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军事探索发现全纪录
4545900000003

第3章 著名军事家的故事(3)

韩信攻占齐地后,项羽恐慌万分,连忙派人去游说韩信,以三分天下为条件,希望韩信反汉联楚,被韩信所拒绝。韩信的谋士蒯通劝他:“将军难道没有听说过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吗?将军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挟难赏的大功,归楚,楚不信;归汉,汉王震恐。若不自立为王,何处是你的归宿呢?”韩信听了连连摆手道:“请不要再说了,汉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车给我乘,把他的衣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古人说过:乘人家的车,要替人分担忧患;穿人家的衣,也应替人分担忧患;吃人家的饭,就应该为人家卖命。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于是,谢绝了蒯通的建议。可是齐地初定,需立王掌政以安民心。所以韩信已遣使修书请求刘邦立他为假齐王(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困在荥阳,自顾不暇,看罢来书后勃然大怒,本不想应允。后来,听取了张良和陈平的意见后,又说:“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是真王,当假王干什么?”于是,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部队攻楚。

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悲愤引颈自刎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韩信的军事才能令刘邦极度不安,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一天,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之军。”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怔了一下,突然狂傲地大笑:“我是多多益善啊!”这就是歇后语“韩信领(将)兵——多多益善”的来历。

据传说,韩信被刘邦软禁期间,为传授兵法给一个狱卒,韩信发明了今天的“象棋”,他告诉狱卒:“这个方框就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军力。下棋要通盘筹划,以不变应万变……”“象棋”渐渐流传开来,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

韩信的绝世军功和才华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前196年,吕后和萧何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悲哀。

韩信以项羽帐下执戟卫士的低微身份,几年内登坛拜将,屡建奇勋,终至成为左右楚汉战争的一方诸侯。蒯通以“略不世出”来赞誉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点评

韩信在年少父母双亡、家道贫寒的情况下,仍能刻苦读书,熟演兵法,终成盖世英豪。我们也一样,只要心存理想,心怀目标,坚定信念,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再大的风雨只会让我们更坚强。

“飞将军”李广

唐朝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西汉名将、人称“飞将军”的李广。

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禁卫骑兵将军。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此后,驻扎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

有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

李广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那么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李广对他们说:“我们离开大营还有几十里地。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我们就完了。不如干脆停下来,匈奴兵以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接着,李广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命令兵士一起下马,把马鞍全卸下来,就地休息。

兵士们都发急了,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

李广说:“我们这样做,表示不走,使敌人相信我们是诱骗他们的。”

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真的有点疑惑。他们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上来。

这时候,匈奴阵地上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军,走出来巡视队伍。李广突然带着十几名骑兵翻身上马,飞驰过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后再回到自己队伍,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天黑下来,他们认定汉军一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天亮了,李广一瞧,山上已没匈奴兵,才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安然回到大营。

汉武帝即位后,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归朝后,因奸臣离间,李广被汉武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

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边患虽然宁息下来,但是右北平地带,燕山蜿蜒,草木茂密,常有猛虎出没其间,伤害人畜。为了除灭虎害,李广不辞劳瘁,冒着危险,亲自出动猎杀。

一个月黑之夜,李广又出去猎虎了,他和随从军士,搜索行进,接近了一座黑森森的大树林。猛然,一阵夜风掠过,树叶纷纷坠落,李广警觉起来,他定睛望着一个隐僻角落,见到茂密的草丛里,蜷伏着一个黑色物体,一动也不动。李广暗想:“这无疑是一只伺机伤人的猛虎了。”于是,挥手示意侍从隐蔽起来,自己搭好箭,认定目标,不偏不倚地射了过去,只见火星溅射,同时,耳边传来重重的金属和石块撞击声。大家赶上去验看猎物,原来射中的并不是猛虎,而是块青色的卧牛石。第二天一早,大家仔细一看,李广射出的箭,深深地钻进石缝里。大家对飞将的神力和技艺,赞叹不止,无不现出惊讶的神色。后人有诗云:“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张骞出征匈奴时,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

一年后,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六十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遂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向导,终于迷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来人走后,李广望着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将,慨然叹道:“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哪能再受这样的屈辱!”说罢拔出佩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陨落了。

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事业。他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勇猛的作战方法,使他成为倍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

点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面对奸臣的离间、武帝的误会、同僚的逼迫,李广只是一心保家卫国,当连“保家卫国”这唯一的愿望也不能完成时,英雄能做的也只有“横刀向天”“肝胆昆仑”了。

帝王名将李世民

我们知道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他开创了大唐辉煌的盛世,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

听过单田方的评书或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著名的虎牢关大捷,这一战显示了李世民的军事天才,奠定了他的军事地位,为他日后称帝打下了基础。

隋朝灭亡,中国北方形成唐的李渊父子、郑的王世充、夏的窦建德三分天下的局面,郑据河洛、夏占河北,而唐兼有关中、三晋之地。

唐高祖武德三年,李世民力排众议,说服李渊,起大唐倾国之兵进攻王世充,开始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洛阳攻坚战。

由于王世充的部队是旧隋遗留下来的精锐之师,再加上洛阳城池坚固,即使是李世民这样的军事天才亲率唐军主力日夜攻城仍然拿不下洛阳,经过几番惨烈较量之后,双方形成了僵持不下的局面。通过将近一年的围困,李世民逐渐将洛阳的外围据点全部拿下,但唐军已经师老兵疲,成为强弩之末。

武德四年春,正当唐军进退维谷、处境尴尬的时候,窦建德亲率夏军主力,前往救助王世充。窦建德一路过关斩将,收服其他小股势力,推进十分迅速。最后窦建德的兵力达到十几万,号称三十万,水陆并进,军粮由船队运送,溯河西上。三月中旬,这支以夏军为主的联军受到了唐军的阻截,前锋便在成皋东郊平原驻扎下来。窦建德派使者通知王世充援军已到,要洛阳方面作好接应的准备。

在东都城外军营中的秦王李世民,一直密切关注着夏军的动向,听到窦建德援军即将到来,他立即召集众将官开会,商讨应对夏军的方略。众人为窦建德强大的兵力所震慑,纷纷提议回避他的锋芒。独有宋州刺史郭孝恪提出异议。

李世民目光严峻地向在场的将官一一看去。众人知道他要讲话了,便停住了讨论。

“王世充的军队连打败仗,粮食也快要消耗光了,他君臣上下离心,不用再费力攻城,我军便可以坐等他的灭亡。窦建德新破孟海公,将士们都很骄狂,我军占据虎牢,扼住了他的咽喉。他如果冒险与我交战,我消灭他便很容易。如果他狐疑不决,不敢向我进攻,那么二三十天内,王世充粮食吃完,将自行溃亡。我军分在东都城下的兵力又可以抽调到东线去,在兵力和在气势上都将彻底压倒窦建德。所以,我军一举歼灭两大枭雄是很有把握的,就看我们如何行动了!”李世民从容不迫地说,面对如此重大的军务,他说话的声调并不高昂,依旧是那么柔和、平稳。

“我已经拿定了主意!”李世民沉着向众人宣布,“就这样决定了!”

既然主帅已经作出最后决断,众将官便纷纷表示服从。然后大家开始讨论同时进行两线作战的一些具体细节。

大计已定,细节已圆。李世民又沉思默想了片刻。在沉默中,他的仪态肃穆而安详,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威严。全场一片静谧,连掉颗米粒都可以听见。

李世民随即轻声下达了军令:唐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齐王李元吉为主,屈突通为副,继续围困东都。另一部分由李世民率领着开赴东线战场。

为了抓紧时间,午饭后,李世民立即率精锐骑兵三千五百人向虎牢关驰去。其余步骑定于当晚开拔。这时候太阳正当头顶,骑兵们绕过北邙山,抵达河阳,直奔巩县而去。

王世充站在洛阳城墙上,望见了这支骑兵卷起的漫天飞尘,但不知它要做什么,也不敢轻率出击。

三月二十五日,李世民进抵虎牢关,得知窦建德的大军已经逼近虎牢关,当夜就研究敌情,制定作战计划。

第二天,李世民率领精骑五百从虎牢关出发,东行二十多里,前去侦察窦建德军营的动向。他决意通过实战来检测夏军的战斗力,便在半路上留下队伍,由李世、程咬金、秦叔宝分别率领着,埋伏在大道两旁。李世民自己仅仅带着三人继续向前挺进。三人中一人是尉迟敬德,另两人是侍卫陆冲和沈大树。

四人驰到离窦建德军营约三里的位置,与窦建德的游动哨兵相遇。对方以为他们是唐军一般的士兵,只是简单地做了防备,也不特别在意。

李世民见敌军没有大动,便大声喊道:“我是大唐秦王李世民!你们有胆量的便来,我与你们决斗!”

说完,他引弓射箭,正中一员敌将的咽喉。其余敌军慌忙逃回。窦建德军中大惊,急忙派出五六千骑兵前来追赶。

远远看去,敌骑黑压压的一片奔驰而来,身后拖起冲天的烟尘,大地都被马蹄踏得微微震动,侍卫陆冲和沈大树吓得脸都白了。

“你们先走一步,”李世民对两位侍卫说道,“我与敬德殿后。”

两位侍卫为难地看了看,知道李世民说一不二,便飞马驰去。

李世民和尉迟敬德放松缰绳,慢慢地向回走。追赶的敌骑渐渐要接近他们,李世民在马背上拉弓便射,将冲在最前的一人射杀。

追赶者恐惧地停下来,互相说了几句,勇气似乎又鼓起,再次冲上来,却又被李世民接连射杀两人。

敌骑再次停步,等到聚集起二十几人后,又硬着头皮冲上前来。

李世民立马不动,箭如连珠,一连射杀了五六人;但仍有十几人躲过了飞箭,冲到他们身边,却被敬德持长槊一槊一个,全部捅死。其余敌骑再也不敢轻易上前,只是停在那里,等着大队赶到。

李世民继续慢慢地向回走,当看到几千敌骑集中在一起奋勇追来时,他才和敬德放开缰绳,纵马飞驰。敌骑狂吼着,在后面紧追不舍,不久便被李世民引入了唐军的埋伏中。

李世民、程咬金、秦叔宝从左、右、后三路率军突然杀出,敌骑猝不及防,大败而逃,唐军将他们一路赶回军营。这一仗杀死敌骑三百多人,抓获敌骁将殷秋、石瓒。

唐军胜利回到虎牢关。从两位俘虏身上,李世民对窦建德的军情有了大致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交战,李世民已清楚夏军虽然兵力众多,战斗力与唐军相比却有着较大的差距。

听到失败的消息后,窦建德大怒,率主力全盘出动,进抵虎牢关前,却被唐军凭借坚城挡住去路,不得前进一步,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

在东都,王世充获知秦王李世民已经转移到东线,便率军出城交战,唐军大败,行军总管卢君谔战死。王世充大喜,派出主力猛攻唐军壁垒,结果陷入了唐钧设下的埋伏之中,被斩杀了八百多人,大将乐仁窻以及甲士一千多人都被俘虏。

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被阻在虎牢关下不得前进,就地驻扎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夏唐两军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交战,每次夏军都没打赢。李世民又派王君廓率领一千多轻骑偷袭夏军的粮道,大破护粮军,擒获了夏军大将。在这种情况下,窦建德下令众将做好战斗准备,准备早日对虎牢发动大规模攻击。

夏军的新动向被唐军侦知后,李世民向北渡过黄河,逼近广武,观察敌人形势。他故意留下战马一千多匹,在河洲放牧,以加强敌人以为唐军缺乏草料的印象。到了晚上,他率军偷偷回到虎牢关,一千多匹战马仍然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