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4387300000029

第29章 项氏叔侄(5)

项梁现在既然是张楚国上柱国的身份,便直呼其名了。他亲切地拍着召平的肩膀,每一下都使得召平几乎站立不稳。“东阳陈婴那边,就请你走一趟如何?”

“上柱国的意思是?”

“令他火速带兵渡过淮河,与我军联合西进,讨伐章邯。”项梁说着,算了一下日子,“我给你七天时间。七天之后,我希望看到你带着陈婴和东阳军出现在这里。”

“可是,如果陈婴不奉命呢?”

“不会的,他不敢。”项梁胸有成竹地说道。

*

其实,东阳县的起义,陈婴并非主导者。

东阳县里有一帮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一天傍晚凑到一起,喝了不少酒,说起天下大事,意气风发,其中一个提议:“不如咱们把县衙给烧了吧?”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伙的一致拥护,于是乘着酒兴,唱着歌来到县衙前,将点着的火把、树枝朝县衙里扔。附近的百姓见到火起,本能地提着水桶来救火,但是很快就被更多同样是本能地抱着柴禾来加油的百姓挤到一边去了。火越烧越旺,几乎烧掉了半条街后,才被一场大雨浇灭。

第二天早上,仍有数千人聚集在县衙周围。从灰烬中挖出了十几具焦黑的尸体,虽然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人们还是认出,县令大人就在其中。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好比开弓没有回头箭,点火的几个年轻人反倒是懵了。如果搁在半年前,造反是一件挺时髦的事。可是现在,张楚国大势已去,章邯大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楚地,造反显然就不太合时宜了。几个人推来推去,谁也不肯当这个东阳起义的领袖;再把平日里认为是有能力的人排了一遍,却发现这个也不合适,那个也不合适。眼看群龙无首,有人突然说,陈婴是个不错的人选。理由是,陈婴是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在东阳城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推他为首领,必定可以服众。

陈婴确实是位长者,同时也是个十分谨慎的人。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他看出秦朝大势已去,果断辞去了县衙小吏的职务,在家侍奉年迈的老母。他想,自己从来与人为善,没有得罪过任何人,现在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远离是非之地,不管时局怎么变化,今后谁来坐天下,他作为一介平民,苟全性命总是可以的吧!

但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那天晚上,县衙的大火闹得全城不宁。第二天一早,七八个面目不善的年轻人闯进了陈婴家里,齐刷刷地向他行了一个大礼,请他出来“主持大局”。

陈婴一听,头大如斗,赶紧表示自己才疏学浅,不是当领袖的料,请对方另请高明。

来者劝了几次,陈婴就是不答应。

最后,有人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架在陈婴的脖子上,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如果陈公不答应我们的请求,那就只好对不住了!”

就这样,陈婴被刀逼着当了东阳起义的领袖。

没有想到的是,陈婴这一出头,东阳一带民众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数天之内,聚集到县城的义军便多至两万余人,将个小小的东阳县城挤得水泄不通。大伙热情高涨,大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势,更有人提出:陈公德高望重,既然陈胜都能够称王,咱们也别客气,拥立陈公为王吧!

这就不是赶鸭子上架,而是赶鸭子上戏台了。陈老太太得知此事,赶紧将陈婴叫回家,语重心长地说道:“自我嫁到陈家,从来没有听说过陈家祖上有什么显贵。现在突然说要你当王,恐怕不是什么好事。你听我一句话,赶紧找个有能力的人去投奔他。事成的话,说不定可以封个侯;事败的话,也易于隐姓埋名,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过日子。至于什么王不王的虚名,咱们不指望。”

陈婴也是这个意思。正巧项梁的使者召平到了东阳,两人见面,谈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把事情谈妥了。

项梁的威名,东阳人也是知道的。陈婴将手下几个主事的人召集起来,没做多少解释,大伙便同意了陈婴的决定,将两万人马拉出去,加入了项梁的队伍。

此时,陈胜被杀的消息也传到了项梁军中。

*

陈胜被杀之后,章邯大军便离开了陈县,转而北上,准备进攻魏国。

陈胜的部将吕臣趁机在新阳崛起,率军突袭陈县,杀死叛徒庄贾,在陈县再度树起张楚国的大旗。

章邯闻知,分出两万人马,由两名校尉率领,回头进攻陈县。吕臣军势单力薄,不敢力敌,只得放弃陈县,仓皇遁逃。秦军紧追不舍,步步紧逼。危急之际,一支三千余人的义军赶到,不顾力量对比悬殊,势不可挡地杀入秦军阵中,将秦军冲得七零八落,吕臣军因此得以逃脱。

此后,这支义军与吕臣军合并,在下邳投入了项梁军。

这支义军的首领,名叫英布。

*

英布是九江郡六县人。

六县一带,上古时期乃虞舜的贤臣皋陶的封地。有人据此推测,英布亦当是皋陶之后。

而据可靠的谱系记载,秦国亦是皋陶之后。

皋陶有个儿子,名叫大费。大费受虞舜之命驯养鸟兽,成绩斐然,大大提升了中原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因而受到虞舜的奖赏,赐姓嬴氏。

到了周朝的周孝王年间,大费的一位后人非子居住在今天陕西天水一带,因善于养马,获封秦邑,号称秦嬴,也就是秦国的第一代国君。

由此可知,英布与秦始皇,数千年前本是一家。当然,自古以来,同室操戈尚且屡见不鲜,数千年前的同宗共祖之情,更不会有人念及。英布在六县混江湖的时候,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大秦皇室之间,或许多少还有几千分之一的血缘关系。

倒是有位算命先生,在仔细看了英布的面相之后,一本正经地说:“你将来一定可以当王。”

“哦?”英布大喜。

可是,算命先生又加上一句:“当王之前,你将受到刑罚。”

“既然能当王,受点刑罚又有什么了不起呢?”英布满不在乎地说。

数年之后,英布因为偷东西被官府的人抓住,按照大秦律法,被判以黥刑,从此脸上多了一个洗不掉的“囚”字,而且多了一个“黥布”的外号。

据说,受刑的时候,囚友们都痛苦万分,唯有英布一脸轻松。即便刀刺在脸上,他都没有皱一下眉头,反而不时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

字刻好后,英布打了一盆水,顾影自怜般照了很久。人家以为他伤心,走过来安慰他两句。没想到他欣然笑道:“算命先生说我受了刑便可当王,现在看来差不多了。”

这句话引起了大伙的哄堂大笑,有人调侃道:“喂,我说黥布,你不去宫里当俳优太可惜了。”

所谓俳优,就是逗王公贵妇开心的喜剧演员,或者说小丑。

那时候,始皇帝还活着。英布受了黥刑,没过多久就被押送到关中去修骊山陵墓。

骊山的囚徒有数十万人,英布混迹其中,很快就与一些江洋大盗接上了头。

英布没有刘邦那样的感染力,也不像项梁那样足智多谋,他之所以能够融入江洋大盗的秘密团体,完全是因为他武勇超群。无论多强壮的人挑战他,只消三两个回合,必会被他打倒在地。在打断了三条大汉的胳膊后,他毫无悬念地成为了骊山囚徒中最凶悍的十几个人的老大。

而且,仅仅在骊山干了三个月,他便带着这十几个人逃出了工地,回到老家九江郡,在今天的鄱阳湖一带当起了水寇。

当时,鄱阳湖归番县管辖。县令吴芮多次带兵围剿英布,双方打了几次硬仗。一来二去,二人之间竟打出一些默契来——英布只在湖区活动,偶尔上岸打劫一下过往的客商,基本不打本地百姓的主意;吴芮则对英布团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甚至派人给英布送去一些钱粮衣物,以免他们因为缺衣少食而变得穷凶极恶。鄱阳湖一带的官匪关系,只能用其乐融融来形容。

陈胜起义的时候,楚国故地纷起响应。吴芮第一个想到了英布,于是将他从湖中召来,二人就在番县拉起数千人的队伍,宣布起义。为了笼络英布,吴芮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二人的关系从官匪变成同志,又从同志变成翁婿,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也算是一段奇缘。

*

项梁善于识人,第一眼见到英布,便知道此人的价值不可斗量。

当时,项梁帐下已有数名猛将。项羽自不待言,其余如桓楚、龙且、钟离昧、季布,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是,如果与英布比起来,这些人武勇有余,锐气不足。

英布给项梁的感觉,就是传说中吴王阖闾花重金求购的吴钩。仿佛只要意念稍动,他便会飞身而出,直取敌人的首级。英布的副手名叫蒲将军,年纪看起来比英布大,但是对英布亦步亦趋,显然是死忠之辈。

“今后,就请二位担任我军的先锋吧!”

“诺。”英布赶紧谢恩。在任何部队,担任先锋都是一件荣耀的事,他能感受到项梁对自己的信任,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油然而生。

蒲将军则无声地跟在英布身后行礼,主从关系分明。

几天之后,部队开赴彭城,英布第一次在项梁面前展现了他的实力。

与项梁军在彭城对阵的不是秦军,而是秦嘉率领的东海郡义军。

原来,陈胜兵败陈县的时候,秦嘉便赶紧从民间找了一位楚国景氏的后人——景驹,将他立为楚王,企图以此号令楚国故地,进而领袖群伦,成为山东各国抗秦的盟主。为了摆出一副与章邯决战的态势,他也率领部队西进,准备攻克定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