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4387300000022

第22章 天下大乱(9)

有了徐复这个榜样,河北各县闻风而降。武臣不费吹灰之力,又连下三十余城,基本上控制了赵地,部队也发展到十余万人。

*

就在此时,关于陈胜的一些事情传到了赵地。

在命吴广西攻荥阳、武臣北略赵地的同时,陈胜还派出数员干将,分头扩充势力:

汝阴人邓宗,攻略九江郡。

铚人宋留,攻略南阳郡。

广陵人召平,回老家东海郡广陵县发展势力。

陈留人周市,攻略砀郡、东郡等原来魏国领地。

这些将领基本上忠实地执行了陈胜的命令,将一座又一座城池纳入张楚国的范围。可是,陈胜很快患上了两种病——小气病和疑心病。

将领们回来汇报工作,他总是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以为他们虚报功劳,苛责多于慰问,处罚多于赏赐。

出于对群臣的不信任,陈胜还特别任命亲信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负责监察百官。

这两位也不是省油的灯,看到谁不顺眼,直接抓起来下狱,动不动就处以极刑。他们对百官越是苛刻,挑出来的毛病越多,陈胜越是觉得他们忠心,对他们言听计从。

张楚国这个草创的政权,还没有经历多大的辉煌,就已经开始人心离散。

这是张耳预料之中的事。他考虑再三,决定跟武臣谈谈未来的大事。

“陈王从蕲县起兵,到陈县就称王了,显然是不想立六国之后。现在您独霸河北,如果不立个赵王,恐怕难以长治久安。而今之计,要不请陈王派个兄弟来为王,要不干脆找一个赵国王室的后裔来当王。这件事情十分紧急,千万不可悬而不决。”

武臣吱唔了半天,憋红了脸说:“那还是我自己来吧。”

张耳说:“成啊,既然您愿意。”

于是,武臣在邯郸自立为赵王,封陈馀为大将军,张耳、邵骚为左右丞相。

消息传到陈县,陈胜大怒,想把武臣等人的家属全部杀掉,派兵讨伐赵国。有人劝道:现在秦朝未灭就杀武臣的家人,等于给自己树立一个强敌。不如干脆派人表示祝贺,同时催促他赶紧率军西进攻秦,缓解吴广的压力。陈胜想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将武臣等人的家属迁入宫中软禁,又给张耳的儿子张敖封了个成都君,希望张耳知恩图报,说服武臣全力攻秦。

可是,陈胜已经完全失去对武臣集团的控制了。在张耳、陈馀的谋划下,武臣不但没有发兵攻秦,反而将主要精力用来攻城略地,派部将韩广进攻辽东,李良进攻恒山,张黡进攻上党,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让武臣等人没有想到的是,韩广到了辽东,依样画葫芦,宣布脱离武臣集团,自立为燕王。

武臣大怒,亲自率军讨伐燕国。双方在涿县一带大战,不分胜负,最后只能息兵罢战,缔结了合约。

*

与韩广相比,李良显然是个厚道人。

平定了恒山郡后,李良立即返回邯郸向武臣复命。武臣又命令他进攻太原郡。

恒山到太原,必须经过极其险阻的井陉隘道。在这里,李良遇到了秦军劲旅的阻击。

这支秦军是从上郡匆匆赶来平定河北的,统帅名叫涉间。

秦军占尽地利,涉间又是位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将军,防守得滴水不漏。李良强攻了几次,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涉间耍了个花招——他以秦二世的名义给李良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只要李良反赵投秦,就既往不咎,保留手下的军队,封为恒山郡守。

李良拿到这封信,并未以为意。他正准备亲自回邯郸一趟,请求武臣增派援兵。

可是,一个女人的出现,导致形势突变。

当李良带着三百名精锐骑兵回到邯郸城外,正好遇到一支队伍出城,人数虽然不多,然而个个鲜衣怒马,打的是“武”字大旗。

李良自然以为是武臣出巡,赶紧下马,伏在路边等候。

但那不是武臣,而是武臣的姐姐,当天喝醉了酒,嚷着要去城外打猎。她本来是个农妇,突然显贵,只要逮着机会便想耍威风。看到武臣伏在路边,也不问问是谁,便派侍卫赶他走。

“滚开,滚开,长公主出行,你没长眼睛吗!”

所谓长公主,是指国君的姐妹。武臣当了赵王,他的姐姐自然被称为长公主了。

侍卫连马都没下,挥舞着马鞭,凌空甩得噼啪作响。

李良赶紧退到一边。

等那支队伍走远了,李良才站起来,不无惭愧地对自己的卫士说:“哎呀,你们看,长公主可真是威风呐!”

“什么长公主!”一名卫士嚷道,“不过是一介村妇罢了。现在天下都背叛了秦国,谁有能力,谁就是诸侯。赵王见了您都得下马,这名村妇竟然敢侮辱您,她是找死!”

李良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上马,带着三百名骑兵直追上去,将长公主连同她的随从杀了个干净。

李良一不作二不休,干脆率兵驰入邯郸,趁着城内没有防备,直闯入宫中,又杀了武臣和邵骚。

张耳、陈馀到底是经历过风浪的人,嗅觉灵敏,反应也快,匆匆逃出城外,躲过了李良的追杀。

此后,二人收拾武臣的旧部,组织了一支数万人的部队。

既然武臣已死,张耳就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来行事了。他派人四处寻访,找到一个原来赵国王室的后裔,名叫赵歇,立为赵王,定都信都。张耳自任相国,陈馀则但任了大将军。

后来,李良进攻信都。陈馀率军出击,将李良打得大败而归,顺势收复了邯郸。

此时,天下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周文的进攻

陈胜派出的四处略地的将领中,周市发展最快,平定了魏地,继续向北,打到临淄郡的狄县。

这里已经是齐地了。

狄县有个名叫田儋的人,自称是齐国王室后裔,与堂弟田荣、田横都是当地的能人。三兄弟见天下大乱,趁机起事,杀了县令,立田儋为齐王。齐地百姓纷纷起来响应,迅速组成大军,抗拒周市。

周市引兵退去,回到大梁。当时武臣已经自立赵王,派出一个庞大使团到魏国,建议周市自立为魏王。田儋也派人表示愿意支持周市当魏王,均被周市严辞拒绝。

周市的政治理念和张耳一样,是希望恢复原来六国王室的统治的。

“唯有魏王的后裔能够统治魏国。”

周市坚持这种观点。至于他本人,最大的野心是当个相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当诸侯。当他得知原来魏国的宁陵君魏咎现在陈县,便向陈胜请求立魏咎为魏王。陈胜不答应,周市派使者连续去了五次,态度一次比一次强硬,最终迫使陈胜将魏咎送到大梁,立为魏王。

至此,原来山东六国,齐、楚、燕、赵、魏都已宣称复国,只有韩国还没有着落。这些诸侯国间,还有大大小小数十股像刘邦集团这样的零散势力,各自为战,天下简直又回复到了战国时代。

正当诸侯们忙着扩充势力的时候,吴广率领的西征大军正儿八经地向秦国发起了进攻。

然而吴广出师不利,在荥阳就遇到了强劲对手——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

荥阳自古为军事重镇,大名鼎鼎的虎牢关即在荥阳境内。

始皇帝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在荥阳的广武山间建造了关外最大的国家粮仓——“敖仓”,在此囤积的粮食,足够二十万人吃上整整一年。

李由是个人才,知道荥阳重要。义军初起时,他便加强了戒备,并且早早离开三川郡治雒阳,亲自坐镇荥阳。

虎牢关的天险,充足的粮食,再加上周密的防备,使得荥阳几乎成为一座不破之城。

如果是有经验的将军,肯定不会去啃荥阳这块硬骨头。

可是,吴广不懂什么兵法。他只知道,荥阳城内有无数粮食。将这些粮食抢到手,对整个张楚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荥阳是函谷关的门户,攻克荥阳,函谷关便直接暴露在义军面前,入关指日可待。

他向荥阳发动了强攻。

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十几万农民大军,面对荥阳这样的要塞,基本上束手无策。每强攻一次,便死伤数千人,而荥阳城几乎毫发无损。

吴广一筹莫展,陈胜心急如焚之际,担任张楚国上柱国(楚国特有的官职,相当于相国)的上蔡人蔡赐给陈胜推荐了一个人。

*

周文六十多岁,身形消瘦,须发皆白,看起来倒也仙风道骨,只是无论如何不像带兵打仗的将军。

正因为此,陈胜问他有何军旅经历。

“臣曾在春申君门下为客。”

陈胜微微皱眉。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确实是个大人物。可是,在作战方面,春申君与信陵君不可同日而语。

信陵君战无不胜,堪称兵法大家。

春申君仅有的几次作战经历,几乎全以失败而告终。特别是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山东六国联合发动对秦国的进攻,推举春申君为统帅。联军浩浩荡荡开到函谷关,秦军开关迎敌,还未正式交战,联军便溃散了。春申君的军事水平,由此可见一斑。作为春申君的门客,又能好到哪里去?

“臣还曾在项燕大将军麾下作战。”周文又说。

这又不同了!项燕是楚国的名将,曾经大败率领二十万大军的秦将李信。虽然后来败在王翦手上,但楚国人都知道,那是因为王翦的部队实在是太多了。

“请问将军在项燕大将军帐下担任何职呢?”陈胜笑吟吟地问道。

“视日。”

陈胜笑容僵住,将脸转向蔡赐,用眼神问他:“这样也行吗?”。

所谓视日,就是军中的占卜官,每逢大战之前,焚香淋浴,设坛祈祷,卜问凶吉者是也。

蔡赐说:“先请周将军谈谈作战方略吧。”

“好。”周文说着,走到地图前,指着三川郡南边的南阳郡说,“现在,秦军的注意力全被吴广大军吸引。如果另起一支奇兵,绕过荥阳天险,取道南阳郡北上突袭函谷关的话,必定可以成功。”

“就这么简单?”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