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法家眼中的三十六计
4630200000020

第20章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付出才会有回报,在现实生活中先要付出,然后才会获得。因此关键在于我们的目的是要获得利益,付出是成本的一部分,最终得到的好处是要减除成本之后才能够看到是否有利可图。过高的成本付出,过低的投资回报,这种赔本的买卖是不会有人去做。既然我们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最终获得足够大的利益,那么要知道高利润代表高投入与高风险。“先予后取”是规律没有错,但不是任何投入都一定会产生我们期望的回报。投入不等于一定有回报,这正是风险存在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将所有资源都投入其中,然后期待我们希望的结果出现,而最终的现实情况却是我们投资失败,那就不是投资而是赌博。投资是能够面对风险、能够承受失败、能够跌倒之后再站起来掸一掸身上的尘土,继续接下来的旅程。而倾其所有、押注某个事物,并且无法承受失败的代价,那被称作“孤注一掷”。在兵家的思想里面的确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思想,但是在计谋的运用当中我们不赞成这种策略。因为计谋、计策、策略本身就是一种时间、精力、智力的投入。我们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开始策划,推导事物一步一步的发展。我们是在事情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推知大概的结果是什么状况。而不是事到眼前,才对此产生反应。在投资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出具体对策。而不是到了投资失败,看到无法收回的投资与不相称的回报的时候在那里大发雷霆。“前知”是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而不是事到临头通过情感宣泄来当做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诱是一种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事物的方法。引诱本身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它只是一种方式方法,关键在于用来达到何种目的。要使用引诱的策略,首先要知道对方内心深处的渴望是什么。而后我们要给对方一个他们想要得到的假象。不一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很多,通常只需要看起来很像就可以。因为实际做到一些标准、做成一件事情往往是要经历比较长的过程,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源。如果我们有十分充裕的资源、时间,那么我们就不需要采用计谋与策略。我们之所以需要计策,正是因为我们手中的资源有限,同时我们要达到的目标需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而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投入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深深的体会到一种两难的感触——目标一定要达到,而手中资源却捉襟见肘。那么当我们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条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计策通常是制造一些假象,因为当我们在具体操作中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减少对资源的需求量。并且看起来很像,不一定就是像真的一样投资巨大。经常一些很小的投入,就会产生近似的效果。因为既然是假象就不是实际做到,我们只需要在对方能够和我们有所接触的部分表现得十分真实就可以了。同时我们要对对方可以获取的信息进行控制。我们研究对方,对方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例如在搜集我们的资料。如果我们控制对方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我们就可以控制对方的思维与想法。这是一种间接的操纵方式,因为每一个人、团队都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我们的确不能代替对方做出决定,但是我们可以提供给对方左右其抉择的信息,从而影响对方的决策方向、决策中的权重比例。

识破计谋需要成本。看起来“似是而非”实际上是比较容易识别的计策,因为“似是而非”经不起仔细的观察。只要对方稍微用一点心,多看一看、多想一想,就可能会知道这是一个计谋。再精心布局的谋略也会有最终被识破的那一刻,只不过即使对方看明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这才是计谋、策略的精髓所在。我们在使用计谋的最开始的时刻要知道一件事情,就是对方迟早都会看明白。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要在对方中计之后,还没有识破计谋之前,达到我们的目的。达到这样一个结果,就是计策成功。世间有一物,就会有一破。见招拆招,没有完美的计策,区别仅是破解过程的长短。识破计谋的成本在于,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看到结果才知道是否中计。其实结果只是信息,但是为了获得信息,却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其中即包括时间成本、也包括资源消耗。许多人只是在事到眼前的时候,才知道、才看明白此时此刻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使用计谋本身是一种“前知”,我们必须要提前知道后面即将发生的一系列步骤,以及在每一步我们又该如何具体操作。经过提前思考、谨慎推导,一步一步的将对方引入局中。

讲解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世界可以是另一番景象,生活可以是想要的追求。人生可以有所不同,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我们可以提前知道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在现在做出选择,而未来也许就会是一个令人憧憬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