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心想:看来此人确实不简单,见识不在老夫之下,当初项梁能够重用他就好了。有这个宋义在楚怀王身边,此后势必处处受其掣肘,对项氏集团来说,可谓大大不利!
“众卿!”
宋义说完,楚怀王又讲了一番话。“形势已经十分明了,救赵攻秦,是我们目前最紧急的任务。两相比较,救赵又急于攻秦。因此,寡人决定,任命令尹宋义为上将军,率军奔赴巨鹿,救援赵国。鲁公项籍,与秦将章邯有杀父之仇,寡人体恤其报仇心切,命其为次将军,辅佐上将军打败章邯,许其取章邯首级献于武信君灵前。老将范增,行事谨慎,足智多谋,特命其为末将军,为上将军出谋划策,不离左右。其余众将,皆受上将军直接统率,令行禁止,违令者斩!”
范增听了,面如死灰,暗骂楚怀王这一手狠毒。
项羽气得头皮发麻,想发火,却又不知从何发起。是啊,你不是说要为武信君报仇吗?现在大王成全你了,让你跟着宋义去打章邯,你应该高兴才对,怎么能发火呢?
“我为何为陷入如此境地?”项羽悻悻地想。这一切,肯定都是宋义早就设计好的——可恶的宋义,你等着,总有一天我会亲手杀了你。
项羽抬起头来,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宋义。
没有人能够与项羽对视十秒钟以上,宋义也不例外。
他感觉到项羽的目光就像两把刀,一寸一寸地割进自己的皮肤,肌肉,骨头,直至心脏。
楚怀王也感受到了二人之间紧张的气氛。
“众卿,救赵之事已定,无须再议,现在请令尹来说说攻秦大计吧。”
宋义松了一口气,赶紧避开项羽的目光。
所谓攻秦大计,说白了就一句话:谁愿意去谁去,先入关者为秦王。
原本以为众将会踊跃报名,没想到朝堂上一片死寂,谁也没有出头的意思。
楚怀王看看吕臣,吕臣赶紧将头低下。
此去咸阳三千里,一路险阻重重,敌众我寡,谁愿意去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啊?
“大王。”范增突然站出来,“容老臣说一句。”
“请讲。”
“救赵固然要紧,攻秦也不可放松。既然众将皆无意西向,请大王派鲁公为将,统率武信君旧部攻秦,其事可成。”
项羽也反应过来了:“下臣愿以国事为重,为大王披荆斩棘,三个月内,必取二世首级献于堂前。”
这一下形势急转,楚怀王微微眯起眼睛,不知道如何应对。宋义也皱起了眉头,正在琢磨要说点什么,听到堂下一个中气十足声音说:“砀郡长刘邦,愿领兵西征。”
击杀宋义
“这个刘邦,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嗯,是位忠义之士。”
退朝后,楚怀王和宋义聊起朝上发生的事情,对刘邦的表现感到很满意。
“您没看项籍当时的表情,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范增也好不到哪里去,气得手都发抖。”
“话说回来,要刘邦率军西征,怕是勉为其难了。”
“臣倒是觉得,他很有可能成功。”
“哦?”
“不知道大王留意过没有,刘邦那伙人虽然举止粗俗,但是个个都显得很精明,眼神中充满着欲望。”
“欲望?”
“嗯,有欲望就有动力,再大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去克服。再加上有魏豹、韩成等人帮他牵制一部分秦军,说不定真让这个沛县来的乡下佬打进函谷关了呢!”
“如果是那样的话,寡人乐见其成。”
“他会为了当秦王而努力奋斗的。”
“那寡人就祝他蛇生双翼,如愿以偿吧。”
楚怀王说着,拍了拍手掌。一名内侍应声而入,捧着一柄长剑,躬身交到宋义手上。
“这是寡人随身所佩之剑。卿即将出征,寡人将此剑赐予卿,但凡军中事务,卿尽可自行决断。”
这等于是授予他先斩后奏的权力了。
宋义诚惶诚恐地接过剑,高高举过头顶,动容道:“大王如此看重下臣,下臣唯有以死相报……”
“别。”楚怀王打断他的话,“上将军出征,不可轻易言死。”
*
数日之后,宋义拿着楚怀王赐予的宝剑,带着八万大军,雄纠纠气昂昂地出征了。
时近冬日,云层压得很低,从城头望去,远山一片灰蒙蒙,轮廓模糊。
“这天气,今年怕是要提前下雪了呢!”宋义白衣似雪,一副儒将打扮,坐在装饰一新的戎车上,自言自语道。
如果下雪的话,河北天寒地冻,秦军和赵军势必打得更为艰苦。这是好事,让他们打去吧!等到双方都筋疲力尽了,或者一死一伤的时候,他再带着休养得肥肥壮壮的八万楚军杀过河去,一举击破章邯。
“但愿赵歇能够坚持得久一点吧。”
在宋义与章邯的这场博弈中,赵王赵歇是颗关键的棋子——他在巨鹿多坚持一天,战争的天平便向宋义倾斜一分。
因此,必须想办法给赵歇打气,绝对不能让他像魏咎一样丧失斗志,主动开城投降。
宋义不断派出使者,分赴赵、齐、燕等国,通报楚国大军行动的消息。
“楚怀王已经派令尹宋义为上将军,号称‘卿子冠军’,统率诸将和十万大军,日夜兼程,奔赴河北。”
——不久之后,这样的消息传遍了河北、辽东和齐鲁诸地。不消说,巨鹿城中的赵歇也得知了此事。
所谓卿子冠军,大概就是“以上卿的身份统率全军”的意思。宋义刻意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儒将的形象,以区别于项羽这种有勇无谋的赳赳武夫。
宋义还有意将行军的场面搞得十分铺张,前军到了邹县,后军还在薛县,人马辎重迤逦而行,队伍拉得老长,让人搞不清他究竟有多少部队。
“卿子冠军的部队,看来不止十万,估计有二十万之多。”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章邯耳中的时候,已经变成五十万了。
章邯微微一笑:“吹牛,楚国现在就算派出五万大军,恐怕已经捉襟见肘了。五十万大军,该不会是稻草人吧?”
但是对于被围困在巨鹿城中的赵军来说,听到这样的消息,不啻于打了一剂强心针。
“再坚持一下,楚国大军很快就到了。”
“楚军一到,齐、燕两国也会派兵出击,再加上陈馀大将军的恒山部队,击败章邯不成问题。”
“现在下场大雪就好了,说不定能冻死几万秦军。”
于是,上城防守的人明显增多了,射出的箭也更有力了,扔下去的石头也更大了。秦军每天都在城下扔下两三百具尸体,巨鹿依然屹立不倒。
然而,盼望中的大雪一直没有下。
二世三年端月,声势浩大的宋义大军终于来到彰水南岸的安阳县。
从这里渡过漳水,巨鹿便只有三天的路程了。
与此同时,齐、燕两国的援军也分别抵达了东武和扶柳,巨鹿遥遥在望。
谁都以为宋义会一鼓作气渡过漳水,直奔巨鹿。
没想到,宋义带着一群将领到渡口转了一圈,回来便命令:安营扎寨,修筑壁垒,防止秦军来袭。
齐、燕两军得到消息,也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
*
宋义在安阳这一停,不是三天五天,不是十天八天,也不是十天半个月,而是……四十六天。
大约是在第三十天的时候,项羽已经忍不住了,不顾众人的劝阻,闯进宋义的中军大帐。
“救兵如救火。现在秦军正在加紧围攻巨鹿,城指日可破。我军应该像当年信陵君救邯郸一样,马上渡河发动进攻,与赵军里应外合,击破秦军,而不是成天呆在这个无聊的地方打发时间!”
“将军认为我这是在打发时间?”宋义感到很惊讶。
“没错。”项羽说。
“你错了。”宋义尽量避开项羽的目光,“不知道将军有没有听过,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从字面上解释:牛虻在外,虮虱在内;打牛虻容易,杀虮虱困难。
宋义的意思是,秦军兵多将广,实力强横,有如坚厚的牛皮。即便楚军从外围进攻,也无法挽救巨鹿城内的赵军。
项羽哪里听得懂他那种文绉绉的隐喻?一脸茫然。
“简单地说吧!”宋义暗笑项羽不通文墨,“现在秦军攻打赵国,已经连续作战了好几十天,即便打下巨鹿,也会筋疲力尽,我军趁机进攻,可以事半功倍。如果打不下,那更好,让他们僵持去,我军敲锣打鼓,转而向西,去攻打函谷关,抢在刘邦前面攻占关中。将军想的是‘斗秦’,我想的是‘斗秦、赵’,这就是我们的区别。披尖执锐,冲锋陷阵,我不如将军;运筹帷幄,总揽大局,将军不如我。所以,将军不理解我,认为我是在打发时间,我并不生气。希望这样解释之后,将军能够明白我的苦心,不要再在这个问题上闹情绪,好吗?”
项羽无言以对,愤愤而出。
第二天一早,宋义举行军事会议,将数十名将领召集到帐中,宣布:大王派我将兵救赵,等于将诸位将军和数万将士都托付给了我,我不能拿你们的生命去冒无谓的风险。什么时候渡河,什么时候开战,我早有计划,请大家不要胡乱猜测,更不要私下议论,扰乱军心。违令者,斩!
开完这次会,宋义就带着几名亲信,在一千名亲兵的护卫下,离开安阳大营,东行数百里,到济北郡的盐城去了。
原来,齐国的权臣田荣见宋义在楚国得势,有心与之建立一种跨国界的政治联盟,主动向宋义提出:可以依照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先例,请宋义的儿子宋襄到齐国来担任相国。
宋义喜出望外,马上答应了田荣的请求,又唯恐夜长梦长,日久生变,遂不顾大敌当前,亲自将宋襄送至齐国边境的盐城。而且,他在盐城一呆就是好几天,天天举行酒会答谢各路宾客,日子过得甭提多惬意了。
“襄啊!”有一天他喝得醉熏熏的,拍着宋襄的肩膀说,“我这个做父亲的,也只能为你做到这些了。接下来的路,就要靠你自己去走啦!”
“我们宋氏,在楚国历来是名门望族,我当个令尹,也不算什么特别荣耀的事。可是,像你这样年纪轻轻,就能当上齐国的相国,在家史上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