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兵点沙场
4375300000009

第9章

拯救

已经快凌晨了,天空仍然一片漆黑,有丝丝的冷风吹来,让人感到一阵阵寒意。在地震后北川中学的废墟上,宜宾消防支队的官兵们仍然在认真仔细地搜寻着可能存活的生命,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两天两夜,早已疲惫不堪,只要一静下来,即使是站着,也能很快入睡。即便如此,却没有一名官兵去休息。

一名战士搜寻到一个角落的时候,昏暗的电筒灯光照到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身上的衣服布满了灰尘,因为前两天下过雨,泥水和尘土将衣服的颜色染得和废墟的颜色已经相差无几了,要不是那名战士心细,小男孩是很难被发现的。

这是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大半个身体都被废墟所掩埋,脸色已经发青,神志昏迷,头上一片殷红,那名战士轻拍着他的胳膊,呼叫了半分钟,小男孩渐渐有了反应,用若有若无的声音答应了一声。

那名战士刹时激动起来,高声地喊道:这儿有个辛存者!这儿有个辛存者……喊声就像寒夜里的一束阳光,使官兵们都兴奋了起来,一下子就从废墟的各个角落集结了过来,大家一起用电筒和探照灯将小男孩照亮。灯光照亮了一个不屈的生命,拯救生命的战斗打响了。

压在小男孩身上的石块很大,官兵们只能用消防钎将压在小男孩身上的石块撬开,每次不能撬得太多,只能一点一点地撬,害怕动静太大,对小男孩造成二次伤害。官兵们撬开一点,再用手轻轻的抹掉他身上的泥土,泥土抹开后,再撬开一些石块……虽然这样的动作看似简单,但官兵们仍然不敢有丝毫的大意,认真细致地重复着这样机械简单的动作。

救援工作在缓慢而有序的进行着。在救援的同时,小男孩嘴里一直在微弱的念叨:叔叔,把我头上的帽子摘掉。

其实,小男孩头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帽子,那是重重的石头将小男孩的头砸伤了,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他误以为是戴了帽子。

尽管官兵们在北川的废墟上,见过太多这样悲惨的场面,可是当他们听到小男孩念叨时,面对这么一个虚弱和渴望生存的生命,他们的眼泪还是忍不住流了出来,大家都一起应着:好的,好的,叔叔帮你!

官兵们加快了救援的速度,一边救援,一边鼓励着小男孩:要坚持住,叔叔很快就能把你救出来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二个小时过去了,五个小时过去了……

十个小时过去了,坚持不懈的消防官兵终于将小男孩从狰狞的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一名战士用手轻轻拂去小男孩头上的泥灰,轻声安慰他:叔叔已经将你的帽子摘掉了,没事了!

守在一旁的医护人员赶紧给小男孩包扎伤口,当医护人员将他抬向救护车的时候,小男孩颤抖着微微抬起了他的右手,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官兵们挥了挥手,用极其微弱的声音道了声:谢谢!

这一声轻微的谢谢,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只是,筋疲力尽的消防官兵们却没有时间去好好体味这一声感谢,又投入到新一轮紧张的救援中。而此时,阳光从连日阴雨后的天空中暖暖地洒了下来,照在消防官兵们的身上,废墟上顿时亮起了一片橙色的光芒。

战地的月光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和武警支队搞宣传的汤干事坐在长江边喝茶赏月,清风徐来,江水潺潺,望着那一轮皓月,汤干事给我讲了一个关于月光的故事。

小谷的家远在河北的邯郸,那是一个处处充满了故事和成语的地方。当兵之前,小谷的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肝病,家里为给老父亲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考虑到家里的困境,小谷本来是想坚持留在家中照顾父亲,打工贴补家用,但是在老父亲的坚持下,才来到部队圆了他梦寐以求的从军梦。

小谷来到武警支队后,凭着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良好品质,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士兵,两年的义务兵服役期满,顺利地转改成了一级士官。小谷在部队的进步和成绩,让家里的老父亲感到特别地欣慰,为了不影响小谷的工作,老父亲硬是强忍着疾病的煎熬,担当起了家庭的重担。

由于部队的训练和任务繁重,当兵三年来,小谷没能回过一次家。小谷常常站在月华如水的哨位上,朝着家乡的方向,对着月光默默自语,每当这个时候,在漫漫的月光下,小谷觉得自己离家很近很近,仿佛一张嘴,就能和老父亲说话。

前段时间,小谷的母亲打来电话,说老父亲病情加重,希望小谷回家去看看。父亲病重的消息,深深刺痛了小谷坚强的心,心急如焚的小谷赶紧向中队请了假回家看望老父亲。

正在小谷忧心忡忡地准备探家的时候,汶川特大地震的消息传到了支队,小谷所在的中队奉命加入刚组建的支队抗震救灾分队,即将开赴北川地震灾区参加抢险救援。是上一线抗震救灾,还是回家看望老父亲,让小谷陷入了复杂的思想斗争之中。

小谷犹豫不决之时,躺在病床上正准备做手术的老父亲给打他打来电话,关切地给小谷打气:“孩子,你爸是老毛病犯了,没事!听说你要到抗震救灾一线去战斗,一定要珍惜机会,千万别给部队丢脸啊!”老父亲的话深深触动了小谷,他决心到一线去抢险救援:和平时期,灾区就是战场,军人就应该去战斗。

北川抗震救灾的一线上,小谷总是冲在最危险的地带搜救遇险群众,没有工具,就用手刨肩扛;没有饮食,就饿着渴着;没有时间睡觉,就和衣就地打个盹……只要有一丝能救出遇险群众的希望,小谷和战友们都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从废墟里救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遇难群众,这是一场和震魔对抗的残酷战斗。

灾区通讯中断,任务繁重,十多天来,小谷一直都无法给家里联系,没能给老父亲打一个电话,问一次平安。他甚至都没有时间看一看月亮,更没注意那些夜晚是否有过月光。

那天,前来一线送后勤物资的战友告诉小谷,他的老父亲于两天前不幸去世了,老父亲临走的时候叮嘱小谷的母亲,要她转告小谷:不要为他难受,能在灾区多救几个人,就是最大的孝顺……

小谷忍住泪水,重新振作起精神,谢绝了组织让他回家处理老父亲后事的好意,又忘我地投入到了抢险救援的一线,他将老父亲的嘱托牢牢铭记在心里:多救几个人,就是最大的孝顺。

当天晚上,灾区的夜空一扫往日的阴霾,一弯新月高高的挂在夜空,月光洒满了大地,在月光轻柔的抚慰下,大地重震的裂口仿佛在一点点愈合。战友们和群众们聚在一起,手棒蜡烛,一起为小谷的父亲和遇难的亲人们祈祷。点点烛光映着皎洁的月光,从大地辉映到夜空,将思念传达,照亮了天和地,也照亮了每个人的心。

汤干事讲完这个故事,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静静地注视着那一轮明月,此时的月亮,仿佛也经历了浴火一般的涅盘,分外明亮。

子弹

我是一粒子弹,一粒小小的子弹,一如千百万士兵中的普通一员,毫不起眼。在我有幸成为子弹后不久,我就和我众多的兄弟们一起,驻进了戒备森严的军械库。这是一个漫长的进驻和等待!

我的外表是那样的刚毅,闪着理性与睿智的光芒,一如战士的忠诚和执着;我的内心是那样的火热,里面盛满了激情的火药,一如军营的火热和青春。

军械库里虽然有着众多的战友兄弟,但这里却十分寂寞,寂寞得只剩下阳光散步的声音,大家都很沉默,在沉默中凝神静听,在沉默中耐心等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我,将注定要在沉默中爆发。

人的一生,总有很多的目标与希望,但对于我这一粒小小的子弹来说,在这和平时期,我的目标则只有一个:有那么一天,我将爆发出自己无限的能量,在变幻莫测的靶场上,只那么一瞬间,呐喊着冲出,勇敢地洞穿靶心,赢得无数胜利的欢呼。

等待成功的爆发,这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就像战士们穿上军装,又脱下军装;有过迷茫,也有过希望;平平淡淡地来,再平平淡淡地去;什么也没有留下,却又什么都留了下来。这样的等待是一种灿烂,也是一种涅盘,只有耐得住漫长寂寞的士兵,才能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漫漫长路,在沉默中行进。

我也深深地知道,爆发就意味着结束,生命的结束。就像凤凰一样,只有经历烈火狂风,才能更生,所以我不怕,既然成了一粒子弹,成了一名军人,就意味着付出,甚至牺牲,我已经作好了为胜利而牺牲的准备。我的爆发,有可能是惊天动地的一瞬,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一瞬,但那一定是胜利的一瞬。

沉默……

等待……

终于有一天,军械库的大铁门在战士们兴奋的喧哗声中,被疾速地打开了。我知道,我的等待即将就结束,我要爆发,我将爆发,我激动地在心底里高声呼喊。

我被一位战士装进了他弹匣的最下面,在那位战士将我拿起的时候,我认真地打量打量了他:他穿着漂亮的迷彩服,肩上扛着二道拐的上等兵军衔,黝黑的脸上充满了自信与坚强,眉宇间还隐约有一丝兴奋,闪亮的眸子,比我身上的光芒更亮。

在一阵哒哒哒的响声中,我上面的兄弟们已经冲出了弹匣,我想他们一定已经洞穿靶心,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很好的开端。

终于轮到我了,在那个战士扣动板机的那一瞬间,随着撞针击中我身体的“啪”声,我将自己燃烧,将自己爆发,冲出螺旋曲折的枪管,向着我的目标,也是战士的目标,那个胜利的目标飞速前进。

无论是脱缰的快马,还是离弦的飞箭,这时都远不及我的速度,我咆哮着、高喊着、飞奔着,还来不及眨眼,我就已经命中那个鲜艳的红色靶心。

我成功了!我胜利了!这是我的声音,也是那个战士的声音,身后响起一片欢呼。而我却在瞬间化为一股淡淡的青烟,缓缓地消散在了祖国广袤的蓝天碧海绿地中。

也许没有人熟悉我,也许更没有人能记得我,但在那洞穿的靶心,在那绿色的营盘上,有我写下的精彩一笔。我用自己的等待,用自己的胜利,演绎了我无怨无悔的一生,因为我曾经是一粒子弹,更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