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谜语趣话
4999700000003

第3章 灯谜历史故事(2)

子路接过钱,有些茫然,这填饱肚子的食物倒不难买,可剩下的钱买什么东西老师却又不明说,叫我怎么去办呢?但又不敢深问,只好耷拉着脑袋进了城门。

子路满腹猜疑,边走边想,不小心撞在一货摊上。摆摊的是个慈祥老人,老人笑道:“小老弟,看你神不守舍,怕是遇到了难事吧,来、来、来,坐下说给老伯听听,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子路见摆摊老人非但未斥骂他,还叫他坐,心里很是感动,便连声称谢,并将老师的话说了一遍。

老人一听,哈哈大笑道:“小老弟,别犯愁,你买好食物后,再买两项物品,保你那孔圣人满意。子路按照老人所教的去办,孔夫子一看,果然十分高兴地说:“正合我意!正合我意!”原来,老人告诉子路:“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车金。你老师是叫你买了充饥的食物后,再买些木料和铁钉去修车子。”

鲁班出谜考徒弟

众所周知,生活于春秋末期的鲁班是著名的能工巧匠,他有很多发明创造,是我国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

鲁班有很多门徒,有一天,他想考考自己的徒弟,就把他们都叫来说:“你们明天一早就来我家,我要考考你们。”第二天早上,徒弟们就一起来到了鲁班家,可是发现师傅家的门关着,上面写着一行字:“今日可不见。”

徒弟们都觉得很奇怪,但还是猜不出师傅的意思。大家正要离去的时候,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徒弟突然说:“我觉得师傅可能在河边,我们去看看吧。”大家都不解地问他:“你怎么知道师傅可能在河边呢?”小徒弟说:“门上这五个字,‘可’是‘河’字的边,‘不见’两个字合在一起可看成是‘觅’字,你们想想看,师傅不是在暗示我们去河边找他吗?”

大家听了觉得有一些道理,于是一起去了河边,真的发现师傅就在那里。鲁班看见徒弟们非常高兴,然后,他指着旁边的一堆梓木说:“你们用这些梓木,做三天,要做得精。这就是我今天想考你们的题目。”

三天后,徒弟们各自拿着自己的作品来见师傅,这些作品都各具特色,非常吸引人,但是鲁班却都不满意。这时,鲁班最小的徒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非常精巧的书架,书架的样木正好构成一个“晶”字,鲁班看到这个作品,哈哈大笑,赞赏地说:“这才是我要求你们做的。”别的徒弟们都大惑不解,围着小徒弟询问原因,小徒弟说:“师傅说用梓木做三日,做得精,‘梓’的谐音是‘字’,而‘精’是‘晶’的谐音,三个日字不正是‘晶’字吗?”大家听了才恍然大悟,看来做工匠,不仅要有精巧的手艺,也要有机灵的头脑,鲁班用这个字谜考验了徒弟,同时也教育他们要善于动脑。

秦汉时期

项羽解字护桂树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通常被称做项羽,中国古代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时被楚怀王熊心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就是专指项羽的。

项羽年少的时候,很爱护树木,他常对伙伴们说:“古代的贤士都是爱树如爱子的。”如果遇到有人任意砍伐树木,他就会千方百计地劝阻。

有一年,征战途中,他率领将士们驻扎在一个山村,看见一个农夫正要砍倒院子里一株枝繁叶茂的桂树,项羽赶忙走上前去,问道:“这棵树长得很好,老伯为什么要砍掉它呢?”

那老伯叹了一口气说:“我本来也不想砍掉这棵树,但是我家庭院是正方的,有一棵树立在庭院里,就成了个‘困’字,我怕不吉利,就想砍掉它。”

项羽一听,笑道:“依我看,砍了这棵树更不吉利,你想,四方的庭院中,树倒人留,这不成了个‘囚’字吗?你若家中困难,我尚可帮助你,要是被囚禁,我就无能无力了。”

那老伯仔细一想,觉得项羽说得有道理,就放下了斧子。项羽便命人送给老伯一些粮米。

东方朔智猜射覆

东方朔,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

武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都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能扛得起,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东方朔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对自己大为夸奖了一番,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赞赏他的气概,命令他在公车署中待命,而后因其语言诙谐风趣,常常逗得汉武帝捧腹大笑,汉武帝对其甚是喜爱,就任命他侍诏金马门,不久又升为侍郎,侍从左右。

汉武帝喜欢游戏,在忙碌政务的空暇常出谜语,让侍从猜谜。东方朔每猜必中,应答如流,很快得到宠幸。而东方朔则利用接近皇帝的机会,屡屡向汉武帝谏诤国政,为国家作了很多贡献。

古代宫廷里有一种游戏叫“射覆”,非常受欢迎,方法是把一件东西覆在盆下,让人猜射,猜出以后,先要念一段“射覆词”,这段射覆词就相当于现在的谜面,要说出物的特点,这种猜谜形式叫做“射覆谜”。汉武帝很喜欢射覆游戏,有一次召集臣子们在宫廷里猜射。汉武帝命人把守宫(壁虎)覆在盆里,让臣子们猜射,大家均不能猜中,后来东方朔说:“臣以龙又无角,谓之蛇又有足,政跋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揭开盆一看,果然是蜥蜴,汉武帝为此赏给了东方朔十匹帛。

东方朔妙解蚊子

话说东方朔是西汉武帝时的太中大夫,他酷爱读书,博闻善辩,精通诗文,又擅长谜语,汉武帝对其非常宠爱,而有位郭舍人也很得武帝的宠信。

汉武帝像武帝很喜欢猜谜逗乐,所以经常让东方朔和郭舍人猜谜比胜负。东方朔总是取胜,郭舍人心中暗暗不服气,总是想找个机会报复一下东方朔,于是他私下请了几位制谜高手一同制了一个谜语,想伺机难倒东方朔。

有一天,两人一同在武帝面前议事。议事完毕后,武帝让二人出谜比赛。郭舍人一看机会来了,就对武帝说:“我已经有一个谜语了,能不能让我先说?”武帝准许了。郭舍人就把他事先精心准备的谜语道出:

客从东方,讴歌且行。

不从门入,逾我垣墙。

游戏中庭,上入殿堂。

击之拍拍,死者攘攘。

格斗而死,主人被创。

说完,郭舍人得意扬扬地看着东方朔,心想这下看你能不能猜得出。

东方朔略一思索,就猜中谜底了,但他不想直接说出,而是用谜语作答曰:

长啄细身,昼匿夜行;

饮朱砂酒,拍见阎王。

郭舍人一听,知道东方朔已经破了自己的谜语,原来他们两人所咏之物都是蚊子。郭舍人自己精心准备的谜语被东方朔瞬间破出,不得不自叹不如,从此对东方朔更加敬佩了。

东方朔巧解哑谜

东方朔机敏诙谐,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东方朔又善于隐语和射覆,汉武帝经常召东方朔来与他说隐语和射覆为乐。

有一次,上林来向武帝献礼,汉武帝见东方朔来了,便用手杖敲击大殿的门槛说道:“叱叱,先生束束。”东方朔听见了便说:“是上林来献枣七十七枚吗?”汉武帝问:“你怎么知道的?”东方朔说:“我见陛下用手杖敲门槛的两根木头,两木林也.陛下说束束,束束枣也。叱叱四十九也。”汉武帝听了,高兴得对东方朔夸奖了一番。

白水真人光武帝

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后,十分嫉恶刘氏。因为钱字有“金、刀”,而“刘”字正是由“卯、金、刀”组成(皆指繁体字),王莽便改称钱为“货泉”,是取货币如泉水一样的流通。迄今传于世的货币以货泉为最多,品类也最为繁杂。从现今发现的版别来看,有传形、异书、异范、合背、呈月、决纹、剪边、圆穿、花穿等近百种之多。

相传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以后,对王莽的货泉十分欣赏,于是继续沿用货泉达16年之久。

刘秀喜欢货泉还有一个典故。因为刘秀虽然是开国明君,英明神武,却十分相信谶纬迷信。有人曾预言:真人既出,可复汉灭莽。他即位后认真品味了“货泉”二字,王莽的货泉,钱文篆书,独具特色,“货泉”中的“泉”字,可以拆成“白水”两个字,而“货”(货的繁体为货,字形如同亻+真)字又可以拆成“真人”两个字,所以“货泉”就变成“白水真人”了。而刘秀当初起兵白水乡,他视“货泉”为“受命”之依据,认定是一种吉利的征兆,便把自己比做“白水真人”,把货泉也改称为“白水真人”钱。

任棠哑谜谏太守

后汉的时侯,有个叫任棠的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隐者。他节操高尚,志向高远,却隐居于民间,甘于平淡,以教书为业。

有一年,庞参出任汉阳太守,刚刚上任,便亲自去拜访任棠。他到了任棠家,恭候了很久,任棠并不与他交谈。只将院中最粗大的一棵薤白拔出来,又盛了一盂水放在门前,把门帘打开,自己抱着孙子蹲伏在下。庞参的随从们觉得任棠实在是太傲慢了,竟然对新来的太守如此无礼,便想前去斥责他。庞参伸手把他们拦住了,他知道任棠是给他设了一道哑谜,略略思考一下说道:“他是在告诉我怎样做太守呢:水的意思是要我清廉;拔出一大根薤,意思是要我敢于整治豪门强族;抱着小孩蹲伏门下,是要我开门怜恤孤儿呀。”于是他深深地感叹一声便回去了。庞参上任之后,果然按照任棠的指点,坚持清廉为政,抑强扶贫,把汉阳郡治理得很好,受到人民的敬爱。

董卓当死汉当兴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的权臣。官至太师、郿侯。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他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废少帝,立献帝。董卓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联合讨伐。最后被其亲信吕布所杀。

当时,曹操和袁绍起兵反董卓,各路诸侯也都响应,董卓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并立自己为太师。他还放火焚烧了洛阳城,洛阳的老百姓对董卓深恶痛绝。后来,董卓又在郿坞大兴土木,暴敛黄金不计其数,老百姓都怨声载道。长安城里流传着一首歌:

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这歌声每天在夜空飘荡,声调非常悲切,后来歌声随风吹进董卓帐中,董卓听得格外清楚,便忙问谋士李肃:“这首童谣主何吉凶?”李肃顺口答道:“只是表示刘氏当灭,董氏当兴之意。”这首童谣实际上是一则反映民心的谶语式谜语,是隐语已发展成雏形的文义字谜。

童谣的第一、三两句是“董卓”两个字的分拆,第二、四句是谶语。《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青青’的前面加‘何’,实际上是贬义‘不得生’。”实际上,这首歌谣是骂董卓应当去死了。巧合得很,第二天,董卓入朝,司徒王允指使吕布杀了他,除了这一害。这个字谜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绝妙好辞传后世

东汉时,浙江上虞有一个女子叫曹娥,她的父亲是个乐手。在5月5日划舟祭江神的仪式中,曹娥的父亲不幸落水淹死。当时她才14岁,为了寻找父亲的尸首,她沿江哭号了17个昼夜,最后也投江而死。

县令度尚,为了表彰这位孝女,就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并在江边立庙、竖碑。在请名家撰写的碑文还没有交稿时,却有一位不满20岁的侍酒童子献出了自己写好的碑文。大家看了赞不绝口,就把这篇碑文刻到了碑上。东汉的大文学家蔡邕闻听这篇碑文写得好,路过上虞时,便赶去观赏,赶到碑前,天已黑了,他只好摸着读完碑文,读完后便在碑的背面写了8个字: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一时没有人能解这8个字的意思。传说,三国时候,曹操在一次出巡时得知了蔡邕题的这8个字的事,便问随从人员,谁能解得开?只有主簿杨修开口说他已解开了。曹操叫杨修先不要说出来,让他自己再想想看。他们骑马又走了30里路的工夫,曹操才说他也猜出来了。便让杨修先说说看,杨修说:“黄绢,是有色的丝,是个“绝”字;幼妇,即少女,是个“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好,女子为“好”;齑臼,是接受捣辛辣之物的,受辛为“辞”字,这8个字的意思是称赞这篇碑文为“绝妙好辞”。曹操听了大笑说:“正和我猜的一样。可是我的才思终不及你好,我是又走了30里后才猜出来的呢!”

后来,原来的碑被毁了,到宋代重建此碑时,由蔡卞书写了碑文,把这8个字写在了碑的正面碑文之末,这8个字的字谜便成为曹娥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传为千古佳话。

曹操诗谜考华佗

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今安徽省毫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佗,并讲述了他的医术高明,于是曹操命人将华佗星夜里请来。

曹操是个素来多疑心、不信诈的人,虽将华佗请至府中仍不相信,想亲自考考华佗。他口授徐庶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

晴空夜明,初入其境,

长生不老,永远康宁,

老娘获利,警惕家人,

五除十三,假满期临,

胸有大略,军师难混,

医生接骨,老实忠诚,

无能缺技,药店关门。

华佗看后马上明白了,自言自语道,相爷在考我,原来这是一首诗谜,每一句打一中草药名:

胸中荷花:穿心莲;

西湖秋英:杭菊;

晴空夜明:满天星:

初入其境:生地:

长生不老:万年青;

永远康宁:千年健:

老娘获利:益母:

警惕家人:防己:

五除三十:商陆;

假满期临:当归:

胸有大略:远志:

军师难混:苦参;

医生接骨:续断;

老实忠诚:厚朴;

无能缺技:白术;

药店关门:没药。

猜字谜曹植夺魁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大政治家、军事家,而且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精湛的造诣。他的几个儿子也相当有才华,尤其幼子曹植(字子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出类拔萃。

有一天,曹操领着曹丕、曹植骑马郊游,观赏丹枫金菊。这天秋高气爽,蓝天一碧如洗,成群的燕子在天空中飞翔。曹操凝望着天空,感叹不已。忽而想到:何不以此景为题,制个字谜考考两个儿子才学的高低呢?只见他沉吟片刻,便手指天上的燕子,吟了四句诗:

一对燕子绕天飞,

一只瘦来一只肥。

一年四季来一次,

一月里倒来三回。

曹操要两个儿子以此四句诗为谜面,猜一字。曹丕冥思苦想了良久,终未悟出是个什么字。才思敏捷的曹植,一句一句推敲,沉吟片刻,便破了此谜。他对曹操说:“这是个‘八’字。一对燕子像‘八’字的一撇一捺,瘦的是撇,肥的是捺。‘一年四季来一次’,指一年中有一个‘八’月。‘一月里倒来三回’,指一月中有初‘八’、十‘八’、二十‘八’。”曹操听后特别高兴,从此对曹植更加喜爱,一度曾欲立曹植为世子。

曹操试谜连良婿

丁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字正礼,沛国(现安徽滩溪县)人,丁冲之子,丁廙之兄。曹操有个娇俏的女儿清河公主,因无如意才郎而迟迟未嫁。其时曹操以“相王之尊”“挟天子以令诸侯”,位高权重,大家都想高攀这门亲事。上门求婚者皆为王孙公子。可是曹操一个也看不中。

后来,他听说沛人丁仪,字正扎,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是个名士,便派人去请丁仪来宫中一会。儿子曹丕向父王劝谏:“听说丁仪虽有才学,但其貌不扬。妹妹的终身大事非同一般,请父王三思。”曹操听后严肃地说:“用人唯才是举,择婿也应德才兼备,为父只看真才实学,不重外貌,不求十全十美。”

是日,丁仪应召而来。宾主相互寒暄礼毕,曹操便开始试他学问。曹操先捋须吟了四句:

一字九横六竖,

问遍天下不知。

有人去问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