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4387300000030

第30章 项氏叔侄(6)

应该说,秦嘉立景驹,不失为一记好球。自春秋中后期以来,楚国的朝政就基本被景、昭、屈三氏把握。景氏族人,曾经多次出任司马、大将军、柱国等要职。在楚国的遗老遗少中,景氏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可是,刚刚获得张楚国上柱国称号的项梁,又怎么会允许秦嘉抢了自己的金字招牌呢?

“陈王第一个站起来抗击暴秦,他现在死生未卜,秦嘉便背叛陈王而立景驹,此乃大逆不道,吾必为天下除此逆贼!”

项梁向召平口述了一道檄文,要他派人送往各方势力。召平不得不提醒:陈王已经死了,将军难道不知道吗?

“哦?”项梁装作迷惑的样子,“陈王什么时候死的,我可是一点也不知道啊。而且,只要我没见到陈王的尸首,我就不能确认他是否真的死了。说不定他正在某地潜伏,正等着咱们去营救他呢!”

“将军,你可真是太坏了。”召平苦笑一声,执行了项梁命令。他已经被正式任命为项梁的“行人”,这是一个古老的官职,在春秋年间即已存在,相当于现在的外交事务主办。

檄文发出后,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时,秦嘉也派了多名使者,邀请各国派兵,协力攻秦,但是无人响应。齐王田儋更是以“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为由,杀死了秦嘉派到齐国的使者公孙庆。在这种情况下,秦嘉只能独自面对项梁的挑战了。

彭城外,秦嘉的五万人马对阵项梁的三万人马。从人数上讲,双方势均力敌。

项梁摆下一个三覆之阵,前面是英布和蒲将军率领的三千鄱阳兵,中间是项羽率领的八千会稽兵,最后则是项梁亲自押阵的两万东阳兵。

项梁一通鼓响,英布便一马当先,挥舞着一柄三四十斤重的铁戟,直取秦嘉的中军。蒲将军舞着一把长刀,紧随其后。三千鄱阳兵嗷嗷叫着,不避箭矢,争先恐后冲向敌阵。

“杀秦嘉!”英布大吼,如同一头愤怒的狮子。

万军之中,秦嘉突然打了一个寒战,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

主将露出怯意,这仗就没法打了。还没等英布冲到阵前,秦嘉军已经崩溃。不是前线崩溃,而是全线崩溃。三万人轰然转身,撒腿就跑。英布如同打猎一般,在战场上追逐着四处逃散的敌军,一口气杀了数十人。

蒲将军的长刀翻滚,也是所向披靡。

项梁在楼车上见了,不禁啧啧赞叹:“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英布、蒲将军是也!”

这一战,以秦嘉的惨败而告终。秦嘉护卫着景驹逃至胡陵,清点人马,只剩下两万了。

一天之后,项梁军以英布为前锋,追杀到胡陵。

秦嘉草草出战,被英布当胸一戟,刺落马下。在朱鸡石的带领下,两万人全部弃甲投降。

景驹逃蹿至魏国,从此下落不明。

项梁不费吹灰之力,便扫除了称霸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全军喜气洋洋,士气高涨。

唯有一人情绪不高,那就是项羽。

他冷冷地向项梁抱怨:“叔父,看您选的好前锋!他俩一上场,咱们都无事可干了。”

“不着急。”项梁笑咪咪地说,“秦嘉只是小菜。等到吃大餐的时候,少不了你。”

鸠占鹊巢

此时,章邯大军沿睢水东下,抵达了砀郡的栗县。

对于章邯来说,目前最主要的敌人不是新起的项梁,而是由周市扶持魏咎建立的魏国。

消灭魏国,将富裕的河南郡县抓在手里,就等于控制了中原的心脏,章邯这一招黑虎掏心,和战国时期秦国吞并六国的方略基本一致。

章邯不理项梁,项梁却主动找上门来。

他派出两支人马,一支由项羽率领,进攻睢水上游的襄城;一支由降将朱鸡石率领两万名降兵,直接进攻栗县。

两支部队同时出发。

十天之后,朱鸡石如霜打的茄子一般,孤身一人回到了胡陵。两万人马,全军覆没。

接着又有消息传来,章邯已经命令各地秦军向栗县靠拢,准备集中兵力进攻胡陵。

项梁权衡利弊,一方面下令全军拔寨起营,向东撤往薛县,以避秦军锋芒;一方面派召平为使者,在桓楚的护卫下赶往襄城,命令项羽立即结束战斗,火速赶到薛县来会合。

项梁到了薛县,天天翘首以盼,项羽部队却一直不见踪影,倒是周围郡县的英雄豪杰,听说张楚国上柱国项梁到了薛县,纷纷前来投奔。其中一人,身着玄色缁衣,头戴纱帽,见到项梁一揖到地,动作自然而优雅,简直不是在行礼,而是在跳舞。

“臣叔孙通,拜见上柱国大将军足下。”

说话也是字正腔圆,口齿清晰。“上柱国”加“大将军”,让项梁听了十分舒服。一问来历,才知道叔孙通原本是秦朝的待诏博士。

在大秦帝国,博士是散职,大致相当于后世的翰林。待诏博士跟在皇帝身边,最基本的要求是博学多艺。诗书礼乐,琴棋书画,必须样样精通。这样一位漂亮人物,为何放弃了朝廷的锦衣玉食,跑回薛县来投奔义军呢?项梁表示不理解。

“秦朝气数已尽。”叔孙通如此回答。

“哦?现在下此结论,恐怕为时过早。”

项梁想,至少目前章邯大军就不好对付。只要武力尚在,秦朝就难言气数已尽。

“不早。”叔孙通毫不含糊地说,“始皇帝自剪羽翼,独专其权,已经埋下祸根。二世耳目闭塞,顽冥不化,朝中大事一任赵高把握。帝国灭亡,只是迟早的事。”

“你的意思是,始皇帝废封国,立郡县,削弱了秦朝的力量?”

“正是。如果封国不废,世为藩篱,也不至于一地举事,天下皆叛。”

“那赵高呢?赵高又是何人?”

“回大将军,赵高是位宦官,现任秦朝的郎中令,原本是始皇帝的中车府令。”

“宦官?郎中令?”项梁大为惊奇,“郎中令连九卿都算不上吧?朝廷尚有左右丞相在,小小的郎中令,又是个阉人,如何把持朝政?”

“大将军有所不知,郎中令乃是帝国的宫廷总管,官职虽然不高,却是最接近皇帝的人。他只要把宫门关起来,休说左右丞相,即便是嫔妃也见不着皇帝。”

“如此厉害?”

“始皇帝聪明圣智,自然不会被他蒙蔽。可是,二世就不同了。二世自幼受教于他,对他言听计从,信任到无以复加。而且,更重要的是,传闻二世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全是这位赵高一手谋划,连李斯都只是帮凶,您说他厉不厉害?”

“如此说来,二世谋朝篡位,确有其事?”

“这个……扶苏已死,尚无实据。可是,只要大将军您认定确有其事,可不就是确有其事了么?”

“言之有理。”项梁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机灵的博士。

二人正谈得高兴,帐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项梁心里一动,以为是项羽回来了,却听到卫兵通报:“沛公刘邦求见大将军。”

*

刘邦为何来到了薛县?有必要倒述一下。

自从沛县起义后,刘邦的日子过得起起落落,阴晴不定。

首先是秦朝的泗水郡监左平带兵前来围剿乱党,将丰邑围了两日。

刘邦手下不乏武勇之辈,却无人真正有带兵打仗的经验。眼见秦军衣甲鲜明,阵容整齐,草莽英雄们个个目瞪口呆。幸好曹参沉得住气,借助丰邑周围的断壁残垣,草草构筑了一道防线,秦军一时倒也不敢强攻。多亏周勃无师自通,登梯观察半日,发现秦军有一处漏洞。又亏得樊哙、灌婴、周苛等人豁出性命,按各带一支人马,按照周勃的指引猛攻秦军的薄弱环节,竟然以弱胜强,打得左平落荒而逃。

刘邦乘胜追击,反将左平围困在胡陵。

此时正值张楚国短暂的鼎盛时期,各地义军纷起。刘邦抓住机会,派萧何和夏侯婴进入胡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居然说服左平投降。

经此一役,刘邦信心大增,命令同乡雍齿驻守丰邑,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向东略地,一度攻至薛县以西。

泗水郡守陈壮率军尾随而至,在薛西一带与刘邦发生战斗,结果陈壮大败,逃至与沛县隔湖而望的戚县,被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擒获,送至刘邦军中斩首。

刘邦凯旋而归,取道亢父、方与,正是春风得意马蹄急的时候,听到一声晴天霹雳。

雍齿投降了周市,丰邑现在已经不是他的地盘了。

原来,周市扶持魏咎立国后,就一直致力于恢复魏国的领地。周市是那种复古守旧的人,他只认定一个理——“兴灭国,继绝祀”,就是要把天下变回大秦帝国建立之前的模样。

换而言之,原来是魏王的,必须还给魏王,不管是人还是地。

得知刘邦离开丰邑后,周市便派了一名使者去找雍齿。

“丰邑一直是魏国人迁徙的地方。现在魏国已经复立,丰邑的魏人理应侍奉魏王。你如果答应的话,魏王将封你为侯,仍然镇守丰邑。如果不答应,魏国大军一至,玉石俱焚,鸡犬不留。你自己考虑清楚吧。”

写这样一封虚张声势的劝降信,连周市本人都没报任何希望。可是,奇迹发生了。雍齿读完信,回复使者道:“请回禀魏王,雍齿奉命。”

于是,一夜之间,丰邑换了主人。

雍齿此举,自非糊涂。雍齿和刘邦是同乡,互相知根知底,这也是刘邦放心让雍齿镇守丰邑的原因。可是,自打认识开始,雍齿对刘邦的评价只有两个字——

“流氓!”

然而这个流氓是如此受人青睐,不但在江湖上混得如鱼得水,当了小吏也总能逢凶化吉,天下大乱时还被推举为县公,这就让雍齿难免羡慕嫉妒恨了。

改旗易帜,与其说是受了周市的蛊惑,不如说是雍齿本人蓄谋已久。

刘邦却对此一无所知,他此时的心情,就好比一个男人出去寻花问柳,回来发现老婆被撬,百般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