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4387300000039

第39章 巨鹿之战(2)

萧何分析得头头是道,刘邦不得不点头表示赞同,但是很快想到另外一个问题:

“我算什么?”

吕臣、魏豹、韩成各有用处,那我呢?我在楚怀王眼里算什么人物?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萧何大为赞叹,“咱们是得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不能再随波逐流。”

“你的意思是?”

“我说出来您可能不太高兴——您现在在大王眼中,就是一颗棋子,一颗用来对付项羽的棋子。如何发挥好棋子的作用,是您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我为什么要做他的棋子?”刘邦果然不高兴。

“人与人就是互相利用——您如果想利用别人,就要被别人利用。换句话说,您是大王的棋子,大王也是您的棋子,您不被他利用,也就无法利用他,仅此而已。”

“这样啊……”

刘邦看着侃侃而谈的萧何,心里想:这人的脑袋里,究竟装着多少乱七八糟的东西呢?

北伐与西征

不出萧何所料,到了九月下旬,项羽也从陈留撤退到彭城来了。

比项羽早一天到的是宋义。

他风尘仆仆地从齐国返回,进入彭城后,立即被引至楚怀王宫中,君臣二人关起门来谈了一整天。

“现在的形势,对大王有利。”

宋义这样分析:章邯自从击败项梁后,以为楚地已经不足为虑,于是集结兵力渡河北上,准备讨伐赵国,平定河北。章邯一走,楚国面临的军事压力大大减轻,楚怀王正好抓住这个机会整合军队,将军权抓在自己手里,然后派一支部队西征,直取函谷关,推翻秦朝的统治。到那时,“大王据关中以令天下,则霸业可成,虽先代之武王、文王、成王、庄王亦不能及也。”

“西征谈何容易?”

楚怀王对此并不乐观。章邯虽然过了河,但还是留了二三十万人马在河南。陈留、荥阳等地,城高池深粮足,俱是易守难攻。加之楚军新败,士气不振,这种情况下要想打到函谷关,岂止是谈何容易?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容易也得去。”宋义道,“您想想,如果等到章邯平定了河北,再回头来进攻楚国,谁能抵挡?”

“那倒也是。”楚怀王沉思片刻,“可是,派谁去西征呢——谁愿意去冒这个险呢?”

宋义笑了:“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士。只要大王开得起价钱,自然会有人应征。”

“怎么开价?”

“您可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立为秦王。”

楚怀王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没人能挡得住当秦王的诱惑。而且,当年陈胜派个算命先生就打到了关中,现在楚国的众多将领中,找个比周文强的,总还是找得到的吧。嗯,这个宋义有头脑!问题是——

“万一,项籍来揭这个榜呢?”

“项籍万万不可派。”宋义断然道,“谁都可以西征,唯独项籍不能。”

“如果他一定要去,怎么办?”

“下臣有一计,可确保他去不了。”

“哦?”

“章邯到了河北,赵国就危险了,赵王必定会派使者向各方诸侯求救。请大王派我提一旅之师前去救赵国,再任命项籍和范增当我的副将。这样的话,他就哪都去不了了。”

“计是好计。可是,现在就算倾楚国之兵,寡人最多能够交给卿十万之众——不是寡人不相信卿的能力,以十万之众对抗章邯的大军,只怕是以卵击石。”

“不必十万之众,大王给我八万人马就行了。八万凑不齐,五万也行。”

“寡人不明白。兵不是越多越好吗?”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臣并不是真的要去找章邯交战,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

“卿的意思是,不打仗?”

“正是。下臣将部队带至黄河渡口,以观望形势为名,就此停步不前,驻上三五个月。三五个月后,章邯和赵国打得筋疲力尽,就算灭了赵国,他也必定实力大损。到那时,下臣再渡过黄河去进击章邯,而且派项籍等人为前锋……”

“不必再说了。”楚怀王打断了宋义的谈话,“寡人已经明白卿的计谋。难得卿如此为寡人操心,寡人必不负卿。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楚国的令尹了。”

令尹也是楚国特有的官职,历史比上柱国还悠久。确切地说,在春秋时期,令尹就是楚国的相国兼军队总司令。前面提到过的孙叔敖,即是楚庄王时期的令尹。到了战国时期,军政分家,才设立了上柱国管理政务,令尹则转变为单纯的军事统帅。

“大王!”宋义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泪流满面,匍匐在地,久久不肯起来。

*

第二天,当楚怀王当着众臣的面接见项羽的时候,宋义便以令尹的身份,堂而皇之地站在了楚怀王身后。

“下臣参见大王。”

项羽跪倒在地,后面跟着范增、英布、龙且、曹咎、钟离昧等一长串文臣武将,几乎占据了半个朝堂。

“将军辛苦了,请起来罢。”楚怀王道。

“谢大王。”

“武信君不幸战死定陶,实乃楚国之悲。寡人闻之,夜不能寐,既伤项氏失其栋梁,又伤寡人失左膀右臂,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啊!”楚怀王说着,抬起袖子擦了擦眼睛。

“大王失去了武信君,不是马上又任命了一位令尹吗?”项羽不客气地说道。

“啊,是的。”

楚怀王回过头来,看了宋义一眼,接着说道:“令尹和诸将一样,原来也是武信君的下属。他曾经力劝武信君要防备章邯,只可惜,武信君为人磊落,没有防备秦军会使用偷袭这种卑鄙的手段,所以才遭此不幸……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众所周知,令尹是楚国的军事统帅。从今而后,请诸位将军听从令尹号令,同心协力,卫我大楚江山,推翻秦朝****,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诸位,寡人在此拜托了!”说着,眼睛环视一周,观察众人的反应。

朝堂上一片寂静。

项羽脸上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不置可否。

突然间,刘邦“扑腾”一声跪下来,高声道:“下臣谨遵王命。”

刘邦身后,以萧何为首的七八名将领也随之而跪,齐声道:“谨遵王命。”

项羽嘴角轻微抽动了一下。

吕臣也缓缓跪下,道:“吕臣领命。”

项羽脸色明显转黑,正待发作,范增轻轻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门,也跪了下来,朗声道:“老臣恭喜大王,大王英明果断,楚国有望了!”

范增的声音,有如老凤长鸣,将项羽惊醒。

这一路过来,范增和他并辔而行,把当前的大局作了一番透彻的分析,也对自己没有及时劝谏项梁提高防备进行了检讨。归根结底,范增小看了两个人,一个是章邯,一个是楚怀王。前者使项氏集团丧失了自己的首领,后者则将原本属于项氏集团的权力据为己有。

“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了。当务之急,是你必须肩负起领导武信君旧部的重任,重新撑起项氏家族的门面。让人家看到,项家没了项梁,还有项籍。你要做得比武信君更出色,才对得起他对你多年的培育。”范增颤颤巍巍地说道。

“亚父——”项羽大为感动。所谓亚父,就是相当于父亲的意思。自从范增投奔了项梁,项梁便令项羽这样称呼范增,而且未雨绸缪地强调:“日后若为项氏栋梁,必须如我一般尊重亚父,凡事先问他的意见。”

“此去彭城,楚怀王必借机打押项氏势力,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无须过多担心,表面上顺从即可。”范增又这样说道。

“他如果要剥夺我的兵权怎么办?”

“你放心,是你的终究是你的,谁也抢不走。”

——想到范增说的这句话,项羽一下子就清醒了,机械地说道:“下臣遵命。”

于是,英布、龙且等人也齐声道:“遵命。”

范增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楚怀王也松了一口气,高兴地说道:“如此,寡人就放心了。哎,上柱国,你来宣布一下寡人的命令吧。”

“诺。”

陈婴说着,展开一卷竹简,上面写着楚怀王对文武百官的任命。

最早进入彭城的吕臣果然拔得头筹,被封为司徒。其父吕青,也被封为令尹——楚国令尹,有左右之分,有如秦朝的左右丞相。但是很显然,吕青这个令尹,只是个虚职,为的是表彰吕臣的忠心。

刘邦斩获颇丰,被楚怀王任命为砀郡长,相当于秦朝的砀郡守,而且获封武安侯,统率砀郡所有的楚军部队。

至于项羽,楚怀王对他倒也关照有加,封他为鲁公——公是爵位,比王低一个等级,比侯高一个等级,当然尊贵——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任命具体的职务。倒是范增、英布、龙且、曹咎等人,都获得了一个将军的称号。

有爵无官,本来也不是问题,项梁便只要了一个武信君的封号(与此同时,还给英布封了个当阳君),关键是要把兵权抓在手里。

数日之后,楚怀王召开军事会议,项羽便主动提出:

“武信君之于下臣,有如生身之父。章邯杀武信君,即为臣之杀父仇人。请大王许臣提一旅之师,西征咸阳,踏平关中,消灭秦国,以报杀父之仇。”

楚怀王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

幸而早有准备,因此没有任何惊慌失措,只是抬了抬眼皮道:“卿报仇心切,寡人十分理解,而且早有安排。令尹,你来说说吧。”

“遵命。”

宋义在地上摊开一张地图,用手比划着道:“现在的形势是,章邯渡河之后,攻势迅猛,连下赵国三十七城,将赵王和他的数万人马牢牢包围在巨鹿城内,赵国岌岌可危。赵王已经派出使者,向各方诸侯求救。

“赵国若亡,整个河北将落入章邯之手。据河北而攻辽东,下齐鲁,易如反掌。到那时,章邯挟燕、赵、齐三地之兵南下进攻楚国,秦人再派一支劲旅启关东向,则楚国危矣!

“因此,求赵势在必行,非救赵不足以存楚。大王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出两支人马,一支渡河北上,进击章邯;一支西征函谷,直取咸阳。”

宋义说得头头是道,在场几位最聪明的人——萧何、张良、范增都不住点头,认为无隙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