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之HR杂录
5112300000023

第23章 致秦始皇的一封信

本人郑重声明:写这封信的人不是我。第一我写不好;第二也无法邮寄,邮递员也不能穿越时空啊。写这封信的人叫李斯,当时李斯还不是秦国丞相,是秦国的一个长史,职位大概相当于秘书长吧。

李斯本来是楚国人,年纪轻轻就立有大志。他心中这个大志来源于对生活中细微观察后得到的启示。具体是这样的:李斯同学发现厕所中的老鼠生活条件很不好,住的环境是脏乱差,吃的呢又是人类的五谷轮回之物,还经常受到惊吓——人或狗一来,就赶紧进洞躲藏,尽管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但是在老鼠看来,还是回避一下比较安全。而粮仓里老鼠们的生活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这个鼠集体不用担心风吹雨打,食物丰富,饿了就是,吃饱了就玩,玩饿了再吃,一个个膘肥体壮。如果说厕所中的老鼠是鼠届的贫农,是**丝,那粮仓的老鼠就是资本家,是土豪。两下对比,天壤之别呀。这个现象深深的刺激了李斯,他认为选对平台很重要。所以他立志做一个粮仓中的老鼠,找一个好平台,一个好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做一个了不起的人(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从这一点看,咱就比不上人家李斯,人家不但善于观察,还能得到启发,牛人就是牛啊,不服不行。

后来李斯当上了楚国的小吏,主要做一些档案、资料、文书的工作,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寻找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两点问题。第一是自己的能力水平还不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第二是发现楚国这个平台不理想,不是心中期待的那个环境。如果想实现第二个问题,那么就要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再好的平台、再好的机遇也没有自己立足之地。能力担负不起职位,给你个地球球长,你也做不出成绩。

在左右权衡一番后,李斯决定外出求学,继续深造,决然的辞去了楚国的公务员职务,辗转来到了齐国,在这里找到了当时一位很厉害的老师并拜于其门下,这位老师叫荀子。

一位是教育界的名师,一位是天资聪慧的高徒,两强相遇,结果自然圆满。经过几年的强化学习,李斯同学终于毕业了。他完全掌握了政治、管理、经济等诸多领域的核心内容,接下来就是该实践了。

李斯利用所学知识对当时各国主要领导人、国家综合实力与未来发展走势做了仔细的研究、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要想求发展,必须去秦国!

李斯来到了心仪的秦国,来到了梦寐以求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理想之地。在这里他认识了吕不韦,很受吕不韦的赏识,觉得是个可塑之才,因其没有具体工作经验,就先给他弄了个郎官当(不是新郎官)。边干边考察,等以后干出成绩再加以提拔。咱以前说过,吕不韦那也是识人资深专家,李斯这样的人才,自然不能弃之不用。

这个郎官虽小,可是他服务的对象却很厉害,这个对象就是秦王嬴政。郎官就是做秦王的侍从、小秘书。就这样,李斯实现了成功进入秦国政治届的第一步,有了接触最高领导——秦王(那时候还不是始皇)的机会。在接触的过程中,李斯给秦王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两条对秦国来说非常中肯,非常有价值。第一李斯建议秦王抓住眼前机会,下定决心做横扫天下、兼并六国的准备。第二利用一切办法破坏其它诸侯国君臣之间的关系,能收买的收买,不能收买的暗杀。这两条建议既符合当前秦国独大、六国衰微的情形,也符合秦王个人统一天下的欲求。于是乎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着手实施边破坏边攻打的扩张计划。秦王因此也发现了李斯的能力,就提拔他做了秘书长。

说到这里还没提《致秦始皇的一封信》的内容,实在抱歉,大家别急,马上就提。

就在这时,出事了。郑国到秦国当间谍的事情被发现了,引起秦国上下的一片轰动,大街小巷、政府朝堂弄的是沸沸扬扬。秦国的王族还有本国国籍的大臣们纷纷向秦王上书,认为那些在秦国的外籍人士都心怀鬼胎,是借机渗透到秦国来搞破坏的,一致建议把在秦国的外来户赶出秦国去,一个不留。秦王想想也挺害怕,万一都像郑国那样表面是来为秦国服务的,其实暗地里却另有目的,一个两个还行,要是多了后果不堪设想。再说也不能保证都像郑国一样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水准。所以经过考虑,秦王还是准了大家提出的建议。

这样,李斯就摊上大麻烦了。他也是外国人,楚国国籍,所以他也在驱逐之列。不能就这样完了,好不容易学有所成,好不容易来到秦王身边,那要是被赶回楚国,还怎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留在这里。争取一下机会,给秦王写信,劝说他收回成命。

尊敬的、伟大的、贤明的秦王您好,我是李斯。想想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在您身边伺候您了,再也不能听您教诲,不能仰您尊荣,心里非常难过。这种感觉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的温暖,没有雨露的滋润,没有清风的吹拂一样让我无所适从。虽然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围绕在您身边,但是您永远是我心中的王者,是我的终身信仰。衷心的祝愿您身体健康,能够早日完成您心中的一统大业。

最后我想谈一下对于您“逐客”一事的个人看法(这个最后其实是刚开始)。当年穆公广纳贤才,由西戎挖来了由余,东方换来了百里奚,在宋国招聘了蹇叔,从晋国寻求到丕豹和公孙支。有了这几个外援,秦国才得以兼并二十多个国家,扩地千里,称霸西戎。孝公时期又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得天下归心,万国景仰,民富兵强。惠王采纳张仪的策略,拆散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调转枪头为秦国效力。昭王得到范睢的辅佐,加强了王室的权力,遏制了贵族成员的势力。这四位君王都是依靠国际人才的作用而建功立业、成就自我的。如此看来,这些非秦国籍人士对秦国的发展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就说您现在日常所用吧,这些个身边的美女、音乐、珍珠、美玉都不产在秦国,可是您却收集来为己所用,享受这一切的美好。而到了对人的取舍任用之时却厚此薄彼,不问可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凡非秦国人就一概不用,凡是客卿就一律驱逐。似此便是只看重美色、音乐、珍珠、美玉而轻视人才了。

此处插一句李斯的潜台词:你妈赵姬也不是秦国人,你干爹吕不韦也不是秦国人,还可能是亲爹,你们全家都不是秦国人,你怎么还赖在这里不走啊?只不过心里没敢说,说出来就不是被驱逐的事情了。

我听说泰山之所以巍峨高大,是因为它不辞细小的泥土;河海能够成其深广,是因为它不择细流;圣贤的君王不抛弃民众,故能明示他的恩德,这便是五帝三皇所以能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您要抛弃那些非秦国籍的百姓,使他们去帮助敌国;驱赶那些外来的宾客,逼他们去为其他诸侯效力,这是变着法的成就别人,消弱自己啊。

好了,我的话说完了,您多保重吧。

原秘书长李斯

公元前237年挥泪之作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

在秦始皇前期,嬴政是很能接受别人意见的,也是很重视人才的一个领导。要是没这两条基础他是不可能完成那个统一天下的大志的。有了这两条能力,加上对于事业的追求、执着和决心,才有了他后来的伟大成就。

李斯写完信,长舒了一口气,收拾自己的行李默默的上路了,没有不舍,没有遗憾,因为他相信秦王会反悔的。

看完了信的内容,秦始皇醒悟了,他觉得李斯说的对,有事实有依据,现在又是秦国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不能没有人才,不能把他们赶走。自己再有抱负,再有能力,也不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秦王随即派人快马加鞭追回了李斯,收回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他的职务。后来李斯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秦国二把手的位置,在秦始皇提供的这个平台上充分施展了自己平生所学,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心中的理想,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李斯树立了理想,找对了平台,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学抓住了自己想要的机会,非常成功的在不可能中完成了360度的大逆转!

想要,就会有。

其实总结起来不过下面12个字:树立目标—学有所成-找对平台-抓住机会。很多人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直处于迷茫不清、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状态,如果能够按照那十二个字去追寻的话,属于你的成就或许会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