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华遗梦
4454500000010

第10章 章十 风雨

太平兴国八年春,楼兰右贤王部十万大军兵临玉门关,于正月初十与左贤王部完成会师。至此,楼兰十五万大军对玉门关形成半面合围,守将李牧八百里加急上书求援。炀帝闻讯大惊,然东周、南晋皆于陈兵边境,威慑东南,遂遣礼部尚书王辅国入南晋求和,调冠军大将军霍仁杰统兵五万,星夜援驰玉门关。

——《西夏史·炀帝本纪》

最黑暗的时光在黎明前……

西夏玉门关军镇主营内,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到齐了。李牧坐在主位上,双眼布满了血丝,似乎是很多天没有合眼了。

准确的来说,李牧自从三日之前得到楼兰右贤王大军到来的消息之后,就在也没有安寝过。

由于主将心头阴郁,下手的将军们脸上充满了肃穆的神情,没有人先开口说话,营帐内很安静,如果这时候有颗绣花针落在地上,相信在座的诸将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大战前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李将军,楼兰此次十五万大军压境,显然是对玉门关志在必得,不知将军可有破敌良策。”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突兀的声音在营帐中响了起来。

这个声音显得中气不足,似乎再告诉大家,说话的这人重伤未愈。但就是这个中气不足的声音,却在在场的诸将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从主将李牧布满血丝的言情和疲惫的神情中,楼兰人大军压境已让他心力交瘁了。这个时候偏偏有人不识相,开口问破敌良策,不是正好触到了大家都不敢触碰的霉头么?

但想到说话人的身份,诸将又都释然了,这个问题也是他们心头的疑惑,只是不敢开口而已。既然有这位身份特殊的小爷开口了,那他们也就静静观望便是。

果然,听到这句话后,李牧沉默了片刻,随即苦笑着说道:“子衿啊,如今楼兰十五万大军围城,援军又不知何时能到,我们除了死守之外,哪还有什么破敌良策。”

原来,开口发问的是昭武校尉唐子衿。自从医圣华青为他治疗之后,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唐子衿身上的伤势十分沉重,但凭着强烈的求生意志,又有医圣亲自出手,在加上将近一个月的修养,伤势虽未痊愈,可下地行走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此次楼兰大军压境,李牧虽然焦急,但亦不忍心在劳损唐子衿的心力,可却架不住唐子衿的执拗,只得由着他性子,让他参与本次对楼兰的作战计划。

此次李牧兴师动众的把所有高级将领都召集起来,说是要讨论如何对楼兰用兵,然而却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提出自己的想法,似乎都认同了据城死守这个“良策”。

对此李牧唯有苦笑,三天前他把军情上报朝廷,希望得到增援,但迄今却没有任何回音。李牧知道长安据玉门关路途遥远,即使八百里加急,一个往返少说也得七天时间,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十分忧心,毕竟东周、南晋大军压境,朝廷的处境亦是危如累卵。

唐子衿似乎看出了李牧的隐忧,接着缓缓的开口说道:“将军,子衿相信朝廷一定不会坐视玉门关沦陷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拖延时间,静待朝廷派出援军。”

虽然在这个满是将军级别的营帐内,唐子衿的地位并不高,但他却是第一个给了这支守军希望的人,听完此话,诸将都送了一口气,李牧的眼中,更是闪过了希冀的光芒。

就在唐子衿说话的那一刻,李牧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一缕明亮的光芒,通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李牧似乎从唐子衿身上发现了一些特别的东西,尤其是在这小子眼中闪现光芒的时候,李牧便可以肯定他已是成竹在胸了。于是便不再说话,与营中的众人一起等待着他的下文。

这时,一个面容粗犷,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盯着唐子衿看了看,那眼神仿佛是在看一个白痴。那日唐子衿单剑斩杀赵括时,他并没有在场,他一直觉得眼前这个小白脸一定是仗着和李牧的特殊关系,才可以这般肆无忌惮的胡说的。再看看众人脸上那和善的神色和李牧眼中希冀的光芒,他心中越发恼恨,决意要给唐子衿一个难堪。

“唐校尉,大家都清楚,东周、南晋在边境陈兵数十万,无时无刻不再窥伺我大夏国土,你为何如此肯定会有援军到来,就算退一万步来说,真有援军到来,那也是十天半个月以后的事,你认为我们玉门关这点军队能撑得住半月吗?”这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将军不卑不亢的说道。话虽是对着唐子衿说的,但却句句打在帐中诸人的心上。

面对质问,唐子衿脸上的神色没有任何变化,依旧一副从容的模样。

“龙将军,对于你的疑问,请容子衿一一回答。首先,关于有没有援军的问题,我唐子衿用项上人头担保,一定会有的,东周、南晋所图,不过是我大夏的几座城池而已,而楼兰人要的却是关中,乃至整个南方,而且南晋、东周与我们在如何争斗,可大家都是华西后裔,有原则有底线,可那些楼兰的畜生呢,他们除了屠城还能做什么,所以我敢肯定陛下一定会给我们增援的。”唐子衿这几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尤其是说道楼兰人的作为时,声音更是高了几个音调,面色也苍白了几分。

唐子衿突然抬高音量,倒不是他对质问他的,这位玉门关军镇第三大营长官龙飞有什么不满,只是他对楼兰人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

歇了一口气,唐子衿接着说道:“我再来回答龙将军的第二个问题,面对十五万装备精良的楼兰主力部队,我军兵微将寡,若是据城死守,最多七日便会破城,所以我们只能智取,不能力敌,尽量为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

龙飞听完唐子衿的分析,心中对唐子衿的敌意消减了几分,但似乎并不想就这么放过这个小毛孩,于是接着说道:“唐校尉刚才的分析入情入理,只是龙某还有一个疑惑,望唐校尉解惑。”

唐子衿听着龙飞略带嘲讽的话语,心下已然明了他接下来的问题。也不理会龙飞对自己的偏见和为难,继续说道:“龙将军接下来可是想问子衿如何智取?子衿有一险计,需李将军首肯和各位将军配合。”说完便将目光转向李牧,不再理会神情有些讶异的龙飞。

“子衿有何计策,但说无妨”,李牧看着唐子衿说道,心想相处日久,自己怎么看不透面前的这小子了,如此绝境,不知道他还能有什么计策。

既然李牧首肯,唐子衿也不再犹豫,接着便语出惊人:“子衿的计策便是诈降,明日请龙将军带上几个亲随出城前往楼兰军营,言我军愿意开城投降,然后撑着楼兰人入城,首尾不能兼顾之际,突出奇兵,定能大破楼兰军队,携大胜之威,定能坚守城池,待援军一到便和楼兰人决一死战。”

唐子衿的话引得营中诸人议论纷纷,但这些议论中并没有反对的声音,只是在将这个计策补充的更为严密,显然是对唐子衿的计策十分赞同。

李牧也是心下一动,兵不厌诈的道理他很清楚,虽然此计十分冒险,但也值得一试,脸上的愁容不由消散了许多。

看的诸人议论纷纷,龙飞的脸色变了数遍,发自内心的说,他也十分赞同唐子衿的计策,起码比起据城死守来说,这计策已经高明了很多。只是唐子衿点名要他去楼兰军营,想到数十万楼兰虎狼之师,龙飞不自觉的打了个寒颤,万万没想到这个唐子衿小小年纪,心机却是如此深沉,而且瑕疵必报,心中有些后悔刚刚为何要得罪于他。

襄阳。

冠军大将军霍仁杰带着一支亲兵朝着城外走去。今天,这支在襄阳百姓们看来并不显眼的队伍之中,却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大人物在其中,他就是西夏正二品大员,礼部尚书王辅国。

接到玉门关战报的西夏皇帝慕容弘文立即派他前往南晋,希望能达成和平协议。同时随着王辅国一同出长安的,还有关于冠军大将军霍仁杰的调令。

正如唐子衿所料,慕容弘文虽然好大喜功,但他并不是傻子,和南晋、东周交兵多年,但双方都恪守规则,并不会做出屠城这种人神共愤的举动,而生性好杀的楼兰人就不一样了,屠城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家常便饭。

若单单只是楼兰左贤王的五六万军队,慕容弘文相信李牧可以守住,但面对十五万大军,李牧虽然善守,但他也不会把全部赌注都压在李牧身上。而且如今事态紧急,他在遣王辅国入南晋的同时,也不能在坐等和谈结果,便直接就调霍仁杰往玉门关。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这队从襄阳出来的队伍便来到了江边。

“王大人,襄阳就拜托您了,末将这就赶往玉门关,希望李牧能坚持住,”霍仁杰对了王辅国拱了拱手,有些焦急的说道。

王辅国也知道军情紧急,直截了当的便回答道:“将军放心前去,本官此次前往南晋,必定竭尽全力劝说上官明罢兵修好。”说完便头也不回的上了江边那艘等待已久的大船。

霍仁杰朝着渐行渐远的大船挥了挥手,转身跳上战马,朝着襄阳城飞奔而去。

微风轻轻的拂过襄阳城,天空飘起了濛濛细雨,这是太平兴国八年的第一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