,无法调和他与薛宝钗在思想上的分歧;尽管二人相敬如宾,但是他却根本无法排遣那种相思之苦。薛宝钗婚后生活的冷落和难堪,贾宝玉婚后痛苦、复杂的内心世界,不能说与林黛玉无关,这正是三位主人公爱情婚姻的悲剧。正如《红楼梦》十二支曲的第二支曲《枉凝眉》所叙: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此曲名为《枉凝眉》,意为徒然凝目悲愁。曲子从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破灭写起,表现了林黛玉为爱情泪尽而死的悲剧及宝黛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 客观而言,《红楼梦》对宝黛爱情的描写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 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志同道合的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他们是在经过长期的互相了解和多次的微妙试探后逐渐取得默契,彼此相爱。志同道合、思想一致是宝黛结合的基础。共同的叛逆思想使他们产生了纯真的爱情,纯真的爱情又加强了他们的叛逆精神。他们的爱情是叛逆者的爱情,而又不只是在爱情问题上的叛逆,这和《红楼梦》以前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崔莺莺、张君瑞等有着很大的不同。宝、黛爱情关系的每进一步都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尖锐对立,就是叛逆者的爱情与封建婚姻制度严重斗争明朗化的表现。贾宝玉几次三番要摔碎那块被封建家长视为命根子的、作为“金玉良缘”象征的“通灵宝玉”,就是要打掉封建婚姻制度套在他脖子上的枷锁。林黛玉更是不能不把自己与宝玉的爱情当做生活的希望甚至生命的寄托。可是,她既不能像宝玉那样公开表述自己的观点,又得不到任何一位家长的允诺和撮合,没人给她做主。当贾府的主子们安排下“掉包计”的时候,她的唯一生存希望也就完全破灭了。一方面是红烛高照,鼓乐喧阗;一方面是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林黛玉(其实也还有贾宝玉,甚至也包括薛宝钗)终于被作为牺牲品,让封建势力的血盆大口吞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