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谜语趣话
4999700000004

第4章 灯谜历史故事(3)

孔子想了三天。

曹操问丁仪是个什么字。文思敏捷的丁仪马上答出来了。曹操微微一笑,取出早己写好了的纸条,只见上面又是四句:

道士腰间两柄锤,

和尚肋下一条巾,

就是平常两个字,

难倒不少运行人。

丁仪略一沉吟,含笑在纸上点了两点。曹操见他才思敏捷,对答如流,于是把他留在相府,择日完婚。

(谜底大揭密:晶、平常)

诸葛亮猜谜拜师

诺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号忠武侯。

诸葛亮小时候勤奋好学,读书过目不忘。父亲诸葛珪肚里的学问倒了个干干净净,还是不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望。诸葛珪正犯愁的时候,听说百里之外的深山有个隐士才多识广,便决定带着儿子去拜师。

诸葛亮像出林的鸟,跟着父亲飞进了老林,飞到了一座依山傍水的茅舍。小孔明见到一塘碧水托出几丛荷莲,一群游鱼振鳍摆尾,在碧水中上下腾跃,鼓浪翻花,高兴得直跳:“真有趣、真有趣!”诸葛珪进门施礼,向老隐士说明了来意。那位童颜鹤发、仙风飘逸的老隐士对着小孔明端详了半天,捋须微笑,突然手屈一指,伸到小孔明面前。小孔明认得,这是老先生在问他:将来做了一品相,应当如何作为,小孔明一思,也以哑答哑。只见他向隐士深鞠一躬,后退三步,默站在一旁,这意思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隐士暗暗点了点头。正好,此时有位落第秀才前来拜访老隐士,老人笑问:“这位儒生本姓‘千里草青青’,单名‘日高花影重’。小孩儿,你可知道我这位朋友的尊姓大名?”聪明的小孔明略一沉吟,马上答了出来。老隐士拍拍他的头说:“我收下你这个学生!”

(谜底大揭密:董昆)

薛敬文智解蜀吴

三国时期,东吴有个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他博学多识,机警善辩,是东吴的良臣。他也很喜欢文字游戏。

有一次西蜀派使者张奉访问东吴,张奉是个轻狂好胜的人,好卖弄文采,在孙权接待他的宴会上,想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竟然不顾东吴君臣颜面,在孙权面前拿东吴尚书阙泽的姓名加以嘲弄。阚泽生性憨厚,又毫无准备,一时答不上来,连孙权也感到很尴尬。张奉见此情形,就更加得意,张狂跋扈,不可一世。殿下东吴群臣都很气愤,却又无可奈何。薛综见到张奉的举止,十分不满,但这是国宴使者,又不能太失礼,他心生一计,便压着三分火气,走上前来向张奉敬酒说:

蜀者,何也?

有犬为獨,无犬为蜀,

横目勾身,虫入其腹。

张奉一听立刻脸红了,一时回答;不上,呆了半天才说:“那就不应当把你吴国也说一说吗?”

薛综却应声而答道:

无口为天,有口为吴,

君临万邦,天子之都。

这两首解释“蜀吴”二字的言辞,大长了东吴的志气,而煞了西蜀的威风,张奉的嚣张气焰一下子便收敛了,薛综的一番话使在座的东吴文武官员无不大笑称快。

管公明智射三覆

三国时有个人叫管辂,字公明,三国时期魏国术士平原郡(今德州平原县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被后世lh卦观相的人奉为祖师。管辂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周易通灵诀》二卷、《周易通灵要诀》一卷、《破躁经》一卷、《占箕》一卷,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幼年好天文,既精通《易》和占卜,也善于射覆。

相传馆陶县令诸葛原升任新兴太守时,管辂前去送行,去送行的还有许多宾客。诸葛原便请管辂以射覆为戏,于是暗取三样东西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让管辂猜射。管辂略略思索之后,先在盒子上分别写了四句射覆词,又在后面写出谜底,第一个盒上写道:

含气须变,依乎宇堂,

雌雄以形,羽翼舒张。

第二个盒子上写道:

家室倒悬,门户众多,

藏精蓄毒,得秋乃化。

第三个盒子上写道:

觳觫长足,吐丝成罗,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

当场打开三个盒子一看,果然都猜中了,在场的人无不惊叹管辂的才智。你知道管辂写的谜底是什么吗?

(谜底大揭密:燕卵、蜂窠、蜘蛛)

三次梦狗解不同

魏时周宣善于占卜别人的梦。有个人梦见一只小狗,便去向周宣请教。周宣说:“你一定能得到一顿美餐。”之后,果然有人请他吃了一顿好饭。

过了几天,他又去找周宣,说他又梦见一只小狗,周宣说:“你应该防备跌倒。”不久他从车上掉下来,摔伤了脚。他感到奇怪,便又去找周宣说:“我昨夜又梦见小狗了。”周宣说:“你要小心谨慎,防止家里着火。”不久,家里真的失了火。他更奇怪了,便去问周宣:“我梦见小狗,你三次给我占卜占得不一样,却都应验了,这是什么缘故?”周宣说:“小狗是一种祭祀之物,所以第一次做梦是应当得到吃的;祭祀结束了,要防止被车轮辗轧,所以你从车上掉下来摔伤了脚;摔伤之后,你必定在家里劈柴做饭,所以就要防备失火。”那人说:“我第一次做梦是真的,后两次都是我编造的,怎么也应验呢?”周宣说:“吉凶懊丧羞辱,产生于意念之中,你意念上有活动,就和做梦一样。我占梦,也是根据人的意念活动分析出来的,所以都能应验。”

魏晋南北朝时期

温峤猜谜成佳婿

温峤是晋代有名的才子,23岁那年进京赶考,只顾赶路,错过了宿头,来到一个前不归村后不归店的人家投宿。这家只有母女二人,女儿穿着粗布衣裙,却长得十分美丽。老妈妈问过温峤的来意后,便命女儿收拾出一个房间让客人安歇。温峤进了这个房间,见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倒也清雅,他掌灯细看,发现在一个条幅上用秀丽的字体写的竟是一条字谜:

一间大厦空又空,

里面倒吊齐桓公。

温峤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猜出来,不由得自叹:在家乡,人人都叫我才子,可来到这深山脚下,却连这字谜都猜不出,真是天外有天啊!不觉又顺口吟道:

天无涯学亦无涯,

书到用时方恨少。

他在反复吟咏着想下联的时候,那位姑娘给他送茶来了,她听了温峤念着这句上联,便在转身走出去时假装不经心地说了一句:

细无度精亦无度,

事非经过不知难。

温峤一听,这不正是对着他吟的那句上联说的吗?不禁对这位女子更加倾慕起来。

第二天早上,温峤要结账向母女告别,老妈妈不但不收他的钱,反而为他置备了一桌可口的饭菜来招待他。饭后,又拿出女儿写好的那副对联下句,下面署名“玉香”,递给温峤说:“公子愿意写出上联吗?”温峤喜出望外地拜礼道:“晚生恭心奉命。”便在玉香早已备好的纸上写下了他昨晚吟的上联。老妈妈把这一副对联挂起来,便说:“我看你们是天生的一对,公子如果愿意,我就收你做我的女婿了。”温峤心里又高兴又不好意思,便说:“妈妈,我还没有猜出那个字谜呢!”玉香一听,便含羞地告诉了他的谜底。温峤又问:“为什么要单出这个字谜呢?玉香说:“此字为人伦之本,万福之源。齐桓公名小白,齐桓公的名字倒过来写,便是此字的下边了。”聪明的你也知道谜底了吧?

(谜底大揭密:原)

陶侃妙语刺避讳

陶侃,字士行(或作士衡),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他是我国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他是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

古代封建社会都有许多名讳,祖先的名字不准随便提及,万不得已时便借同音字避讳。东晋权臣王导,忌一“攸”字。一次,陶侃不小心犯了这个名讳,王导本来就忌陶侃之才,立刻借故将他逐出荆州,调任广州刺史。陶侃就讽刺说:“你的祖上讳名‘攸’,要是我呈文作句遇上这个字,该取哪一个同音字呢?当作无骰尊傍犬,还是犬傍无骰尊?”

王导出身士族,与其兄王敦专权东晋,当时称为“王与马(指司马氏),共天下”。他听了陶侃的话好久省悟不得,后来才发觉受了讽刺。原来,陶侃这番话隐了两个字谜。没有脚的“尊”即“酋”字,酋旁犬是“猷”;犬旁酋是“猫”。猷,指道路;猫,是短足善攀树的猴子。猷、猫都和“攸”同音,连在一起意思是路中的一只猢狲。陶侃以此讽刺王氏兄弟气候长不了,好比仕途中攀附的政治小丑。

后来,王敦果然事败,陶侃回到荆州,加封征西大将军,为稳定江南局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军师妙语解凶梦

后晋时,通海节度使段思平,遭到篡国的杨千真的忌恨。当段思平得悉杨千真要逮捕他,便逃跑了。路上捡到一个核桃,打开一看,见里面有“青昔”二字,他想:“青”是十二月,“昔”是廿一日,我应该在这一天起兵讨伐杨干真。

于是段思平便借助于别人的兵力,来到河边,准备渡河杀敌。在准备渡河的前一天夜里,他梦见有人把他的头砍下来,又梦见玉瓶的瓶耳被打破了,镜子也碎了,认为很不吉利。他心里有些恐惧,不敢渡河,军师董伽罗对他说:“这三个梦都是吉祥之兆啊,您是大夫,‘夫’字去了头,是‘天’字,预兆您要当天子了。玉瓶少了耳朵,是个‘王’字。镜子里有人影,说明总有个人和你相对峙,镜子破了,对立的人影也没了,表示您的敌手不在了,您可以取胜。”段思平听了这番解释,胆子壮了起来,立即决定渡河进军,不久就把杨千真打败而自立,改国号为大理,改元文德,成为大理国的开国之君。

童子诗谜劝回家

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中午时骄阳似火,炎热难当,他便把斧头放在霞洞洞口的大柏树下,自己靠在树下乘凉。

这时,有两位童子正在石桌上对弈。其中一个一边下着棋一边口中哼着小曲,特别悠闲。王质便也凑过去看他们对弈,他虽然是个樵夫,但通晓棋路,棋艺非凡。他便细心观看,不时还指点一两步。这两个小孩子一边下棋一边吃东西,有时也顺手递几颗枣给他。

过了一会儿,一局棋还没下完,一个童子便说:

嘴比嘴大,嘴比嘴小;

嘴被嘴吃,嘴被嘴咬。

王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另一个童子问王质说:“怎么不回去?”王质这才明白,原来那童子是用字谜提醒他呢。你能猜出此字谜吗?

(谜底大揭密:回)

吴隐之诗谜劝赌

吴隐之,字处默,晋代人,一生兢兢业业、操守廉洁。

在广州市小北江与流溪河的汇合处,有一座石门,因两岸有山对峙,劈石如门而得名。在石门下游一里左右,有一处泉水叫贪泉。传说凡是饮用此水的人,都会顿生贪念,所以操守清廉的人都对此水望而却步,宁可渴死也不愿喝下贪泉的水。

吴隐之在广州任刺史时,清正廉洁,他觉得贪与不贪,与个人品德有关,而与是否饮贪泉的水无关。有一天,他专程到贪泉饮水赋诗,并刻于贪碑之上,也以此表明自己的清廉奉公的决心: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这首诗是说,人贪与不贪,关键在于主观,而不在客观。商末相互推位让国、志趣高尚的伯夷、叔齐兄弟即使饮过此水,也依然清廉。

传说当时广州赌博成风,屡禁不止,他专门写了一首《戒赌诗》:

贝者是鬼不是人,

只因今贝起祸根,

有朝一日分贝了,

到头成为贝戎人。

这首诗其实是则字谜诗,诗中“贝者”为“赌”,“今贝”为“贪”,“分贝”为“贫”,“贝戎”为“贼”。是说由赌而贪,由贫而成贼,这是每个赌徒的道路。吴隐之利用离合字谜,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赌博的后果,规劝世人不要赌博。

蛾眉猜字胜须眉

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兄弟及群从子侄70人皆能文。他有个三妹叫令娴,文才出众,世称刘三娘。刘孝绰罢官归家,在门上题诗道:

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聊。

令娴续道:

落花扫仍合,聚兰摘复生。

为世所传。

相传有一天令娴的大姐夫王叔英、二姐夫张嵊来看望刘孝绰,几个人在一起饮酒。两个姐夫知三妹有才。二姐夫张嵊便出了一首诗谜让令娴猜,诗谜是:

竹做栏杆木做墙,

只关猪来不关羊,

三个小子来捉猪,

吓得猪儿乱撞撞。

刘令娴嫣然一笑说:“二姐夫休想难倒我,这是‘算盘’,对吗?”张嵊点头称是。接着刘令娴便也出个字谜让张嵊猜:

砍去左边是树,

砍去右边是树,

砍去中间是树,

只有不砍不是树。

二姐夫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来。刘孝绰在旁说:“小妹说的乃是个‘彬’字。想不到一个字谜把姐夫难倒,真乃‘蛾眉不让须眉’也!”

大姐夫王叔英又出了一首咏物诗谜让令娴猜,此谜是:

仙花和露捣芳尘,

驻得宫娥不老春。

香晕红湖生玉颊,

暖融降腊点樱唇。

令娴轻启朱唇,笑着说:“大姐夫,这个谜底应该‘胭脂’。”王叔英连说:“猜得对!猜得对!”

孝文帝设谜考群臣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猜谜语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娱乐。当时的文人相聚,经常以猜谜为游戏,连皇帝也经常和群臣一起猜谜取乐。

有一次,孝文帝设宴招待群臣,大家都向文帝进酒,文帝越喝越高兴。过了一会儿,文帝醉眼蒙咙地对群臣说:“朕这里有一谜,谁先猜出,有赏。”接着,文帝口占一谜:

三三横,两两纵,

谁能辨之赐金钟。

文帝的谜语一说出,群臣都认真地思索起来。不大一会儿,接连几个人说出几个谜底,文帝都摇头否定了。这时,彭城的王勰站起来说:“是不是个‘习(習)’字?”

文帝高兴地点点头,命手下人给了王勰一份厚赏。过后,王勰给大家解释说:“三三横,两两纵,正好是个‘羽’字。金钟是酒杯,酒杯也叫‘大白’。‘羽’加‘白’即为谜底‘習’字呀!”大家这才明白过来,一起赞叹王勰的聪明才智。

徐陵名句创诗谜

徐陵(507-583),字孝穆,南朝时陈国文学家。著有古诗集《玉台新咏》,书中有一首诗是这样的: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

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这是一首很让人费解的诗谜。“藁砧”是古时的一种刑具,给犯死刑的人在砧板上铺上藁草,然后用鈇(铡刀)斩之。藁砧不在了,只有鈇,“铁殊”谐音夫,第一句隐“夫”字;第二句“山上复有山”是个“出”字;第三句“大刀头”,刀头有环,环和还同音,隐“还”字;第四句“破镜”,喻指半个月亮,即为“半月”,原来这首诗谜的谜底是:夫出半月当还。

这首古诗,一直被称为诗谜之始。

同起同眠猜筷子

在魏晋南北朝时,北魏咸阳王拓跋禧起兵谋反,后来事情败露,官兵到处追捕他。他从洪池向东南逃跑,一路之上跟他逃走的人越来越少,后来只剩下兼防阁尹龙武一个人跟着他了。此情此景,他十分伤心而失落,为了解除忧闷,同时也为了稳定这唯一的同伴的情绪,便对龙武说:“你何不说个谜语咱们猜猜来解除烦闷呢?”龙武看到目前只有他两人共患难的情况,心有所感,就联想起一个谜语来:

眠则同眠,起则同起,

贪如豺狼,赃不入己。

拓跋禧猜道:“这是‘眼睛’。”龙武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不是‘眼睛’,而是另一样东西。”拓跋禧想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能猜出来。龙武笑着说:“这东西不是别的,而是‘筷子’。”拓跋禧听了说:“不管是眼睛还是筷子,谢谢你为我解闷儿了。”二人就这样一路猜谜为乐,暂时忘记了忧愁。

昌安题字戏友兄

魏晋时期,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今安徽宿州市人,是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音律。嵇康年少时就很有才华,后来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作品亦是千秋相传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