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深入观察任何事物的时候,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是任何事物都存在内部组织结构。远距离看到的一点,当我们逐步走近的时候,会发现其范围变得越来越大,其中的运转构造越来越清晰。反间计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内部分化瓦解与收买。对方组织结构当中存在核心团队与团队领袖,这是其最终决策层,再向下延伸是中层管理层与基层操作层。内部分化瓦解也包括两个方面:阶层矛盾冲突与分化核心团队。首先是制造阶层矛盾。在内部管理当中管理层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吸收基层各种反应与不良情绪,而后贯彻高层指示的重要环节。基层操作层是实际操作的第一线,也是承受最终压力的末端。并且基层很容易受到情绪干扰,具有群体意识。群体意识是相同处境并从属于同一阶层的共识,当我们通过渗透到对方的谍报人员煽动基层对某些高层政策进行反抗的时候,反应链条的第一步就已经开始。基层的群体意识是可以操纵与诱导,这也是最容易展开策略的地方。当然关键部位还是掌握在决策层与管理层手中。而基层开始反抗必然增加中间管理层的工作难度,进而造成压力。因为管理层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平息基层民怨以保持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又要对决策层负责,将高层决策贯彻落实。当高层决策引发基层反弹,并最终由中层承担结果的时候,即进入第二阶段中层管理层与高层决策层产生矛盾冲突。制造阶层冲突的策略重点在于降低对方组织结构的有效运行。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转永远需要一些关键职位的人员来维持,这些人因为不同的工作角色而产生自身立场,并由于利益冲突导致彼此分化的时候,对其管理系统的破坏已经实际产生。一套系统有效运行的结果就是强有力的外在行为表现,快捷的应对各种变化。破坏管理系统、降低其运作效率的结果是使其整体组织行为迟缓,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降低,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过程延长,甚至一些部位出现停滞。一个整体低速无效运转的体系将无法与高速稳定运转的组织持续抗争,优胜劣汰将使更优秀的团队获得更多资源。
相对而言分化核心团队成员即容易又复杂。首先能够成为核心团队成员意味着经过重重考验、选拔、培养,才能进入决策层。核心团队成员是最终组织结构的权力核心,包括财权人事、日常运营、战略方向,是所有机密资料汇集之处。但是在反间计的运用当中,已经不仅仅是获得信息那么简单,而是进一步深入到实际操作层面瓦解内部结构。那么对于核心团队,我们怎么做才能够对其实施分化瓦解?这些人都是智慧深邃、能力超群的精英群体,他们是不会轻易被煽动策反,因此切入点必然是利益冲突与猜疑。能够进入决策层意味被组织所信任,而能够最有效破坏信任的工具就是怀疑。在注解孙子兵法的用间篇当中讲过对一个组织的破坏性工具的作用与性质,但是对于运用部分没有深入展开。其实信任与怀疑都属于概念性管理工具,面对均为大范围管理对象。但是怀疑作为一个概念性工具,在使用时要求精确并具持续性。怀疑仅是行动步骤开始的第一步,只有后续动作跟进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制造怀疑的目的是分化其内部成员之间原有的信任链条,增加其日常运转当中的摩擦系数,这就为后面的矛盾冲突积累原始资料。怀疑的开始是以非常正常的处理方式出现,而后对于有利益冲突的核心团队成员进行深化矛盾,使其对同盟动摇信心。正因为开始怀疑,所以会接受谗言。分化即沟通障碍,减少其相互之间的交流几率,减少其相互之间的沟通时间,减少其相互之间的互动节点,这才是分化策略成功的条件。人类行为当中具备相互作用,即你怎样对待我,我就会怎样对待你,这属于交互主义思想。
反间计除去分化作用之外,即是收买对方谍报人员为我方所用。这在实战当中属于非常有效的策略,使用得当能够给对方致命一击。在此我们暂时不从概念的层次来探讨关于信任与怀疑,只是单纯就谍报系统本身深入一个层次进行展开。谍报系统建立的目的第一步即是信息的搜集整理,为决策系统提供基础资源。分化瓦解对方组织结构、实际操控对方组织是谍报功能的延伸。决策系统本身非常简单,因为每一个团队所能够控制的区域、资源都有数量极限。因此团队领袖所能够提供的军事力量相对有限,所以军事行动的可供选项将屈指可数。最终决策只是将手中十分有限的资源,投入某个选择而已。但是一旦决定实际做出,后续执行将导致空余资源的大量减少。没有足够的空余资源,即代表应变能力锐减。军事行动的每一步都需要资源支持。因此决策性失误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并使局势不断恶化、难以逆转。收买对方间谍的作用,即传递虚假信息给对方决策层。因为信息系统是决策系统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传递给对方的信息内容来间接控制对方的决策方向。决策的完成实际上只是几项权重的微弱平衡,在许多时候只需一丝推动即可左右权重天枰的倾斜方向。计策的使用是战略层次的进攻与防御,决策层是区域管理的核心。谋略战争是决策层之间的较量,他们代表更优秀的团队将在激烈竞争当中胜出。这个层次的竞争结果将产生整体趋势性变化,谋略战争的失败将会迅速传导至中层管理层与基层操作层,并造成后续趋势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