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华遗梦
4454500000011

第11章 章十一 耻辱(上)

楼兰左贤王云威,胜不骄,败不馁,乃将帅之才。玉门关守军既降,楼兰军士气大震,皆言关中之地唾手可得,然云威心中警惕,言关中之人狡诈,不可轻信。奈何右贤王云震势大,欲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意孤行,败绩。云威闻讯仰天长叹:天欲亡我楼兰,非战之过。后楼兰为霍仁杰大军所破,云威遂领本部兵马远走塞外,终其一生未涉足关中。

——《楼兰史·左贤王云威世家》

楼兰立国久远,地域广大,玉门关以北的大片草原均隶属楼兰王国。然而历代楼兰王的骨子里似乎都流淌着好战的血液,并不满足于塞外这片风沙肆虐的土地,时时刻刻都在盼望着能够南下中原,称霸东华。

可能是由于皇室好战的缘故,楼兰国上到大部落的酋长,下到普通牧民,也都对战争有着疯狂的执迷。这些普通的牧民并不是人人都有制霸天下这样的远大梦想,他们只是单纯的为了战争而战,似乎只有战火纷飞的沙场,才能稍微压制他们心中那时刻都在沸腾着的血液。

于是,每当楼兰对外用兵时,楼兰的百姓们总是响应的最为积极,楼兰王只需一声令下,顷刻间便可征召数十万军队。五百年前,盛极一时的华夏帝国,就是在楼兰的铁蹄之下,灰飞烟灭,变成了东华历史里的一粒尘埃。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楼兰这个下马为民,上马便可为兵的强悍民族,历来都是中原霸主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华夏帝国覆灭后,其疆土一分为三,就是今天的西夏、南晋和东周。华夏帝国宣告破灭之后,帝国荆、梁两州刺史上官睿拥兵独立便第一个跳了出来,宣布独立,改国号为晋,定都益州。紧随上官睿的脚步,第二个举起叛旗的是便是帝国重臣,大司马兼扬州刺史东方虞,经过数年经略,先后兼并徐州、青州和兖州,建立东周帝国,都城金陵。

而在楼兰俘虏华夏帝国皇帝慕容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肆的掠夺后,帝国太子慕容流云在唐云之子唐凌和剑冢的支持下,忍辱负重,联合上官睿、东方虞两叛贼,驱逐了楼兰军队,继承皇位,改国号西夏,仍以长安为都城,与东周、南晋三足而立。

以后的五百年里,三国交兵不断,但奇怪的是,三国历代皇帝皆是励精图治之辈,在多年的交锋中,谁都奈何不了谁,于是就连心中一直试图光复先祖荣光的西夏国君,也不得不承认三国割据的事实。

自从三国建立以来,西夏较之另外两国的处境更为惨烈,除了要应另外对两国的威胁之外,他们还承担着防御楼兰入侵的责任。无数年来,由于四周皆有强敌窥伺,西夏战火不断,国力始终无法强盛起来,但却也磨练出了一直天下强兵。

近年来,南晋、东周也感觉到了楼兰越发强大此在西夏与楼兰交兵之时,往往都会选择沉默,既不出兵襄助,也不拖对方后退,所以这次在楼兰兴兵犯境之时,两国不知因何悍然出兵,在西夏朝中掀起了巨大的风浪。

西夏当代皇帝慕容弘文乃好大喜功之人,时刻都在梦想着恢复祖上辉煌,使得西夏尚武之风在当今达到了顶点。虽说这些年来,西夏楼兰两国交兵互有胜负,但慕容弘文这个穷兵黩武的君主,对楼兰这个卧榻之策的强敌却保持着极高的警惕。因为这个缘故,面对楼兰南下的大军,慕容弘文才会放下架子,忍辱向南晋求和。

正是慕容弘文忍辱负重的这个举动,再加上兵行险招的唐子衿异军突起,才挽救了立国五百载的西夏王朝。

楼兰此次大举南下,原本以左贤王云威为主帅,然而经历了玉门关惨败后,楼兰王对云威这个心腹大将生出了不满之心,于是在派右贤王云震前来增援之时,并没有指明谁为主,谁为辅。

自古军无二帅,然而由于楼兰王含糊的态度,导致了坐拥十五万大军的楼兰大军发生了分裂。若是来的是一般的将领,凭借云威的威望,完全可以把来人压得服服帖帖,但来的却是右贤王云震。

不说云震在楼兰国内地位不下云威,就凭他麾下那十万嫡系部队,就把云威这个败军之将压得喘不过气来。

此时的楼兰军部大营内,本来还未撕破脸皮的左、右贤王双方,却因为一个人和一封降书的到来,陷入了强烈的争执之中。

“云震,你要本王说多少次才明白,关中之人反复无常,李牧老儿更是阴险狡诈,他麾下有三万大军,而且坐拥玉门关天险,怎么可能会不战而降。”云威愤怒的朝着云震大吼道。

本来在右贤王到来之后,碍于对方势大,云威一再隐忍,有几次甚至想过把军队的指挥权全权交由云震。

今日李牧老儿居然派其麾下重将龙飞前来献上降书,这在云威看来明显是个阴谋,但云震却认为对方迫于自己的威势,主动请降也是正常之事,于是双方便陷入了无休止的争执之中。

无论云威如何苦口婆心的劝说,云震都不为所动,所以云威索性发起很来,对着他眼里的这个蠢货大吼。

吼完之后的云威愤怒的看了一眼正在在营帐中的龙飞,心想都是这竖子误了我的大事。

看到云威眼中的仇恨,龙飞心头暗暗叫苦,心道:“唐子衿这厮,把老子害惨了,云威如此震怒,估计老子是没命回去了。”

不待龙飞往下想去,只听得啪的一声,云震把案上的一个杯子摔在了地上,冷漠的说道:“云威,你不要欺人太甚,论身份,我云震不比你差,论实力,老子麾下有十万将士,如何作战轮不到你来说三道四。”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你云威连这么浅显道理都不懂,还有什么资格来担当我大军主将。”似乎是觉得并不解气,云震又寒着脸补充了一句。

云震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云威心头叹息一声,不再理会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匹夫,一拂衣袖便大步的朝着帐外走去。

看着云威离去的背阴,一直提心吊胆的龙飞终于送了口气。心头又闪过临去时唐子衿对自己所说的话:云震此人,自矜功伐,好大喜功,不如云威多矣,将军此去只要多送上一些奉承的言语,定能保全性命。

龙飞面上表情的变化正好落在了云震的眼里,他瞬间掩去了方才愤怒的表情,对着龙飞温和的一笑,客气的说道:“云某招待不周,让贵使受惊了。”

随着云震温和的声音,龙飞抬起头来,络腮胡下的皮肉扯了扯,牵强的笑了笑,随即便惶恐的回答道:“王爷客气了,龙某受李牧将军委而来献降表,败军之将得王爷如此礼遇,实乃三生有幸。”

听得龙飞如此识趣,云震大笑三声,那粗犷面容上的横肉颤了颤,接着说道:“自古识时务者为俊杰,李将军真是当世之俊杰也。”

云震心情爽了,那边代表着活命的机会又多了几分,龙飞虽然面上诚惶诚恐,担心下却是雪亮,立刻不失时机的开口说道:“既然王爷对我方投降并无异议,那请容属下前去向李牧将军禀报,也好及时的准备好明日的受降事宜。”

说完这句话,龙飞心中极为紧张,心想唐子衿你小子可别坑我啊,老子能不能活命就在此时了。

果然,云震的反应并没有出乎唐子衿的意料。被龙飞几个马屁拍的有些飘飘然的云震,正在想着兵不血刃的拿下玉门关,威震楼兰呢。听着龙飞的话,随意的说道:“本完这就派兵送贵使回去。”

听闻云震的话,龙飞心花怒放,不禁对唐子衿这个毛头小子又敬佩了几分,论起对敌方将领了解,就连李牧恐怕也不如他吧。

翌日,玉门关城门大开,李牧带领着玉门关诸将静静的立在旁边,静静的等待着右贤王云震的到来,只是他们之中却没有唐子衿的身影。

片刻之后,便看到楼兰右贤王云震骑着高头大马,领着大军朝着玉门关而来。

待云震来到城门口的时候,李牧单膝跪地,双手捧起了玉门关军镇的信印,朗声说道:“玉门关守将李牧,感念右贤王天威,自愿献城投降,望王爷谅解属下前些日子的冒犯之罪。”

李牧的话让云震的虚荣心膨胀到了极点,他跳下战马,接过李牧手中的信印,双手虚扶,示意李牧起身。

“李将军识得大体,本王甚是欣慰,来日我定禀明吾王,为李将军加官进爵,共享荣华。”云震说完,勉励的拍拍李牧的肩膀。

“多谢王爷提携,李牧今后定为王爷马首是瞻,”李牧神色献媚的说道。说完便起身向前带路,引着右贤王的大军进城。玉门关的百姓们看着李牧那副卖主求荣的奴才相,心中又是厌恶,又是悲凉,这一天对玉门关的百姓,对整个西夏来说,都是一个耻辱的日子。

看到李牧脸上那贪婪献媚的神色,云震心中最后一丝警惕也消失了,带着身后的大军随着李牧朝城内走去。

正在城楼上某个角落里暗中观察局势的唐子衿看到这一幕,黝黑的眸子里闪过一缕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