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4387300000038

第38章 巨鹿之战(1)

楚怀王驾到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一支数千人的楚军从国都盱台出发,匆匆赶往彭城。

军中有十余辆轻车,其中一辆坐着楚国名份最高的两位人物——楚怀王熊心和上柱国陈婴。

楚怀王一副火急火燎的样子,不断催促着车驾快行。

陈婴则一脸的迷惑,连衣服和帽子都穿戴得歪歪斜斜,脸上两个浓重的黑眼圈分外惹人注目。

“大王,大王,我们这是去哪儿啊?”陈婴问道。自从定都盱台以来,眼前这位楚怀王一直乖乖的,没给他惹任何麻烦。可是,昨夜突然接到前线急报,说是项梁战死。陈婴心事重重,直到凌晨才勉强睡着。刚睡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楚怀王的侍从叫醒,不由分说拉上了车。

“还能去哪?”楚怀王瞥了他一眼,“去彭城,给诸将督战,挽回败局。”

“啊……什么?”陈婴一下子清醒了。

项梁将楚怀王安置在盱台,本来就是想要他远离前线,安心当个傀儡。

“让大王吃好,玩好,任何时候都不许离开盱台。”当初,项梁就是这样对陈婴交代的。

可是,项梁刚死,楚怀王便自作主张,欲将王驾移向五百里外的彭城,而且要给诸将督战,委实超出陈婴的意料。

“定陶已破,武信君战死,诸将群龙无首,秦军随时可能入侵彭城。大王在这个时候赶去彭城,实非明智之举啊!” 陈婴苦口婆心地劝道。

“正是因为群龙无首,寡人才必须亲自督战。”

“可是,武信君不是一再交代,请大王稳坐盱台,不要以身涉险,插手战局吗?”

“哦?”楚怀王歪着头反问,“武信君说过这话?”

“当然说过!您可是当着他的面答应的,怎么就忘了呢?”

“哦!”楚怀王这才想起来似的,“是有这么回事……可是,武信君不是死了么?”

“那又如何?”

“那寡人就得负起责任,挽救楚国呀!”

“咳!武信君虽然战死,带兵打仗的事,还有项羽、范增等人主持,不劳大王操心。”

“上柱国,你这话可就奇怪了。”楚怀王勃然作色,“我究竟是不是楚国的大王?”

“这,当然是。”陈婴暗暗感觉不妙。

“那就行了。现在是楚国的危难之际,作为大王,我有责任出面主持大局,鼓舞士气。”

“可是……”陈婴嗫嚅道,“大王应该坐镇国都,方能稳定军心。”

以陈婴的智慧,这就是他能想到的最后一条理由了。然而这条理由也很快被楚怀王击碎。

“你倒是提醒寡人了,国君确实应该坐镇国都。”楚怀王想了想道,“这样吧,你替寡人起草一份诏书,即日迁都彭城,命令诸将到彭城来朝觐寡人。”

“迁都?”

陈婴不只是惊叹,简直是有点佩服这位牧羊人了。

“盱台太偏避了,寡人的命令难以传达。彭城水陆通达,正好作为楚国的国都。上柱国,你对此有什么意见吗?”

陈婴长叹一声,道:“没,没有。”

楚怀王的车驾沿泗水而上,经过下邳的时候,见到了齐国使臣,高陵君田显。

项梁既死,楚国的主人便是楚怀王——对于田显来说,这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而且,越早与楚怀王打交道,对齐国越有利。因此,他急忙改道南下,本想到盱台朝觐楚怀王,不期在下邳就遇上了。

在递交了国书,传达了齐王田市对楚怀王的敬意,送上丰厚的礼物,并且对项梁战死一事表示哀悼之后,田显试探性地问道:“武信君不幸战死,不知大王属意何人统领楚国大军?”

“寡人自将。”楚怀王毫不犹豫地答道。

“哦?”田显略为吃惊,但很快掩饰过去。

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亲自统帅大军,并非没有先例,但是很少。远如周武王,号称亲自讨伐商纣王,实际上也有姜子牙为他操持军中事务。春秋时期的楚庄王雄才大略,多次率军北伐,令尹孙叔敖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显然,楚怀王身边的陈婴不可能成为姜子牙或是孙叔敖这样的角色。

“大王如果要亲自统率大军的话,恐怕还需要一位得力的军事助手。”田显直言,希望自己的话能够引起楚怀王的兴趣。

果然,楚怀王咬着手指甲沉默了半晌,缓缓道:“高陵君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有——武信君手下的宋义,是位不错的兵法家。”

“宋义?”

楚怀王想起来了,他刚到薛县的时候,有一天项梁派人给他送来一批衣服器用,使者是个身材高挑的中年人,说话斯斯文文,甚为得体。

“下臣宋义,祖上曾经有幸侍奉历代先王。”那人主动说道。

楚国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世家林立,源远流长。景、昭、屈三氏自不待言,宋氏也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楚怀王不会不知。但在当时,他仅仅是点点头,道了声“辛苦了”,便没有再与宋义搭话。

“据寡人所知,宋义是文官吧?”楚怀王问道。

“虽是文官,然而深知军事。”

田显便将路上遇到宋义的情形说了,而且说道:“如若武信君听从宋义的忠告,不至于有此一败;若非在下听从了宋义的忠告,只怕也把这条命断送在定陶,不能来朝觐大王了。”

楚怀王不住点头。确实,项梁手下人才济济,只有宋义一个人能够预知项梁之败,就这件事而言,宋义可以说是精通军事了。而且这个人面相很善,又是宋玉之后,应该可以信任。

“既然如此,就请高陵君马上回齐国,将宋义召回来,要他直接到彭城来见寡人吧。”

楚怀王向田显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

楚怀王进入彭城的当天,数十名使者被派往各地,召集各路将领向彭城集结。

“楚怀王驾临彭城!”

这条消息很快传遍了楚国故地,各路将领的第一反应都是惊愕。但是惊愕之后,基本上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服从。

“难道楚怀王真的附身于他了吗?”连萧何都发出这样的感叹。他掰着指头给刘邦算了一下日期:以项梁战死为第一天,消息传到盱台应为第五天,而楚怀王进入彭城发号施令不过是第八天的事。这就意味着,楚怀王没有浪费任何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填补了权力的真空。如果没有高人指点的话,只能说,这位楚怀王比历史上的楚怀王要精明得多了。

无论如何,对于刘邦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萧何这样盘算着:项羽是项梁的亲侄子,只要他振臂一呼,项梁的残部十有八九会听从他的号令,刘邦也不得不屈从于其下。现在楚怀王要出来亲自统兵,势必通过压制项羽的势力来建立自己的威信。那样的话,刘邦就有了出头的机会,甚至有可能与项羽平起平坐。

“速去彭城,宜早不宜迟。”萧何向刘邦建议。

刘邦会意。定陶失陷那日,刘邦率部拼死杀出重围,一口气逃至单父。清点人马,只剩下三千不到,幸而重要的人物一个未损,陆陆续续都归了队。事后得知,项梁的部队损伤惨重,但是项梁麾下的主要将领,也基本上没有折损,都从定陶城中逃了出来——换而言之,项梁如果不是莫明其妙地跑到城东去微服私访,也不至于轻易丢掉性命。项梁残部以范增为首,逐渐集结在睢阳一带,准备与项羽的部队会合。刘邦如果想摆脱项氏集团的控制,现在正是机会。

可是,当刘邦来到彭城,发现有人比他还快。

此人就是陈胜的旧部,与英布一同投奔了项梁的吕臣。

章邯进攻定陶的时候,吕臣驻扎在乘丘,离定陶约有一百余里。得知项梁被杀,他便挥师南下,撤至方与。因此,吕臣的部队基本保持了完整。听到楚怀王驾临彭城,他又立即沿泗水而下,花了不到三日功夫,就带着近两万人浩浩荡荡开进了彭城。

继吕臣、刘邦之后,魏豹成为第三个进城的将领。魏豹手下只有数百人马,勉强算一支部队。但是考虑到他是魏咎的弟弟这一特殊身份,也可以视为已经灭亡的魏国的代表,楚怀王同样对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过了两天,张良也带着数千人马从韩国故地撤回来了。与张良同来的,还有一位面色苍白的年轻人。张良对其毕恭毕敬,如仆事主。

“此乃故韩国公子,横阳君韩成。”他向楚怀王介绍道。

“那太好了!”楚怀王十分高兴,“等打败了章邯,我许公子复立韩国,以为韩王。”

张良愣了一下,赶紧下拜,高声道:“谢大王!”

刘邦在一旁看到张良那副感激涕零的样子,颇不以为然。夜里,他和萧何聊天,谈起这件事,略带嘲笑地说道:“看来,咱们这位大王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啊。”

萧何笑道:“沛公主要是对张良如此眷念故国之情感到不快吧。”

“你胡说什么呀?”

“既然不是那样,当我没说过。”

“话说回来,是有那么一点点。”

“就像漂亮的女人跟别人跑了一样,是不是?”

“是。”

刘邦说着,“嘿嘿”地笑起来。确实,对于张良的离去,他一直有那么一点不舍的感情,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挽留,而且知道挽留也不会有结果。女人变了心,也许就是那种感觉吧。

“这是好事。”萧何正色道,“说明沛公有爱才之心。当今之世,得人才者得天下。”

“唔。”

“关于咱们那位大王,”萧何话锋一转,“沛公真的觉得他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吗?”

“你不觉得?”

“我倒是觉得,他有点高深莫测。”

“是嘛!”

“您想想,现在进入彭城的,都有些什么人?——吕臣,那是陈胜的旧部,可以视为原来张楚国势力的代表;魏豹,他是魏咎的弟弟,代表原来的魏国;韩成,张良奉其为主公,现在大王许其立国。这就意味着,咱们这位大王,至少在名份上已经获得了几方势力的支持。再加上齐国使臣高陵君田显,据说早已经朝觐了大王。恕我大胆推断,目前这种情况,恐怕连项籍都只得乖乖就范,向大王表示臣服。”

“项籍可不是那种轻易低头的人。”

“嗯,可是您别忘了,他身边有一位范增,那位老人家会劝他暂时低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