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4387300000024

第24章 天下大乱(11)

“不会的。”章邯斩钉截铁地说,“我了解囚徒。只要赦免他们,他们就会死心塌地为帝国卖命。而且,除此之外,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好。

“即便如此,”冯去疾道,“也应该选派大将率领他们出战。帝国虽然危急,总不至于要派少府去亲冒箭矢。”

这是怀疑章邯的军事能力了。

章邯笑了:“领兵自当选派大将,役使囚徒却是下臣的强项。”

冯去疾大怒,刚想发作,赵高躬身对二世说:“少府言之有理,请陛下同意少府的意见。”

二世说:“准奏。”

于是一锤定音。

*

章邯迅速行动起来。

骊山位于咸阳东南,相对于戏的位置,则是正南。

七十万人集中在同一个工地上,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需要高超的管理技巧。章邯就是一个天生的管理学家。他将七十万人分成七十个万人队,每队除了派驻官吏,还选拔囚徒中的精干人物作为队长,协助管吏管理。每个队长手下,又有十名分队长。

每个月初,章邯都会将队长们召集起来开会,对上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赏勤罚懒,布置下个月的任务。囚徒对官吏有着天生的反感,唯独对于章邯,反倒是有点钦佩——一个能将任何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人,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章邯以他高超的管理才能,多少抵消了一些囚徒和他之间的阶级仇恨。

“就算给他一群猴子,他也能够盖起一座宫殿。”

始皇帝在世的时候,曾经这样评价章邯。

但是,即便以始皇帝的雄才大略,也看不到章邯的这种才能,除了用在工程上,还能用在军事上。

章邯带着二世的诏书回到工地,照例开了一次会。

听完各队汇报的上月工作之后,他站起来,朝大伙拱拱手,说:“诸位辛苦了。皇陵的建设能有今天的成就,全赖诸位通力协助。”

这句话使得队长们大为感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开始发作,有的人甚至偷偷地流下眼泪。

“为了感谢诸位的付出,我已经启奏皇上,免除你们的徒刑。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自由人了。”

“哇!”

会场上一片沸腾。这绝对是意想不到的恩赐,即便是最矜持的囚徒,也忍不住欢呼起来。

“那我手下的那些兄弟们呢?”

热闹了一阵之后,终于有个队长良心发现,关心起属下的命运来。

“他们的命运就掌握在你们手里。”

“啊?”

“是这样的。现在咸阳附近有一些盗贼作乱,我已经向皇上主动请缨,说我能剿灭他们。可是我手上没兵啊!只能靠你们了。你们现在就回去,选一些人跟我去打仗,为皇上解除心头之忧。但凡被选上的,立刻予以赦免。当然,只要你们觉得合适,全部选上也无妨。我有皇上的诏书作为保证,绝不食言。至于你们,已经是自由人了,事成之后,赐爵一级,封为校尉,从此在我手下效力。不愿意跟着我的,也可以回老家去抱老婆带孩子,我绝不阻拦。”

“好啊!”大伙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事,使劲鼓掌。

就这样,章邯只用了一天功夫,把七十万囚徒变成了士兵。他甚至没有改变原来的组织,就由七十名队长领着他们,浩浩荡荡杀向周文的侧翼。

周文傻眼了。

最初,他以为是驻守上郡的秦军赶到。可是,上郡兵应该在北方出现才对啊!眼下这几十万秦军却是从南方杀过来,就像一记重拳,狠狠地击打在他完全没有防范的左翼。不到半天功夫,三十万楚军就被分割包围。

“这究竟是哪里冒出的部队?” 他百思不得其解。

等他弄明白这是修建骊山陵墓的囚徒大军时,气得差点吐血。

“蠢货,你们的敌人不是我,而是秦二世啊!”

可是,囚徒们听不到他的呼吁。即便听到了,也不会产生丝毫影响。他们已经杀红了眼,仿佛地狱中被放出的恶魔一般,见人就砍,所向披靡。

李斯说得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那些人,修皇陵的时候是囚徒,拿起兵器就是秦军。就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平日打家劫舍,专与官府作对。一旦受了招安,马上转换身份,替皇帝打那些不替天行道的好汉去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两千多年来的历史,难道不就是一部“鼠”的噬咬史吗?

*

周文一路狂奔,退出函谷关。

章邯紧追不舍,又在曹阳和渑池两地大败周文。西征军全军覆灭,周文自刭身亡。

周文的失败直接影响到围攻荥阳的吴广部队。

荥阳久攻不下,吴广的士气已经十分低落,现在又面临章邯大军的威胁,形势岌岌可危。

部将田臧向吴广建议:章邯很快就会杀过来,不如只留少部分人马监视荥阳,率主力部队迎击章邯。

这个建议虽然算不得高明,总比坐以待毙强。

吴广目光呆滞,拒绝了田臧的建议。自从领兵出征,他就在荥阳城下;现在过了近半年,他还在荥阳城下。对于战局如何发展,他已经完全没有概念,他只知道一件事——拿下敖仓,敖仓里有取之不尽的粮食。

“这个人已经疯了。”

田臧这样判断。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田臧和另外几名将军来到中军大营,将吴广的脑袋砍下来,派人送往陈县。

耐人寻味的是,陈胜见到吴广的首级,不但没有恼怒,反而给田臧送去一颗令尹的大印,任命他为上将军,主持荥阳战局。

这样做,也许是因为不得已,也许是因为陈胜的天性中本来就有凉薄的一面吧。

田臧令部将李归等人留守荥阳城下,自己率主力部队西进迎战章邯。

这时候,章邯已经不只是个七十万人的包工头了。随着原来属于上郡、北地边防军的司马欣、董翳两支精锐部队的加入,章邯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两军相遇,田臧军一触击溃。

章邯乘胜追击,又轻而易举地击破李归,解了荥阳之围。

李由得以从荥阳脱身,马上率军南下,又击破了南阳郡的宋留军。宋留逃到上蔡,投降了章邯,结果却十分悲惨——他被送到咸阳,处以车裂之刑。

至此,张楚国的气数也就差不多尽了。

章邯大军滚滚向东,长驱直入,进逼陈县。

陈胜派蔡赐出战,蔡赐战死。又派张贺出战,陈胜本人也亲自上战场监军,同样抵挡不住章邯军的锋芒。一战之后,张贺战死,陈胜逃亡。

战后清扫战场,发现一具儒生的尸体。

此人峨冠博带,神态安详。他就是孔子的八世孙孔鲋。始皇帝焚书坑儒的时候,孔鲋将家传的藏书悉数藏入旧宅墙内,悄然隐居嵩山。陈胜起事后,孔鲋投奔陈胜,担任了张楚国的博士。汉景帝年间,有人挖开孔府旧宅墙壁,发现了《论语》、《尚书》等当时已经失传的儒家典籍。这些典籍均由秦朝之前的文字写成,世称“古文经”。

二世二年腊月,陈胜逃至汝阴,被车夫庄贾杀死,首级送到章邯军中。

消息传到咸阳,满朝额首称庆,以为大患已除。

二世将战争的胜利归功于自己英明神武,喜不自禁,给章邯下了个大将军的封号,令他继续围剿各地残寇。

赵高趁机进言,说三川守李由守土有责,却任由盗贼过境,只敢闭城自守,不敢主动出击,实在是玩忽职守,愧对皇恩。其父李斯位列三公,对其子管束不严,罪责难免。

这自然是颠倒黑白。如若不是李由坚守荥阳,阻挡住吴广大军,大秦帝国只怕早就灭亡了。可是,二世对此丝毫不察,果然下旨调查李由。李斯惶恐不安,赶紧上书表达忠心,同时攻击赵高“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并以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子罕和齐国田常比拟赵高,告发他必有谋逆之心。

咸阳城中,丞相与郎中令的斗争日趋激烈。百官坐山观虎斗,看得眼花缭乱,不亦乐乎。谁都没有留意到,那位有辱斯文的博士叔孙通,已经偷偷收拾行李,逃出了官邸。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叔孙通留下这样一句话,然后出咸阳,过函谷,横穿整个中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薛县。

不久之后,他就投奔了江南的义军首领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