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面是一项古老的识人技术,起源于中国,流传于海外,其应用范围从亚洲波及到欧美。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对此津津乐道、经久不衰。特别是在中国,上到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即使没经历过,肯定也有所耳闻。有些人认为是迷信,有些人对此却深信不疑。如果你认为这是迷信的话,那就是世界都在讲迷信。面相学其实是一项经过古人对大量人貌特征的不断总结之后形成的一项规律,并且是经过市场检验后具有概率性效果的一项技术,这个概率到底是多少,那就看你的道行了。此项技术和中医理论里的“望、闻、问、切”中的“望”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外观目测,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过医生现在都有从业资格证书和职业等级证书,而面相师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太高深了,不好认证。因为没有职业资格认证,所以也造成了这个行业鱼龙混杂、滥竽充数的局面。不过,大师还是有的。
尉缭就是这样的大师,而被他相面的人是秦始皇。又是秦始皇?没办法,人家这个影响力太大了,所以和他关联的事情也就多了一些。尉缭的第一身份是军事家,著有《尉缭子》一书,在古代军事领域颇具影响力。相面倒也不是他的兼职,只不过是其掌握的一项识人技能。尉缭到了秦国给嬴政提过和李斯一样的建议:既防止其他国家联合抗秦,应该在他们形成盟国之前给予内部破坏、收买或安抚。而且尉缭对军事很有见地,当时秦国虽然猛将如云,但是却少了一位总司令来坐镇指挥,所以秦王对尉缭很是赏识。每次接见尉缭时都以平等的礼节相侍,放低姿态,王室礼节都不要了,就连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秦王这个表现,在别人眼里那是礼贤下士的最高体现,是尊重人才的最佳诠释。可是在尉缭眼里却是另外一种看法。尉缭根据秦王的行为与他的外貌特征对秦王做出了这样的评价:“秦王这个人,大钩鼻子,眼睛细长,鹰鹞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此乃薄情寡义,不知感恩,心如虎狼之貌。用你之时谦卑有礼,甘居人下,发达以后那是吃人的人啊(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一个平民百姓,然而见我之时,常常甘居我下。如果秦王得志于天下,那天下人就要遭殃带倒霉了。不能和他长期相处。”尉缭不想再陪嬴政玩了,怕以后被秦王玩死,然后就偷偷的逃走了。等秦王发现了,非常生气:太不把我当干部了。随即下令一定要把尉缭逮住正法。后来尉缭被带回秦国,在李斯的一再恳求下,秦王才算平息了自己胸中的怒火。考虑到尉缭的才能将有利于秦国的发展,所以再三的挽留他辅佐自己,让他做了秦国的总司令(国尉)。后来秦王统一六国,做了始皇帝,立刻显现出了其残暴不仁、奴役天下的一面,非常符合尉缭当时的判断。
还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这件事情之前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经过几年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奋斗成功逆袭,从吴国的阴影下走了出来,光复了自己的国家,跻身为新的霸主,树立了国际地位。范蠡作为复国元勋,选择了功成身退,下海经商。在他走后给有同样功劳的文种写了一封信:“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勾践“长颈鸟喙”,脖子细长,嘴巴像鸟嘴一样尖突(我想起来雷震子的光辉形象)。此人只可以同甘苦,不可以共富贵。哥们我劝你也提前退休找点别的事情做吧”。文种收到信之后不以为然,呵呵笑之:“不能够啊,我贡献这么大,一定不会亏待我的。”
不亏待你那是你的想法。在后来的某天,勾践叫来文种,笑容满面的对他说了一段话:“当时你教了我九种杀人的方法,我只用了其中的三种就灭了强大的吴国。现在还有六种没地方用了,你自己试试效果怎么样吧。希望你以剩下的六种,去另一个世界对付那些当年攻打我们的吴国阴魂,去为我们报仇吧(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
不死也得死啊,还要完成领导交给的重要任务呢。文种追悔莫及,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劝告,终于还是死在了这个“长颈鸟喙”之人的手里。
以上说的事情都是历史上的代表性事件,您要信就信,不信就权当一乐。有兴趣不妨去观察一下身边那些有所成就的人,比如在经济界,在政治届,在科技领域里那些做出成就的人,可以拿他们和普通人做个比较,是否能够发现五官外形上的区别。包括现在招聘、面试、访谈,包括一些特工训练用的表情研究、行为研究都可以说是面相学的衍生品,能准确的透彻射出一个人内在特质和内心潜藏的一种外在表现。相由心生,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