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4387300000046

第46章 巨鹿之战(9)

当时叔孙通前来投奔项梁,就说过赵高的事。现在章邯提起赵高,也是咬牙切齿。看来这位赵高,还真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老夫听说,赵高是个宦官。”范增插了一句。

“是。”

“这就奇怪了,秦朝也算人才济济,怎么可能任由一个宦官把持朝政呢?”

“……”

众多体格健全的男人,为什么会被一个去势之人玩得团团转呢?这个问题,章邯回答不了,司马欣也回答不了,即便李斯复活,恐怕也回答不了。此后的两千多年,人们也回答不了。讨论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就此打住。

总之,项羽爽快地答应了章邯的要求。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全力以赴向西进军,推翻秦朝了。

现在项羽的部队,已经庞大到令人咋舌了。它的前锋是司马欣率领的二十万秦军,中军是士气高涨的八万楚军,左翼有田都的两万名齐军,右翼有臧荼的三万名燕军,后卫则是张耳率领的五万名赵军。

随着部队向西推进,沿途主动要求加入楚军的百姓越来越多。

二世三年七月,部队抵达三川郡的新安县时,楚军已经扩张至二十余万,联军总数达到近六十万。

可是,就在这时候,项羽听到令他不安的消息:司马欣统率的秦军兵心不稳,有反叛的迹象。

*

说来也是冤冤相报。

诸侯部队的士兵,全是山东各地的子民。帝国统治期间,几乎都有过到关中或边境服繇役的经历,自然免不了受秦军士兵的欺压。

现在形势反过来了,秦军成了弱势群体。从河北走到河南,诸侯就从来没有把秦军真正当作盟军来对待。总是秦军修路搭桥,诸侯部队通过;秦军搭好营地棚舍,诸侯部队住进去享受;粮食和军需物资的配给,不消说,只有在诸侯部队彻底满足后,才有可能分点残羹冷炙给秦军。

更让秦军难以接受的是,诸侯的士兵遇到秦军士兵,有事没事,总会想方设法羞辱一通。秦兵如若敢顶撞,轻则围殴,重则围剿。秦兵向司马欣投诉,司马欣也无能为力,只能口头安慰。

时间一长,不满的情绪就积累到了临界点。

“上了章邯的当了!”

“这些当官的,只顾自己的荣华富贵,哪里管我们的死活?”

“秦楚两国为世仇。楚军要是入了关,岂能不烧杀劫掠?到那时,我们的父母妻子可就惨了!”

“唉,能入关可能还好点。不能入关的话,诸侯必定胁迫我们回山东给他们做牛做马,而我们在关中的亲人也会被朝廷诛杀,这才叫一个惨呐!”

整个秦营议论纷纷,楚军将领听到了,自然向项羽报告。

如果是项梁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想办法安抚军心,化解矛盾。可是,项羽的性格中,天生没有妥协二字。他把英布和蒲将军这两位杀星找来,商量道:

“秦军尚有二十万,对我们并不服气。如果入关之后,他们和秦人勾结起来反叛,我们就危险了。”

“上将军的意思是?”

“全部杀掉,只留下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就行了。”

饶是英布杀人如麻,听到这样的命令仍然愣了一下,他问道:“上将军征求过亚父的意见吗?”

“这事不用征求他的意见。你什么意思,不想执行我的命令吗?”

“绝无此意,在下这就去准备。”

英布说着,赶紧出去了。

新安城南有一座山谷,只有入口,没有出口,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断头谷。

第二天,秦军接到指令,移驻山谷。

“天气热了,上将军怜恤你们,让你们到山里去避避暑。等到要打仗的时候,你们可要知恩图报,奋勇杀敌哦!”前来传令的楚军校尉这样说道。

秦军士兵对此没有产生任何怀疑,他们以为,这是项羽听到了他们的不满,主动来缓和关系了。

只有一个叫杨越的军吏,读过几本兵书,看了山谷的地形后,心想:“这是块死地。”

他跑到司马欣的中军大帐,想提醒司马欣留意,却被告知:“上将军接到那位上将军的命令,到楚军大营开会去了。”

杨越越想越不对头,趁人不备,偷偷溜出山谷,爬到远处的一座山头,藏了起来。

“但愿是我多虑。”杨越想,“如果没有问题,我再溜回去不迟。”

当天夜里,月黑风高。杨越睡得迷迷糊糊中,听到山谷外有动静。

突然间,山谷两侧的高山上,无数火把点起。

也许有人下了令,而杨越没听到,只见这些火把不约而同地被掷入山谷。

山谷中很快传来秦兵惊恐的叫声和咒骂声。

有人光着身子跑出已经着火的帐篷,拼命朝谷口跑去。

谷口是严阵以待的一万名楚军,他们用放倒的树干和巨大的石块,将谷口堆得严严实实,再加上强弓硬弩压阵,任何人想逃出去都是不可能的。

不久之后,整个山谷就被火光和烟雾笼罩了。

杨越瞪大了眼睛,将拳头塞在嘴里,咬得鲜血直流,却没有感觉到疼痛。

他听见,山谷中依稀传来一首古老的秦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