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华遗梦
4454500000051

第51章 章十一 君恩(上)

唐子衿回到玉门关的时候,李牧正捧着一本《孙子兵法》在悉心研读,听到帐外士兵的报告,李牧也只是点了点头,淡淡的说了一句请他进来。

当初霍仁杰回来的时候,告诉他唐子衿带着二十多个人便去了喀什,李牧也是这幅淡然的模样,倒不是他不担心唐子衿的安危,而是他对唐子衿充满了信心,他不相信这个故友之子会这样陨落在喀什。因此唐子衿的回归并没有让他感到意外,在他的心里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直到唐子衿领着周志走到了营帐门口,听到了脚步声的李牧才缓缓的抬起了头,嘴角微微上扬,笑着说道,“回来了。”

李牧的话很寻常,就像是一个年迈的父亲看到远游归来的孩子一般,这一瞬间,唐子衿仿佛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普文的影子,于是便微笑着随意的回答道,“嗯,回来了。”

“先坐吧,我一会命人把晚饭端进来,今晚就在这里吃饭,”李牧接淡淡的说道。

“好,”唐子衿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说完便准备坐下来,但余光却瞟见了先前被那个士兵气的面色阴晴不定的周志,于是便指着周志说道,“李将军,这位便是与我一起同去喀什的周志将军。”

“哦,你便是霍仁杰将军帐下的第一高手周志,久仰大名,”李牧说着久仰大名,却丝毫没有起身的意思。

周志本身就是大大咧咧的性子,也不在乎礼节之类的东西,再说李牧作为玉门关守将,地位比他高得多,自然也不需要起身向他见礼。

“李将军言重了,自将军驻守玉门关以来,楼兰军队便从未有机会踏入关中一步,如此功勋在我西夏实属少数,故而该说久仰大名的应该是末将才对”,周志向李牧行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周志如此谦恭的态度让李牧也不好在摆什么架子,“周将军客气了,比起霍仁杰大将军,我这点微末的功勋算得了什么。”

对于周志的态度,唐子衿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个整天嘻嘻哈哈每个正形的周志也有正经的时候。不过唐子衿很快便明白过来了,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或者说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便是周志无论在那里都能混的如鱼得水的秘籍。

听着李牧把自己的功勋和自家将军的功勋做比较,周志的心中有些疑惑,当初增援玉门关的时候,大将军与李牧关系还算和睦,怎么今天眼前的这位李牧将军说的话里仿佛带着刺呀。他明白不能再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了,否则他怎么说都是错。于是便说道,“说到我家将军,我到有件事情得向将军打听一下,不知将军可否告知,”

“周将军,有何事需要李某解答的,尽管说出来,”李牧和气的说道。

“自从狼居胥山一别之后,我一直和子衿在一起,很久没有我家将军的消息了,不知他现在被调往何处了?”周志诚恳的问道。

霍仁杰交代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肯定要回归军队,所以霍仁杰的动向对于周志来说尤为重要。其实不止周志,唐子衿对这个问题也挺关心,虽然和那个传奇名将只有一面之缘,但他对他却充满好感。

“霍大将军不仅才能出众,而且思虑深远,李某十分佩服。”说到这里,李牧沉吟了一会,才有又缓缓的开口接着说道,“十几天前,我得到消息说,陛下为表彰大将军大破楼兰的功勋,决意封他为大将军王。”

大将军王四个字刚一出口,周志便陷入了沉默之中,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色,很多事情或许唐子衿不明白,但他的心里跟明镜似的。

看到周志的神情,唐子衿有些不明所以,心想霍仁杰封王不是好事么,怎么看老周的神色却好像很担忧的样子。于是开口结果周志的话头,“大将军在此役中居功至伟,受封大将军王也是实至名归。”

“但是霍仁杰将军却辞而不受,”李牧饶有兴味的说道。

“什么?辞而不受?”唐子衿惊讶的反问道。

这次,李牧还会开口,只见周志如释重负的出了口气,说道,“还好,大将军英明。”

“老周,你着什么心理,主子高升了你哭丧着脸,没升成你反而高兴了,”唐子衿恼怒的说道,语气充满了讽刺。他实在无法接受周志这么爽朗的汉子会是个嫉妒上司飞黄腾达的小人。

“子衿,休得胡说,你把周将军看成什么人了,”唐子衿说的有些过分了,李牧忍不住开口训斥道。

没有看透真相的唐子衿有些恼怒,怎么李将军也这样,难道他们都见不得霍仁杰将军立功。

就在这是,几个士兵端着一壶酒和几碟小菜走了进来,打断了三人的谈话。

“你们也奔波了一天了,先吃饭吧,”李牧说道。

三人各怀心思,这顿饭吃得自然不如前一天在定襄城那边热络。不多时,看出了李牧有话要单独和唐子衿谈,周志便起身告辞而去。

周志走后,营帐里便只剩下李牧和唐子衿,看着有些赌气的唐子衿,李牧的嘴角露出了一缕真挚的笑容。这个故人之子越来越有人味,看来是这次喀什一行打开了心结。

“子衿,你现在越来越有人味了,”李牧调笑着对唐子衿说道。

唐子衿本就十分恼怒,一听李牧这么说,心头一怒便没好气的说道,“将军是说我以前不是人?”

李牧不经莞尔,“瞧你这话说的,我的意思是你这一趟从喀什回来,以往压在你身上的那股子死气沉沉的东西似乎不见了,年轻人要像现在这个样子才好。”

李牧的话说的很随意,但其中流露出来的关切之意让唐子衿的心头一暖,“只是在他们坟前想清楚一些事情。”

唐子衿的性情逐渐开朗了起来,李牧心里由衷的高兴,举起手中的杯子说道,“子衿,咱俩先喝了这杯,有什么问题你再接着问。”

放下酒樽后,唐子衿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问道,“将军,方才你和老周谈话时,说道霍大将军受封大将军王的时候,表情好像有些不对,能否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李牧调笑道,“你是不是把我和周将军都当成了见不得别人立功升迁的小人了。”

唐子衿方才却是是这么想的,此时被李牧点破,面色不经一红,不知道该说什么。

“自我西夏建国以来,你可曾听闻有哪位非慕容一姓的大将受封过王爵。”李牧叹息一声,接着说道。

“那将军的意思是?”听到这里,唐子衿还是没有完全明白过来。

“若是论沙场功勋的话,我李牧自问,除了骠骑大将军李三思,并不比任何人差,所以这次霍仁杰受封大将军王,我确实有些不服气,只是后来他辞而不受,才让我对他心服口服。”

李牧顿了顿,接着说道,“霍仁杰年纪轻轻,就能把事情看的如此透彻,知进退、明得失,实乃上将之才。”

唐子衿听得十分迷惑,“将军,子衿还是不太明白。”

“好了,我这么说罢,既然自我西夏建国之后,异姓封王者从未有过,那为何陛下此次要封霍仁杰为大将军王呢?”

听到这里,唐子衿隐隐明白了一些东西,试探性的开口问道,“难道陛下对大将起了疑心。”

李牧赞赏的看了唐子衿一眼,“古来功高震主者鲜有善终,要是霍仁杰此次接受了大将军王的封号,那么他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唐子衿先前就猜到了这个结果,但从李牧的口中说出来,他依然十分震惊,说出了一句几乎和当日剑冢小九完全一致的话,“难道陛下就这般寡恩?”

李牧眼神一黯,叹息着说道,“君恩九鼎重,臣命一毫轻。”

唐子衿自小在西夏军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在他看来,男儿在世,便有守土之责,所以即便唐哲战死定襄,他也从未对西夏君王产生过任何的怨念。

直到听到了李牧的那一句“君恩九鼎重,臣命一毫轻”的这一刻,他心中的某种信仰似乎开始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