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4387300000047

第47章 帝国落日(1)

巨野泽之鳄

自沛县往西,过了胡陵、方与,有一个地名叫昌邑。

在大秦帝国的行政区划中,昌邑属于砀郡,是刘邦西征路上的军事重镇,章邯离开的时候,特别留有重兵把守。

昌邑往北数十里,有一片湖泽,方圆三百余里,号称巨野泽。

春秋年间,巨野泽属鲁国。公元前481年春,鲁哀公在此狩猎,随行的大臣猎获一头奇怪的动物。

体型像鹿,尾形如牛,全身鳞甲,头上独角——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动物,于是送回首都曲阜,请大儒孔子辨认。

孔子看了之后说道:“此乃麒麟。”

在此之前,孔子一直忙于修订鲁国的史书《春秋》,企图籍此阐发自己的政治思想,使之成为君主治国的圣经,让那些图谋不轨的乱臣贼子胆战心惊。

可是,见到麒麟后,孔子便心灰意懒了,从此封笔不书,直至去世。

孔子何以如此?史上众说纷芸。最权威的解释是:麒麟乃是“仁兽”。麒麟出,圣人至,本来是件好事。可是,麒麟刚一出现,便被人俘获,意味着人心已坏,无法挽救了。

大秦帝国建立后,横征暴敛,严法少恩,百姓不堪重负。有人为了躲避帝国的压迫,便逃到巨野泽中,以打渔为生,同时也干些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勾当。

地方官员对这些中国的罗宾汉们束手无策,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倒不是因为帝国的官员无能,而是因为巨野泽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适合强盗栖息了。一千多年后,由于地质变化,巨野泽大大萎缩,只剩下北部还有一小片湖泽。有个叫宋江的人在此聚集党羽,“替天行道”,挠得整个国家不得安宁,官府也拿他没办法,只能招安了事。

*

群盗之中,有位名叫彭越的汉子。

陈胜、项梁等人兴起的时候,彭越已经五十多岁了,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只知道他原本是魏国人,无家无室,打起渔来是一把好手,杀起人来从不手软,而且为人豪爽大方——一个人具备这么多优点,自然会成为强盗的楷模。因此,在巨野泽中,彭越一般被人尊称为“仲叔”。

仲,是彭越的字。

天下大乱,有人感到害怕,有人认为是机遇。巨野泽中,也有些不甘寂寞的后生,想趁着帝国失控的机会,改变强盗的身份,参与群雄逐鹿。

他们凑到一起商量了好久,一致认为:“此事非仲叔牵头不可。”

于是,十几个人相约来到彭越的住处,也就是芦苇荡中的一座小洲。彭越在此搭了一个茅棚,茅棚外边晒着一些鱼干和腊肉,还堆放着一些抢来的箱子器皿。

听完后生们的请求,彭越摇摇头:“还不是时候。”

“啊,为什么?”

“两龙相斗,其势不明,不宜轻举妄动。”

彭越说着,走到晒鱼的架子前,弹了弹挂在那里的一把板刀。板刀报以一声沉闷的低吟。“听,连它都这样认为,你们还是回去吧。”

后生们不敢多说。他们都知道,彭越那把板刀既剁鱼,也杀人,砍下的人头没有一百也有九十。

此后过了一年多,天下形势不断变化,巨野泽中具有革命思想的后生已经发展至一百多人。

“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

“再等我们就老了。”

“现在起事,还可以分杯羹,再等连骨头都没得啃。”

怀着这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想法,他们又找到了彭越,请求他领导大伙咸与革命。

彭越还是不答应,大伙就留着不走。到了最后,彭越实在拗不过,只好说:“那好吧,明天日出的时候,大伙都到这里来集合,咱们祭天地,告湖神,正式起兵。”

“好吔!”后生们欢呼雀跃。

“记住,日出的时候哦!”彭越又强调了一次。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彭越便站在茅棚门口等候。

太阳出来了,后生们陆陆续续赶到。但是,有十几个人迟到了。最严重的一个,接近中午时分才姗姗来到。

彭越叫大伙站好队,开始训话。

他先对大家一揖到地,说:“承蒙大家看得起我这个老头子,一定要推举我当头,我也就恭敬不如从命,谢谢大家了!”

后生们都回礼,说:“只有您能领导我们!”

彭越又说:“起兵之后,我们就不是强盗,而是义军了。军有军法,昨日我再三强调,今天日出在此集合,但是仍有这么多人迟到。按军法,这是要杀头的。”

后生们都笑,迟到的那十几个人笑得有些不好意思。

“当然,我也不可能一下子杀那么多人。这样吧,就杀来得最晚的那个……对,就是你。”

后生们还是笑,说:“仲叔,您别开玩笑了,我们知错了,以后不敢啦。”

彭越脸一黑:“谁开玩笑?”

径直走到队中,将那人拉出来,拎小鸡一般带到水边,手起刀落,将他的人头砍了下来。

“摆酒,设坛。”

彭越丝毫不理会大伙的惊愕,将人头摆在祭坛上,道:“兄弟,借你的人头祭天了。”

从这一天开始,彭越就确立了他在队伍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金口玉言,在巨野泽中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彭越的兴趣也仅限于巩固他在巨野泽的统治地位。他收编了一些诸侯的游兵散勇,将队伍发展至千余人。周市、魏豹先后派人来招抚,都被他一口拒绝。

“这些人,不足以成大事。”

在彭越的思想中,天生有一种冷静的成分。这种冷静或许与冷血有关,使得他对外部的世界保持了超然的态度。

直至听到刘邦领兵西征,准备攻打昌邑,他才嘟囔着说了一句:

“我可助此人一臂之力。”

*

刘邦确实需要帮助。

大约就在宋义率领八万大军从彭城华丽出发的同时,刘邦也带着自己的部队向西进发。

这支部队约有七八千人,一路收编项梁、陈胜的残部,抵达昌邑城下的时候,终于翻了一番,发展到一万五六千人。

而昌邑的秦军近万,出击不太现实,守城却是绰绰有余。

环城走了一圈之后,刘邦愁眉不展,萧何等人也拿不出什么好计,一群人闷闷不乐地返回军营。

刚入寨,卢绾前来报告:“有一位本地的义军首领前来拜访沛公。”

“哦?”

这当然是好事。刘邦赶紧回到中军大帐,只见帐内一个渔民打扮的汉子席地而坐,身边放着一把无鞘板刀,神态镇定自若,仿佛在自家院中打坐一般。

“在下彭越,字仲。”

见到刘邦等人进来,他闷声闷气地自我介绍道,声音中好似加入了某种金属,听起来沉甸甸的,分量实足。

双方见过礼,聊了几句,刘邦才知道彭越不是来投奔,而是来帮忙的。

“昌邑城高池深,粮草充足,秦军闭城自守,可支撑半年以上。沛公若是强攻,只怕不易得手。”

“彭兄必有良策。”

“不敢称良策——我手下有些兄弟,原本在昌邑城中居住。起事之后,也时常派去城中买些物品,守卫从未怀疑。沛公可率军向南,转作绕城而过。待守军开城,我便带人装作百姓进去,夺了城门,以三支响箭为号。沛公听到响箭,再杀回来,城必可得。”

“好主意!”

刘邦一拍大腿,兴奋起来。

彭越却依然不动声色,只是定定地看着刘邦。

刘邦猛然省悟,夺城门这种事情,是要冒很大风险的。眼前这位巨野泽中的水盗,看来就不是省油的灯,岂能白为自己卖命?于是笑道:“彭兄如此仗义,在下感激不尽。城破之日,彭兄若有何要求,在下定当满足。”

“城归彭某,俘虏归沛公,钱粮对半分。”彭越很干脆地说道,后来又补充一句,“自备干粮,生死由命;事若不成,分文不取。”

“哈哈!成交。”

彭越也不多坐,把具体的安排商定后,告辞离去。

“这个人,很有意思。”

萧何对刘邦说。会谈的时候,他一直坐在刘邦身边,一言不发。

“确实,罕见的爽快。”

“巨野泽中,自古多奇事。当年鲁哀公西狩获麟,即在此地。我刚刚看到彭越,便不免想起了麒麟这种异兽,如鹿如牛,披甲执角,凛然不可一世啊!”

“哦?你觉得他像麒麟?”

“是。”

“我倒是觉得,他像鳄。”

“鳄?”

“嗯,你见过鳄吗?晒太阳的时候,张着大大的嘴巴,半天都不闭合,好像是睡着了一般。可是,一旦发现目标,立即潜入水中,悄无声息地靠近,突然发动袭击……”

刘邦一边说,一边以手作颚,突然朝萧何做了一个进攻的动作。

萧何猝不及防,摔倒在地。

刘邦哈哈大笑,显然心情极好。“来人啦,来人啦!”他叫道,“上酒上菜,去把那对姐妹给我叫来。”

帐外,樊哙的声音应了一下:“诺。”

俄顷,帘幕掀起。人未见,香已闻,两名艳装女子袅娜而入,径直投入刘邦怀中。

萧何干笑两声,悄然退出。

*

三天之后,刘邦军从昌邑东门撤走,转而南下,大有绕道成武之意。

又过了两日,昌邑守将胡居夷派人出城打探,确信楚军已经走远,方才下令打开城门,放百姓出入。

彭越带着七八名手下,划着渔船,停在城外的小河边。

下船后,每人背了一个鱼篓,三两成群,说说笑笑地朝城门走来。

城门口有十余名秦兵,在一名军吏的带领下,对进出的百姓进行盘查。

轮到彭越等人进城的时候,秦兵照例问道:“干什么的?”

“卖鱼的。”

一名“渔夫”说着,将竹篓打开给秦兵查看,竹篓里全是活蹦乱跳的鲜鱼。

秦兵看了一眼,挥挥手,刚要放他过去,军吏懒洋洋地走过来,叫道:“且慢,让我看看。”

“渔夫”又打开盖子。

“不是看鱼,是看你,我怎么觉得有些眼熟啊?”

“经常来,自然眼熟。”

“该不会是巨野泽中的强盗吧?”

“瞧您说的,我就是个打渔的,进城就是为了卖点鱼,换点盐米,哪能是强盗呢?”

“那你呢?”军吏转向彭越,“你可是面生得很呐!”

彭越看看城头,又看看门洞,似乎在计算着什么,对军吏的问话不理不睬。

“嘿,你聋的吗?”

军吏说着,推了彭越一把,没想到如同推到墙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