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4382200000005

第5章 明月冰心王昌龄

唐朝的大诗人里,论死法,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因嫉恨被杀的也许就王昌龄一个,尔后又有粉丝替其报仇的更是只有王昌龄一个。这哪里是律法森严的大唐,整个就是快意恩仇的江湖。

王昌龄出生时间的记录比较模糊,大约是公元698年左右。如果是这一年,那王昌龄比李白、王维大三岁。王昌龄早年家境贫寒,困于农耕,三十岁才考中进士。《唐才子传》载:“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授汜水尉;又中宏辞,迁校书郎。”王昌龄先被授汜水县尉,后因选博学宏辞科,超绝群伦,迁为秘书省校书郎。

自古担任校书郎职务的多为饱学之士。领着俸禄又可安心做学问,且不会被牵涉进云谲波诡的官场险恶中,这样一个官职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夫复何求。《唐才子传》记王昌龄:“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具体如何“不矜小节”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后人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来看,王昌龄做人硬梆梆,做官肯定是块茅坑里的石头,人嫌狗不理。既然都“谤议腾沸”了,你一个芝麻大的校书郎,朱笔一挥,贬往岭南。

张九龄在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之前,岭南交通闭塞、瘴乡恶土,被称为蛮夷之地。刘禹锡、秦观、柳宗元等都曾被流贬至此。从公元737年去,到740年被召回,王昌龄在岭南一待就是四年。

年过不惑的人,抛家辞友,孑然一身。千余个月垂虫吟的夜晚,万余个露湿青衫的孤单。

在被召回长安的路上,王昌龄途经襄阳,顺道去探访老友孟浩然。孰知此次会面,竟送了孟浩然的性命。

不像现在,谁想谁了掏出手机就打,管你是在制造肥料还是在制造人类。费老失魂落魄地看着手机说:“太近喽……近得人都喘不过气来……”古代人进京赶考,路上一走就是半年一年的,亲朋好友有时候几年没有音讯也是正常,但这种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反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两位知己多年未见,热情拥抱,老泪纵横,按下不表。狠的是孟浩然居然大摆宴席,要和王昌龄不醉无归。列位看官估计心里嘀咕了:有朋自远方来,摆酒接风也是情理之中,这算什么狠?且听我慢慢道来:王昌龄来之前,孟浩然患的背疽已快痊愈。项羽的谋士范增、三国的刘表和曹休都是死于背疽,患背疽忌饮酒和食海鲜之类的腥物。可孟浩然席间不仅和王昌龄纵情饮酒,还吃了鲈鱼。真是感慨古人对朋友的肝胆,可谓以性命相赠,不为别的,只为知己。岂是今日为发财升官喝酒喝到胃出血的庸人可比。

王昌龄流贬岭南的路上,孟浩然有《送王昌龄之岭南》一诗相送;王昌龄被召回长安的路上,孟浩然竟以死相送。一生得此知己足矣。最终孟浩然因饮酒食鲜,背疽发作而死。

离开襄阳,王昌龄经岳阳,遇李白,作有《巴陵送李十二》一诗送之。

返回长安后,王昌龄被授江宁县丞,岑参作《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相送。

此一送,已是永别。

江宁县丞,一个比七品县令还要低的职务,王昌龄一做就是八九年。以王昌龄的才学,干这样一个芝麻绿豆官本就和窦娥一样冤,居然还会遭人谤议。公元748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的罪名,再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

吴江烟雨,楚峰独立,王昌龄为告别的好友写下《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啊,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百世不曾融化的纯净,千年饮入愁肠的澈明。

李白此时正在漫游天下的路上,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是啊,我寄愁心与明月。收下这杨花飘落的忧愁,收下这杜鹃声声的明月。

《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安史之乱”爆发,王昌龄避祸经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死前,他会不会再望向玉门关的天空,再念上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秦时的明月暗了,汉时的雄关断了,漂泊万里的人啊,再也回不去了。

后张镐按军河南,欲戮杀闾丘晓,此虫豸哀告曰:“吾有八十老母要奉养。”张镐答:“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此虫豸无语。不知道后来是被张镐活绑在树上,一片片割肉涮着吃了,还是掏出心来,烈酒一喷,趁热嚼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玉门关上,青衫客,双目澹澹,衣袂激荡。一千年的月光,落在了心上,一万里的雄关,啸成了苍茫……

《出塞》被后人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王昌龄被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人称“诗家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